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岳阳黄茶 >> 协会文库 >> 内容阅读

鄂西访茶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5年09月16日   作者:陆羽代言人dw的博客   来源:http://blog.sina.com.cn/dw1940   浏览次数:

 
艰苦跋涉,追根溯源,陆羽在鄂西山区开始了与远古的对话,并领略远古文明的况味。他从神话和现实两方面,诠释
茶的来历及古老的茶俗。
 
      陆羽完成了金州茶事的考察后,取道均州南下房州,去那里访问茶事。  房州位于鄂(湖北省)西,地处长江、汉水间,那里是大巴山的褶皱带,其中多险峻的高山,如屋脊一般矗立在大唐腹地。陆羽听人说过,远古时代,神农氏曾在那里采药,他遍尝百 草,以便发现药物治病救人。高山奇险,无法攀援,神农氏就搭架采药,后来称那地方为神农架。数千年过去了,神农氏的遗迹存否?他的足迹尚可追寻否?


      又传说,“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广雅》一书中描写此地的古老茶风时写道: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复之,用葱、姜、桔子芼(mào)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数百年过去了,那里的人现在咋样饮茶呢?古风犹存否?
       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摆在陆羽的面前:当他一路走访赶到房州时,囊中的钱只够一天的食宿费了!
房州城市不大,就那么交叉的两三条街道,但人户集中,市面也还繁华。街市两边店铺林立,市面广场还有外地来的戏班子演出。
       文钱逼死英雄汉,这话一点不假。到房州的第三天,他用掉了最后一枚开元通宝。囊中羞涩,看见沿街叫卖的热腾腾的包子,虽饥肠辘辘,也不能去买,只远远站着,任涎水长流。十 几年前逃出龙盖寺流落竟陵街头的情景在眼前浮现。
        陆羽决定卖掉崔大人赠给的驴子。他贴着驴子的脸,抚摸它长长的耳朵,在他耳边轻声细语:“对不起了,好伙计!我俩此地分别,你好自为之。”驴子望着主人,似已会意,发出呜 呜的哀号。陆羽狠狠心,牵着他的驴子往街市东头的骡马市场走去。


       房州的骡马市场其实是牲畜市场,凡是能呼吸的活物皆在此处交易,包括插着草标的儿童妇女。
      驴子抬眼一望,周围除了两条腿的人之外,其余皆是它的同类,有骡子有马,有猪有羊,有鸡有鸭,唯独驴子只有它一个,显得形单影孤,不由又咴咴哀号,惨兮兮的,充满离情别绪 和被主人抛弃的悲哀。
     都是一幅幅陌生的面孔,可以不顾脸面,陆羽大声吆喝:
       “卖驴啊卖驴,索银20两。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当年秦琼卖马,而今陆某卖驴。文钱逼死英雄汉呀!卖驴啊卖驴,要买快来买呀!”
      他那诙谐的叫卖和异乡人的口音招来了一帮买主。一个长发披肩着青色袍服的江湖客走上前来,狠狠地杀价,对他说:
    “10两银子,我买了!”
    “不成,少不下18两。”陆羽说。
     “我加一点,12两。”
     “我再让一点,17两。”
     “15两扳倒。”
     对方给的价码还可以,这头驴子也只值这个价。陆羽怕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连忙应答道:
“那就15两扳倒。”
     买卖双方都是急性子人,还没看清楚对方的模样就开始了价格厮杀,接着就拍板成交。
     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一瞬间,陆羽认出了买主,原来是襄州张家班社的班主张迷糊。张班主审视卖驴的青年觉得好面熟,当他把目光落在对方脸上的疤痕时,又惊又喜,说道:
     “你不是陆羽么?——瞧我这眼神,比以前更迷糊了!”
     “班主,您好哇!”陆羽问候道。
      张班主责备道:
     “我眼迷糊你眼不迷糊,就没看清楚买驴的人是谁?”
     “对不起,班主!”陆羽俏皮地说,“那会儿我只盯着一张驴脸忘了看人脸。”
     “你呀,说话还是那么有趣。”
      “班主,啥风把你从襄州吹到房州?”陆羽问道。
     “啥风?我等穷艺人还能得着啥好风?还不是西北风!为了挣钱糊口,我把班子拉到均 、房二州演出,没想到在这里幸逢故人。可真是山不转路转,水不转人转呀!”
     “班子好吗?”
       张迷糊狡黠地望着陆羽,说:
      “你是问班子里的红绳女好不好,是吗?”
陆羽难为情地笑了笑,解释道:
    “班主,我和红绳女只是要好,并无那事。”
     “想有那事也迟了!”张迷糊抢白道,“去年夏天,红绳女被长安的班社高价挖走了,没三 月,又被长安教坊司挖走了,只在宫廷演出。”
     陆羽不想谈那不愉快的事,转了话题:
    “班主,你买驴子做啥?”
    “驮道具。驴子便宜,温顺有耐劲,比马好使唤。”
“那是。”
    “你来房州干啥?”
     “考察茶事。”
     “朝廷让你干的?封你啥官?拿多少禄米?”
     陆羽习惯地摇摇头。
     张迷糊挖苦道:
     “我知道,你是自己愿意干的,封的是‘啄木官’(啄木鸟),不拿禄米给人白干,你是天 下第一大傻瓜!你图个啥?”
          “图个福惠天下人!”
    “那不是该你操心的,陆羽!你若真个落到秦琼卖马的地步,又不肯当和尚,不肯参加科考 谋个官做,听我说,陆羽先生!你   还是回班社来,当你的伶正之师,拿最高的报酬。”
     “谢谢!”陆羽清楚自己的处境,退一步易,进一步难,不耐烦地说道,“班主,你罗嗦些 啥呀!把15两银子给我,走你的路!后会有期!”
     张迷糊了解陆羽的个性,一旦认准的事他是要做到底的。他又加了5两,故意说:
     “好吧,驴价20两你拿去吧!我会请人编一出‘陆羽卖驴’的参军戏,到处演出的。人家秦 琼卖马后来成了大唐开国功臣,绘图陵烟阁,流芳百世,你的结果会是个啥呢?”
      话不投机半句多。陆羽从他手中接过银两,从中取出5两,置于驴背上,不言而去。张迷糊 望着他的背影,摇头唏嘘,说了一句:
      “老毛病又犯了!”


 
       陆羽在房州山中跋涉。
      一位猎户告诉他:再走上十里,便是晒药坪,相传此地是神农氏的晒药之处,故有此名。现在那里住着一个名叫李百药的采药老人,他会唱古老的《黑暗歌》,能由混沌初盘古开天地 一直唱到现在。他也知道这一带哪里生长有茶树。
      陆羽谢过猎户的指点,爬上一面山坡,树木渐稀,眼前是一大片茅草地。
        正午的阳光照着他孤独的身影,山风袭来,更觉凄清冷寂,似乎回到了旷远的神农时代,置身于此,对圣人的敬仰更加三分。那神农若无为民造福的伟大情怀能在这荒山野岭尝百草!
       一支陌生的民间小曲驱走了逆旅的寂寞,一个山乡女子在救兵粮树的茨丛中采摘那红艳艳的救兵粮。为啥此树叫救兵粮?陆羽知道这名的来历,简单说来是此树挽救了一支被困山中饥 饿待毙的军队,故以救兵粮名之。
     那女子折下一枝救兵粮,瞥他一眼,然后抢步上前,不时加快或者放慢她的步子,和他始终保持二十几步的距离。
      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姑,她穿着一身粗布襦裙,梳着双垂髻,背着竹背篼。她给他一个背影,十分吝啬地只让他欣赏她乌黑的头发、削削的肩。细细的腰枝有节奏地扭着,浑圆而坚实的 臀部亦随着腰枝有节奏地颤动。只是在山路转弯时才有幸一饱眼福,可以欣赏她清秀的容貌,——那是一张不算漂亮的面孔,但质朴、单纯,和许多山里女子没有两样。
      那女子不时扭头望望身后陌生的异性同路人,那偶尔的一瞥也是警觉的目光,但也含着惊奇和爱慕。或许,这是他平生所见到的最出色的男子。
      走完茅草地,便是傍着溪涧的小路,五丈余宽的谷地两侧是笔陡的山岩,地老天荒时代似是一座完整的大山,后被鬼斧神工一劈二半,于是成了现在这般模样。
    山谷的风送来一股令人心惊肉跳的腥臊气味。
      那女子进谷口不过几十丈远,吓得惊叫一声,返身往谷口外跑,陆羽闪躲不及,和那女子撞个满怀。那山乡女忘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一把抱住陆羽,张口结舌。陆羽往前面一瞧, 明白了:十几丈外的水潭边蹲伏着一只大老虎,正伸出锉刀般锋利的舌头舔着水面,饮得津津有味呢!
     陆羽忙用手捂住山乡女的嘴,以目示意她不可惊叫,以免扰乱了虎大王的喝水,惹得它发恼,后果将不堪设想。他把山乡女拉到身后,看那老虎:这会儿已喝足了水,抬起头了,蹲坐 在溪边,无所事事地望着眼前飞舞的花蝴蝶。显然,这是一支刚刚  就过餐的老虎。进山时遇到的那个猎户已告诉他人一旦与老虎遭遇如何规避凶险的办法。他在山乡女耳边低声说道: 
     “姑娘,你不要言语,不要东张西望,大大方方地走过去!”
     山乡女点点头,向邂逅的陌生青年投去信赖的目光。
      他俩乍着胆子走过去,和老虎只隔着一条小溪,老虎只需一跃,他俩便成为虎大王一家一顿丰盛的晚餐。
陆羽的心揪紧了,紧张得听见自己的心跳,也听见了山乡女的心跳。
老虎只懒洋洋地看了他俩一眼。大概他还不曾有过吃人的记录,故挺理智地把他俩视为同类,——大家都是哺乳动物,何必彼此过不去!
     陆羽头也不回地一口气走了一两里路,估计已脱离危险,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回身拱手一揖,言道:
     “虎大王,臣工谢您不吃之恩!”
      陆羽滑稽的表情逗得山乡女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彼此之间没了防范,话便也多了起来。相互通报了姓名。陆羽知她叫李美,李美知他叫陆羽。陆羽向她说明了进山的目的,李美兴高采 烈地说:
     “陆羽,这事真是太巧了!我们这一代只有我爷爷会唱《黑暗歌》。我爷爷常说‘山里百草 都是药’,大家就叫他李百药。”


      二 人一路走一路说笑,脚步儿轻快,也不觉疲劳。当太阳快落山时,来到一个美妙的去处:穿过狭窄的山口豁然开朗,方圆不过两三里的平坝子如棋盘一般分成若干小块,那格局使人 联想起西周时代的井田。其间,有七八个农夫正在劳作,或在犁地,或在耘田,或在除草;牛儿哞哞,羊儿咩咩;烟村三五家,炊烟袅袅。远离了都市的滚滚红尘。永恒的宁静!宁静 !宁静!——好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恍惚间,他成了发幽探胜的武陵人,不由连声赞叹: 
     “美哉!美哉!陆羽不虚此行。”
      李美见陆羽眸子放光,样子十分激动,知道他很喜欢这个地方,高兴地说:
      “我听你说你是鹅卵石掉进茨架里——无碍无挂,那就来这里安家吧!我家房子多,让你两 间,好么?”
       陆羽瞥她一眼:这可爱的山乡女子向他投来一线期望的目光。
 
     山里一年到头难来客人。不速之客光临,李百药一家那平静得近乎单调乏味的生活激起喜悦的浪花。
     陆羽和李百药聊了几句,便去厨下看李美煮茶。李百药是个闲不住的人,这会儿又开始打草鞋。
       他仔细观察李美煮茶的程序——
      李美在饭锅里添上溪涧里的水,然后在灶膛里燃着松枝,又借着灶口里吐出的火舌烘烤粗糙的茶饼。那茶饼表面呈灰褐色,李美用火钳夹着茶饼二面烘烤,烤得饼面鼓出气泡,呲呲啦 啦作响。待饼面呈现赤红的颜色时,李美将烤好的茶饼放在切菜的案子上用刀砍开,然后放入石臼碓细,用粗箩筛一筛。这时,灶台上排开几个饭碗,李美在碗里放入茶末,用葫芦瓢 舀入开水以七分为限,待捂出茶汁后,投入已备好的佐料,有切成小节的葱,切成米粒般大小的生姜和桔皮,以及芝麻、桃仁等。至此,茶汤便做好了,可以奉敬佳宾了。
    李美给陆羽恭敬奉上一碗,并说:
     “趁热喝吧!”
     陆羽看碗面,漂浮着辛辣的佐料,只有将它喝进嘴里,才晓得是一碗茶汤。
     李百药得意地说:
    “这方圆百里,我家李美是煮茶第一高手。今天她为你煮茶,格外精心呢!”
     “爷爷!”李美被夸得不好意思,低下了头,低声对陆羽说,“快喝吧!喝完了我又给你舀 去,我们这里的人讲究个一日三遍茶。”
     李百药将茶水喝进肚里,将那些佐料在嘴里慢慢咀嚼。生怕客人小瞧了这茶的医疗作用,咂巴着嘴,说:
     “你受了风寒,或是淋了雨,只要喝几碗热热的茶汤,出身汗,打两个喷嚏,那病就去了八 分。若还要打夜工,喝碗茶,包你一夜没瞌睡,眼皮眨也不眨一下。你酒喝大了,一醉不醒,喝碗茶,包你没事。”
      李美嫌爷爷罗嗦,说道:
    “人家陆羽也是盘茶的,你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这孩子,爷爷咋啦?”李百药一般打草鞋一边说话,“是你接来的客人就不许爷爷多说几 句?你存心要爷爷把话搁在肚子里沤出酸菜味?”
     老人为自己语言的幽默忍俊不禁地笑了,陆羽也被逗乐了。
     陆羽喝得很慢,他要领略这古老的茶俗。
    “老人家,我还是第一次喝这种茶汤。”陆羽从碗面上抬起头来,“我还是从古书上知道有 这种吃茶法,这叫庵茶法,是一   种很古老的吃茶法。我没想到这山里是古风犹存呀!真是大开眼界。”
     李美格格直笑,说道:
    “幸好你没被老虎吃掉,不然哪晓得我们是这样吃茶的呢。”
     陆羽回了一句:
    “幸好李梅没被老虎吃掉,不然谁为我煮茶呢。”
     草房里扬起一阵欢笑声。
     李百药认为“古风犹存”是一种夸奖。他认为,凡事还是古的好,如今之唐玄宗不如古之周 文王,文王又比不上尧舜,尧舜哪有神农好,神农又在盘古之下,所以他只唱《黑暗歌》。
    “老人家,神农氏在你们这里采过药?”陆羽问道。
     “采过!”李百药十分肯定地说,“神农氏在我们这一带搭架采药,是我爷爷告诉我的,我爷爷咋知道这事?我爷爷的爷爷说,他爷爷的爷爷见过神农采药搭的木架。”
    “这事反正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李美同她爷爷顽皮道,“陆羽,这 事说不准,也许不会有假,明天我带你去看神农搭架采药的地方。不过,那里现在的木架, 是我爷爷搭的。”
    李百药指着茶碗说:
     “这茶也是药,是谁发现的?神农!”
      李美讲开了故事,她说:神农在山里尝百草,看哪些草是可以治病的药材。有一天,他竟尝了72种有毒的草,结果倒在一棵树下,昏迷不醒,口干渴得直冒烟。神农便嚼那树上的绿叶 ,嚼啊嚼啊,头不昏了,口不渴了,肚子也不疼了。于是,神农发现了那叶子的神奇作用,给那树取个名字叫茶树。
      陆羽在金州考察时,关于茶的来历,听到的是另一种说法:有个姓查的老太婆喂了一只下蛋的鸡,被蛇偷吃了鸡蛋,老太婆设法惩治蛇,在鸡窝里搁了一枚鹅卵石,那蛇饥不择食,竟 将鹅卵石吞进肚子里,结果好吃难消化,疼得蛇将身子扭得像麻花。后来那蛇吃了园子边一株小树的绿叶,肚子里的疙瘩竟神奇地化开了。查老太婆发现了蛇给自己治病的秘密。有一 次,茶老太婆贪吃了半生不熟的野猪肉,搁在胃里难得消化。于是学那蛇的办法,嚼吃园子边那棵小树的绿叶,结果病好了。于是,人们认识了那小树绿叶的治病作用。那小树还没个 名儿,因是查老太婆发现的,大家便称那小树为“茶树”。
      也许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陆羽相信“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说法较 为合理。
    李美讲得有声有色。陆羽说:
“这故事真有趣!
     陆羽得出一个结论:茶叶作为人类的饮食用品始于神农氏。由神农时代到现在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历史呀!可荆渝间的人们至今还是十分原始的吃茶法。
     那一夜,李百药在火炉边给陆羽唱了《黑暗歌》。歌的内容说的是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天地混沌,是盘古把身子一抻,天渐高,地坠下。还有天地相连处,盘古便左手拿凿,右手拿斧 ,又凿又劈,终于把天地分开。于是,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此后,便有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战洪水、除恶龙、造文字、制衣裳……一 个发明接着一个发明,终于演变到现在这般模样。
    李百药的歌声像从远古传来,苍老而单调。
     次日,李美带陆羽去5里外的半山坡采茶。他不明白,采茶的小伙子干吗还带着斧子和锯子呢?
     陆羽见了那片茶树林,惊讶地喊叫起来:
     “天啦!这是茶树吗?世上竟有这么高的茶树!?”
    “李美,这是你爷爷种的茶树吗?”陆羽问道。
     “茶树还用种吗?”李美觉得陆羽问得奇怪,“飞子成林,茶树是不消人种的。”
陆羽观察这里的自然环境:山不算太高,雨量适中,气候也还温暖,都是烂石沃土,这样的自然条件最宜茶生长,难怪这里的人不种茶,茶树却满山皆是。
    “李美,快来!”
     陆羽和李美手拉手,一株茶树胸径竟一围还有余,估计树龄过千岁。
      更令陆羽惊奇的事发生了:几个小伙子用斧子劈、锯子锯,砍伐一株大茶树。高大的茶树砍倒后,采茶女去采摘那茶叶,无论嫩绿或粗老,皆收入背篼内。原来这里的人不讲啥旗呀枪 呀,直到茶叶发到五片、七片,乃至九片,伐而采之。这样老的叶子作茶饼是很难成型的,所以他们要用“米膏出之”,借助稀粥(最好是糯米熬的粥)的粘性,使老叶子也能粘成团 状,然后模压成茶饼。
     真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原来房州的山民是如此的采茶、制茶和吃茶。
       陆羽在房州山中读到了茶史最精彩的一页。


 
     陆羽离开房州去峡州,顺道去了屈原的故乡秭归,凭吊了屈子祠,然后去当阳玉泉寺。
     玉泉寺在玉泉山东麓。汉建安年间,普净法师结茅于此。隋开皇时,玉泉寺与栖霞、灵岩、天台并称天下“丛林四绝”。历年扩建,至唐开元年间,寺宇规模宏敞,拥有九楼十八殿三 千僧舍,誉为“荆楚丛林之冠”。现任住持僧中孚禅师,俗名李英,是当代大诗人李白的族 侄。
     玉泉山又是别一番情景:山形险峻,气势磅薄。山中多佳木名卉,郁郁葱葱;奇洞怪石,幽谷深藏;曲溪名泉,蜿蜒倾泻。有“三楚名山”之誉。
     中孚禅师已是七旬老人,但精神矍铄,记忆力尚未减退。他对陆羽这个名字并不陌生,龙盖寺的智积禅师与他晤面时多次提及,还知道这个坚决不当和尚的陆羽精于茶艺。
     经长途跋涉的陆羽样子有些狼狈。葛麻做的衣服被荆棘挂乱了好几处,那双乌皮鞋已被脚趾头顶穿两三个洞,至于幞头只剩下右边的带子孤零零地无精打采地垂在脑后,另一条带子已 留在大巴山的荆棘丛中。看上去,那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情形倒像周游列国无功而返的苏秦,或者像为反战而风尘仆仆、四处奔走的墨者的弟子。
“阿弥陀佛!”中孚禅师闻报,出山门外迎接,合十为礼,欢迎远道而来的陆羽,问道,“ 施主为何而来、为何而去?”
    陆羽还一礼,说道:
    “在下陆羽为茶而来、为茶而去!”
      中孚半闭着眼睛,说道:
     “茶在茶山,施主走错了地方。”
    “寺在茶山,羽游茶山,眼中何曾有寺。”
    “那就请吃茶吧!”
     陆羽进了山门,不由得要惊叹寺宇的瑰丽雄伟。整座寺院占地方圆5里,大雄宝殿、天王殿 、毗卢殿、藏经楼等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两侧是东西两堂。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梁 架斗拱用材硕大,天花藻井彩绘斑斓,殿侧有大唐著名画家吴道子的观音画像。寺内古柏、银杏挺拔苍翠,香气弥漫殿宇。
陆羽用罢斋饭,便去方丈与中孚禅师闲聊。中孚禅师回忆起智积禅师谈到陆羽不肯皈依佛门十分忿然的表情,说道:
    “陆羽,你师傅对你寄予厚望,你却执儒典不屈,颇伤他的心呀!”
     陆羽眼前浮现出儿时同师傅舌辨的情景,内疚地回答道:
     “我知道我对不起师傅的养育之恩,让他失望。陆羽虽执儒典不屈,却并未走致仕之路。我 致力于大唐茶业,也是为国家广开财源,为百姓广种福田。法师,您说是么?”
     陆羽便向中孚禅师讲了他一路考察的详细经过,以及撰写《茶记》的打算。中孚禅师听得出了神,言道:
   “善哉!你写《茶记》可别忘了给寺院茶记上一笔。现在有个代口号,‘僧占名山,名山出 名 茶’,你看我这玉泉寺,自辟茶园,将其列入‘农禅’项目,还培植出了著名的‘仙人掌茶 ’。”
    “我造访玉泉寺,就是想看看连大诗人李白也赞不绝口的仙人掌茶。”
     “请跟我来!”
     70高龄的中孚禅师身板硬朗,谢绝了陆羽的搀扶,拄着禅杖,走出山门,登上青溪山
,来到 一个去处:悬崖下山洞密布,洞中的钟乳石千奇百怪,鬼斧神工,极大自然之造化。洞窟弘敞,上有滴泉丁东,下有流泉潺潺。洞窟外烂石间填满沃土,生长着与人一般高的一丛丛茶 树。的确是奇特的自然环境产独具特色的茶。
参观罢乳窟,又去品尝珍珠泉。回到寺里,中孚禅师命施茶僧用珍珠泉的水烹煮仙人掌茶让陆羽细品,并说道:
    “老衲以为,当地的茶用当地的泉水烹煮,其味最佳。陆羽先生以为然乎?”
“法师所言极是。”
     陆羽又将话题引到李白所作的仙人掌茶诗上,中孚禅师告诉他:李白那诗作于天宝十一载( 752)。那年他云游金陵挂褡于栖霞寺,邂遇他的叔叔李白先生。这时的李白已一心向佛, 自号“青莲居士”。二人是亲戚,又志趣相投,于是结伴游金陵。李白并写了《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僧中孚》一诗相赠,中孚禅师送给了李白几斤茶叶,使这位酒仙得以领略茶 事,并写了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陆羽激动地说:
     “李白也迷上茶了!法师的金陵之游,又添一则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