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桥
岳阳桥刻字
红网保靖站8月15日讯(通讯员 彭书凤 周光明 谢媛)千里酉水穿过高山峡谷流进沅水,浩浩荡荡汇入烟波浩瀚的洞庭湖,把洞庭明珠岳阳与酉水明珠保靖紧紧地连在一起,酉水河畔的30万土家族、苗族等23个民族同胞,深深地感受到洞庭湖的博大和550万岳阳人民的真情。
1994年以来,岳阳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口扶贫的战略部署,把保靖当作自己的一个特殊贫困县来对待,历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来到该县实地考察、现场办公,帮助制定脱贫规划,确定具体帮扶项目。18年来,岳阳市共支援资金和物资价值2700余万元,援建科教文卫城建等重点项目13个,带动投资近亿元,有力地推动了保靖扶贫攻坚进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许多保靖干部群众至今还记得,1994年12月18日,寒风凛冽,雨雪纷飞。这天,时任岳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黄甲喜亲自率队,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深入该县考察对口扶贫,商议帮扶大计,并提出“保靖不脱贫,岳阳不脱钩”,寒冬时节,大山之中的保靖干群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由此,岳阳对口扶贫保靖攻坚战拉开帷幕。之后,历任岳阳市委书记阳宝华、张昌平、于来山、易炼红都曾到保靖实地考察调研、现场办公,解决扶贫开发中的实际困难。
2011年2月15日,新春上班后的第三天,春意渐浓,时任岳阳市市长、现任岳阳市委书记黄兰香率队又一次来到该县研究部署新一轮对口扶贫工作,在干部选派、项目建设、资金安排、教科文卫指导、农副产品销售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力度,财政帮扶资金由过去每年50万元大幅提高到每年200万元。
洞庭情满酉水岸,岳阳市的爱心、真心扶贫,极大地增强了保靖人民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千秋文运通天地 并蒂梅花冠古今
保靖酉水河老码头对面“天开文运”四个摩崖石刻的大字,记载了清末一个读书家族的辉煌,见证了88年前沈从文先生由此上船赴京求学的身影,也成为了100多年来莘莘学子勤学苦读的不竭动力。保靖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非常落后的教育条件、十分强烈的求学愿望,自然而然地使“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教”这一理念成为岳阳市历届领导、历任挂职干部的共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正值保靖初中学生入学的高峰,城区初中学校“一桌难求”。为了解决这一突出困难,1995年至1997年,岳阳市多方筹措480万元资金,将该县城乡结合部的梅花中学从梅花职中剥离出来,在此基础上新建了保靖岳阳中学。
10多年来,保靖岳阳中学从当年一个毫不起眼的农村学校,实现了对城镇学校奇迹般的追赶和超越,办学规模由原来的6个班不足300名学生,扩大到24个班1200多名学生,校园面积由原来的不足5亩扩大到40余亩,并成为“花香、书香、声香”“家园、学园、乐园、花园”三香四园的州级园林式学校。
去年2月,黄兰香在保靖深入调研后,针对保靖县城小学班额偏高的问题,提出在保靖新城区援建一所岳阳小学。去年7月,省长徐守盛到保靖考察,现场拍板为岳阳小学建设解决800万元资金。巧合的是,保靖岳阳小学同样在梅花小学基础上改扩建,一朵梅花,开出了两枝兴教兴校的奇葩!今年秋季新学期,由湘西州委书记何泽中亲自题写校名的保靖岳阳小学,将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2300余万元、新建面积近10000平方米、每个教室有班班通、建设了小学电视台、邀请岳阳与湘西40位书法家题写镌刻诗词书法文化长廊,保靖岳阳小学作为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品位一流的现代化小学,必将成为山区孩子读书的理想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