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岳阳黄茶 >> 协会文库 >> 内容阅读

二胡演奏家--程复源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3年10月08日   作者:   来源:岳阳晚报   浏览次数:

  
第一次听程复源拉二胡,是在岳阳国际大厦南侧一个叫“洞天茶宴轩”的茶楼里,是一个既可以喝茶聊天,也可以进行三五个人小酌小宴的地方。他那晚拉的是《赛马》、《江河水》、《二泉映月》、《红旗渠水绕太行》等二胡名曲。他拉得或奔腾热烈,或如泣如诉,或神采飞扬,那种精、气、神真令人叫绝,可说是心到手到,挥洒自如;客人们听得是如醉如痴,里三层外三层围得个水泄不通,一个个全神贯注,击节而和。我诧异于这小茶楼里竟有如此高雅的艺术表演,无怪乎这里的生意如此地红火;我更诧异于岳阳竟有这样的文化人在此地显出“庐山面目”,把高雅的艺术最直接地奉献给普普通通的大众,让人们在茶余饭后能够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薰陶。我当时就有一种“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脑海里立马蹦出四个字:“仙乐飘飘”。岳阳市书法家李辉模当时就笑着对我说:“程复源可是湖南省数得着的二胡演奏家哩!”他即兴吟出一首七律:

少小离家三八秋,知音寻觅任遨游。心连故土情难舍,艺步高峰志不休。指上工夫生雅趣,弓中旋律竞风流。犹听一曲江河水,浪漫人生一叶舟。

随着几次交往,我对程复源渐渐地有了一些了解。

程复源今年56岁,是汨罗新市人。他的父亲是一个理发匠,母亲是家庭主妇,家中八兄妹,家境可想而知。可程复源偏偏具有音乐天赋,汨罗一带风行的地方花鼓戏,是他幼时最好的启蒙老师。9岁时,他自己做了一把二胡,花几分钱买了2根弦,居然依依呀呀,有模有样地拉出了声调。

这一拉不打紧,程复源从此上了瘾,入了迷,早也拉,晚也拉,课余时间也拉,拉得父母心花怒放,说:“二伢子(排行老二)莫非将来会有出息?”因为家境贫寒,程复源经常是揣2个红薯步行四五十里到外乡四处拜师学艺,博采众长,倒也获益不少。在新市读初中,学校排演歌剧《洪湖赤卫队》,程复源是当然的首席二胡伴奏,整个曲目他可以从头拉到尾,至今仍记忆犹新。这种青少年时期的刻苦训练和艺术薰陶,在程复源一生的二胡演奏生涯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程复源的二胡是随身携带的,上课时就挂在课桌旁,下了课就要抓紧时间拉几曲,一则放松大脑,二则不拉不过瘾,他对二胡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1963年,程复源以优异成绩考入湘阴县一中,其中二胡的技艺功不可没。在高中,他故技重演,二胡仍挂在课桌旁,下了课就抓紧拉几曲,成为师生们最喜爱的一个节目。一次,他的语文老师欧阳安听他拉完曲子后,只轻轻说了一句:“你的揉弦要改。”原来欧阳安是当时湖南师院音乐系二胡专业毕业的,造诣很深。程复源当晚就跑到欧阳安宿舍的窗户底下偷偷地去听去看欧阳安拉二胡。欧阳安手指长而白,在弦上轻轻揉抹,仿佛一片白云在飘动,这印象给程复源太深了。从此,他一改带有浓厚花鼓调味的揉弦,而按照从老师那里偷学来的科学指法而刻苦训练,技艺突飞猛进。

由于家里困难,程复源高中只读了一年就不得不含泪离开学校,到冷水滩市(现永州市)水泥厂当了一名化验员,那年他17岁,一直工作到2年前他提前退休回岳阳,他在这里生活了38个年头。

在厂里,他是当然的文艺活跃分子,乐器应有尽有,他拥有了自己最心爱的一把二胡(价格并不高昂)。很快,他在永州崭露头角,大家都知道有一个会拉二胡的程复源,是岳阳人。当时,市里每次搞文艺汇演,程复源的二胡独奏必是保留节目,不拉四五个曲子下不了台,观众巴掌都要拍烂。到省里参加文艺调演,程复源必是乐队队长和首席二胡演奏。

有一年,省里某文艺团体闻程复源的大名,借调他到该团工作一年多,主要是担任二胡独奏。为此,程复源跑遍了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的一些大中城市和部分乡村,把自己纯熟的二胡演奏技艺奉献给了数以千万计的人民大众。可以这么说,凡属比较有名的二胡曲目,程复源这一时期基本上都演奏过。在当了10年化验员后,1974年,程复源进了厂工会。1986年,他成了这家年产60万吨水泥大企业的厂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