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岳阳黄茶 >> 协会文库 >> 内容阅读

中国茶馆起源于岳阳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3年07月27日   作者:肖茂洲    龙利和   来源:岳阳市茶叶协会茶馆分会   浏览次数:

           茶馆是茶文化的载体,是爱茶者的乐园,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自古以来,品茗场所有多种称谓,茶馆的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称谓。岳阳茶馆底蕴深厚,绚丽璀灿。岳阳有久负盛名的三大千年贡茶,有全国唯一的因卖茶、饮茶而专设的县,因饮茶而命名的街道。有很多与品茶、泡茶相关的名胜古迹,传说典故和诗词联画.岳阳饮茶史可追朔到神农时期.茶馆的雏形在西汉就已形成,唐朝茶馆业迅速发展,明清茶馆业已颇具规模。大量史料说明,岳阳是中国茶馆业的发源地。

   1 岳阳有远古时代饮茶的记载
   
    我国饮用茶叶的历史很长,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这个观点很多人提出值得商榷,但与岳阳龙窖山的茶饮史料十分吻合。瑶学专家考证炎黄时代蚩尤部落联盟与炎黄部落联盟相战于涿鹿之野,战败后被迫南迁,瑶族先辈过云梦古泽,迁于临湘龙窖山。瑶人入湘不久,即开龙窖山种茶,饮茶之先河。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载“龙窖山,在县(临湘)东南,接鄂州崇阳县雷家洞、石门洞,山极深远。其间居民谓之鸟乡,语言侏离,以耕畲为业,非市盐茶,不入城邑,亦无贡赋。盖山瑶人也。”记载中的“非市盐茶”说明古炎黄时期岳阳就开始饮茶,茶叶并不进入市井交易.也不承担赋税。这一记载为我们追寻岳阳饮茶史提供了证据。说明岳阳人饮用茶叶自神农时代开始。

     2 岳阳茶馆先于巴蜀
   
    茶馆到底始于何地?众说纷纭。有学者提出茶馆起源于巴蜀,沿长江而下。他们引用了二点史料,一是南北朝的神话小说《广陵耆老传》记载:东晋元帝时(公元317-322年)有一老妇人每天早上提一器皿茶(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神话小说真伪姑且不论,即使确有其事,也只是饮茶叫卖的开始。二是晋代人张载写的《登成都楼》诗句:“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这是作者登楼饮茶的有感而发。这两点史料不足以说明两晋时期巴蜀己开设茶馆,甚至还不能说明己具备茶馆的雏形.
       晋朝以前,中国茶叶的生产和传播主要还只显于荆楚或长江中游。晋朝杜育的《荈赋》比唐朝陆羽的《茶经》要早四百多年,陆羽在其《茶经》里分三次提到《荈赋》,可见《荈赋》在我国茶叶史上的地位很高。《荈赋》记载:“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责青霜。白黄若虚。调神和内,囗解慷除”。在这里“灵山惟岳”、“丰壤”是生长环境,“月惟初秋”是采摘时节,“结偶同旅”是临场场景,“岷方”、“清流”是对水的选择,“东隅”“陶简”和“酌之以匏”是对茶具的选择,“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是烹茶初成时的茶汤状态,“调神和内,□解慷除”是对饮茶功效的记载。杜育是湖北人,游岳阳灵山,取长江之水,择东南方岳洲窑之瓷器烹茶,自然是最佳解释.说明岳阳在两晋时不仅有茶馆,而且己开始讲究品茶用水和器具,讲究品饮的方法和效果.
       唐宣宗年间撰刊的《膳夫经手录》中,提出了“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说明茶叶食用起源于吴。现在岳阳仍保持喝茶水时连同茶叶一起吃下的习俗。
岳阳用研碎冲饮法品茶,早在三国时代就已出现。魏国的张揖在《广雅》中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迹,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滗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里说得很明确,当时采下的茶叶,要先制饼,饮时再捣末、冲沸水。这同今天饮砖茶的方法是一样的,应该说是冲饮法的“祖宗”。
     《三国志·吴志》“以茶代酒”的记载可知,后汉期间三国鼎立,吴后主孙皓率众臣到岳阳视察水军操练,后主嗜酒,入席者必饮酒七升,韦曜不胜酒力又受后主偏爱,后主赐其以当地名茶代酒,其它入席者皆“浇灌取尽”,从此“以茶代酒”在岳阳流传至今,此记载说明,三国时岳阳茶饮己不仅是独自解渴去乏,而且是聚会的饮品,折射出岳阳茶馆业己开始起步。至少在江东吴国的统治阶级中间,已开始流行饮茶。
      巴蜀和荆楚同属荒蛮之地,然而荆楚有明显的交通优势,自古称“蜀道难,难如上青天”,休闲会友的茶馆业的萌生,较之四川,荆楚更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与品茶息息相关的文字、图画和陶具。出土的简文中有“椭一笥”的记载,学者研究认为:“椭(贾)就是茶树”。简文中多次提到‘苦羹’,苦指苦荼。苦羹,当指苦荼的肉羹。出土的丝绢绘画中有一幅“湘女仕茶图”,并出土了一些陶瓷茶具。西汉时岳阳隶属长沙国下隽县,千年古尸是长沙国丞相夫人。马王堆文物的出土,证明岳阳在西汉时己有饮茶的器具和场所。
      我国最早的原始陶器和纪年青瓷窑址出自湖南,湖南已发现窑址50多处,是中国陶瓷的故乡、茶具的发源地之一。岳州窑是湖南茶文化的一个亮点,陆羽在《茶经》中列举了六大名窑,包括湖南省的岳州窑。唐代刘言史诗《与孟效洛北野泉上煎茶》提及“湘瓷”,就是岳州窑的青瓷。汉墓出土的茶具,专家考证为岳州窑的青瓷。
上述资料说明,岳阳在三国两晋时已有一定规模的茶馆业,并对茶叶、茶具、用水、冲泡和品饮技艺有所考究,岳阳作为茶馆业的发源地应该比巴蜀更有依据。

    3  茶馆由中原向南延伸有违常理
   
    有学者提出茶馆起源于中原,由北向南发展。那么这一说法是否科学呢?据东晋时的一段史料《世说新语》载:任育长从晋都南渡到建康,名士迎之石头城,“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于是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可见当时南方饮茶已较普遍,北方尚少。这一记载说明,江南茶叶的饮用较之中原要早许多,中原除河南部分地区外基本不产茶,朝庭贡茶由南方供奉,很多地方的老百姓至今没有饮茶的习惯。以大众化饮茶为主的茶馆业应该从南向北延伸,而不是从北向南发展。中国人饮茶风俗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就已较普遍了。从北朝人来看,南朝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茗饮(茶)”的习惯。而在中国北方,一般重视乳制品一类的饮料而蔑视饮茶,当然更谈不上普及了。隋唐统一中国之初,这种情况仍无大的改变,直到唐开元年间,才实现茶文化的北移。

      4  济南起源的依据是断章取义
       今年五月十四曰,济南曰报刊登张继平的文章《中国茶馆起源于济南》.他的依据是唐代的封演在《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一文中描述“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寝,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应该承认邹齐沧棣皆属山东,按此段引文,中国茶馆无疑是唐代起源于山东。然而作者在引用史料时前后各丢了一句话,曲改了引文的原意.前面一句是“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后面一句是“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既然不好饮茶,不产茶,以此断章取义的引文作为立论依据,恐难自圆其说。

     5  岳阳茶馆业源远流长。

     (1)唐文成公主带岳阳茶叶和亲西藏。
        岳阳的邕湖茶曾作为汉藏文化交流的媒介,一段佳话流传千古。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公主把“ 邕湖含膏”茶作为陪嫁物带到西藏,使饮茶之风传遍西藏。
     (2)岳阳临湘是因茶而设的县。
        唐末马殷奖励农桑,提倡纺织,发展茶叶,通商中原。岳州不仅名茶迭出,茶馆业兴旺,而旦茶商云聚,贸易量大增,岳阳北部的临湘一带,原是巴陵县属地一部分。后唐将其从巴陵县中划出,命名“王朝场”,宋朝改为“王朝县”。即现在临湘县(市)的前身。北宋乐史《太平环宇记》载:“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潭州节度使析巴陵县置王朝场,以便入户纳税,出茶。”很明显设此县的目的是为了“纳税、出茶”。即朝廷为增加税收和促进岳阳茶贸易发展而单设县制。
     (3)迁客骚人留下很多盛赞岳阳茶馆业的诗词歌赋联。
    第一个以诗歌写岳阳茶和岳阳泉的人是唐开元23年进士李华。他有《云母泉》诗一首,诗的序和文都很长,摘录其中几句。“泽药滋畦茂,气染茶甄香.饮液尽眉寿,餐和皆体平,琼浆驻容发,甘露莹心灵.岱谷谢巧妙,“匡山”徒有名”。此诗中“云母泉”是指据华容县五十里的一处名泉,匡山是泰山和庐山的古称。诗歌赞叹岳阳华容云母泉之水煮茶比泰山庐山之水尚胜一筹.元朝李德载写《赠茶肆》十首,第一首为:“茶烟一缕轻轻飏,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赛维杨。非是谎,下马试耒尝。” “维杨”系杨洲府的代称,此词夸岳阳茶馆的烹茶技术赛过杨洲。《赠茶肆》第九首为:“金樽满劝羊羔酒,不似灵芽泛玉瓯,声名喧满岳阳楼。 夸妙手,博士便风流。”赞扬岳阳楼品茶胜过金樽饮酒。明代诗坛竟陵派代表谭元春,湖北天门人,曾驾舟数十里到岳阳柳毅井取水煮君山茶并题诗三首。具中一首《汲柳毅井水试茶于岳阳楼》诗云:“临湖不饮湖,爱汲柳家井。茶照楼上人,君山破湖影。”清代乾隆年间进士吴鸿因好友熊傅崖赠其君山茶作诗谢答,前四句为:“龙图凤饼随所遭,岳阳旧说黄翎毛。武陵七县谁最好,渺湖风味夸含膏。
   (4)岳阳因饮茶而衍生街巷。
      据清《光绪巴陵县志》载“茶巷,西通上正街,东通观音阁,长260步。”茶巷子毗邻洞庭湖,紧靠南岳坡码头,因客人多,茶馆多而得名。茶馆除喝茶外,还可以听书、赏曲、看戏。后来,几家茶馆业主合伙将巷内一新茶馆改为剧院,成为巴陵剧院的前身—“岳舞台”。从此,茶巷子成为了岳阳城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岳阳城区南湖史称邕湖,因环境优美且出产贡茶“邕湖含膏”而著名。历史上有一个村叫邕湖村,后修建南湖风景区,邕湖村折除。新开的南湖广场至南湖宾馆的马路叫邕湖路.以“邕湖含膏”茶名而命名。马路两旁茶馆、茶店很多,是岳阳茶馆业的一个亮点。
5岳阳是中国黄茶之乡。
   岳阳市于2011年7月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与“中国黄茶之乡”称号。由于茶文化的辐射,岳阳还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诗词之市、中国楹联城市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