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古玩、书画和邮品市场越来越热闹。广州海珠中路有个中圆邮品钱币交易中心,老城荔湾区有个西关古玩城,而在老古玩街带河路(现在改名为康王路了)又兴起了一座“华翰古玩城”。这几处地方都有不少专门经营古旧书刊、瓷器、玉器、木器的店档。另外在文昌北路的祥日旧货市场还有露天“天光墟”,每日清晨都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行商带着五花八门的故旧杂物来此售卖,不少市民也都会去那里挑挑拣拣,希望能够探寻宝藏。
市场寻宝者渐多
近来一个变化是广州的旧书市场热了起来。过去只有一两家售卖古旧书刊的店档,而近来却多了起来。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古玩来说,旧书堆里隐藏着更大的机会。许多富有潜在价值的书籍,收购价相当便宜,如果能够收购到完整的线装、册装或雕版印刷等古籍,那就更加是大喜过望了。笔者就曾经在一位相熟的玩家手里,买到一本民国十九年王云五主编、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就是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物的学者来说,这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书了。这位杜姓玩家是广州市最早开始从事古旧书籍收藏的人士之一,原来是一间外资企业的总经理,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很高的工资待遇,很快就跻身于高收入阶层了。可他并没有像一些暴发户那样,沉醉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之中,而是把收入几乎全部投入到古旧书籍收藏上面。
“当时在天津,买一套宋版书也才百把元钱,一般的明版书,品相不好的还看不上,品相好的也才几十元,清代版本的根本就不看。”老杜说:“那时平日下班就往旧货市场跑,星期天就去南开大学拜访某教授,向他请教收藏、鉴定、品评古版书籍的学问,真是得益匪浅。现在的经验、藏品和财富基本上都是那个时候积累起来的呀。”
老杜现在也开了个小书铺子,门面虽小,也吸引了不少高品位的藏家登门,还有不少来自台湾、日本的朋友也常来看看,交流经验和心得体会。当然好的古版书在这里是看不到的,只有真正的好友他才会请你一起回家去共同欣赏。
现在的古籍书,宋版的早已绝迹,明版书偶尔还能看到,大多是品相较差或者是不全的。笔者曾经见到一套明版清印的“山房肆考”,缺了一册,仍索价2800元,比起20世纪80年代末期来说,已经涨了几十倍了。清版书还比较多见,特别是晚清的各种版本,价格也还算便宜。
有位淘书的上了年纪的藏书家介绍说,他是旧书市场的常客,这两年许多开店的档主在学习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以前是只要有钱赚就赶紧出售,而现在大多是先将旧书的来历、背景弄清楚,再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待价而沽。许多老藏家或者学者型的人士都有这样的经历:大凡前去购书,档主都会不厌其烦地与他们交流、请教,有时还做笔记呢。这也是市场促使这些文物从业人员要努力学习,有了专业知识便能与顾客交流,顾客自然就会经常来聊聊,当然也会带来生意的机缘和利益。
文化氛围日益重要
一般来说,广州的文化氛围远不及北方的大城市,如南京,甚至还不及一些中小城市,如安徽的黄山、芜湖,浙江的杭州等。每次笔者出差到南京,总要约上几个朋友到一个名叫“之乎者也”的茶艺馆去坐坐,聊天。这里的老板是原南大的书记,退休以后协助女儿女婿共同开办了这家茶艺馆。来这里消费的,清一色都是文化艺术界的知识分子,南京市书法家协会还定期在这里举办各种活动,不少外国友人也慕名前来领略传统的中国文化氛围。可是在广州,直到现在还没有一家类似的文人会聚的地方。
在广州的文物市场里,人们通常都比较重视商品的商业价值,而忽略了其文化价值,或者说还不能够正确地认识每一件文物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工艺技术等各方面的内涵。因此,很多具有相当深层文化、历史意义的古玩就被当作一般的货物卖掉了。这些年来,随着收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些高层次、高品位的专家学者型藏家的介入使这种现象有所改变。
笔者认识的一位藏家曾在旧货市场看到一件黑釉碗,碗心内有以金彩绘制的地形图,口沿下端还有一首七言绝句。由于金彩已经脱落,店主以很低的价格就卖给了他。这是南宋福建遇林亭窑生产的描金盏,完整传世的极少,更为可贵的是碗中所画图画和诗文。这位学者型的藏家细心考证,并请教于当时还在世的中山大学中文系古汉语专家刘逸生教授,论证出盏中所绘为武夷山五曲附近的山景,而那首七言绝句是南宋末年著名诗人谢枋得的手书,写作时间介于1278年11月文天祥兵败广东五岭坡至1279年正月宋王朝于广东新会崖山灭亡这段时间之间。学术考证令这件原本并不值钱的黑盏变得价值连城了,武夷山市博物馆也专门与此藏家联系,希望能够高价购回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从此,这位店主每当见到这几位学者来访时,总是想方设法多聊聊天,希望能够藉此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样也许将来就不会那么容易地“走宝”了。
“没有文化就玩不转这个古董,还是要多学一点才行呀!”老板叹息着说。
玩古董就是玩文化
其实,玩古董就是玩文化。现在收藏的人多了,有钱的人多了,古玩的价格也变得更加透明了,捡漏的机会不能说没有,但绝对已经是不多的了。
如果大家都以出价的高低来衡量收藏的成功与否,都到拍卖会上一掷千金去收集藏品,那么“玩古”也就缺少了味道,失掉了雅趣,变得与一般的商业投资没有什么区别了。真正的玩家就是要能够看到一件古玩其中包括的普通人看不到的内涵,善于发掘出它特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并以此来使得一件不起眼的古玩身价百倍。这样“玩古”,不但延续了中国人数百年来鉴赏古物的雅兴,也能够充分体现出一件古玩的商业价值,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利益。(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