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丈田
紫砂壶选用及收藏 我国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驰名中外。许多权贵巨富争相收藏,以占有中国之珍贵茶具为荣。而宜兴紫砂茶具、景德镇瓷器茶具,更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
中国茶具,最先出现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土陶,以后发展到硬陶,到秦汉时,有了釉陶的烧制,而后,又发展了瓷器,至北宋时期,始有紫砂陶崛起。当时釉有素色、彩色之分,瓷有青瓷、白瓷、黑瓷之别,全国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各具特色。总的说来,釉贵青而瓷贵白,釉陶茶具要求胎薄质坚,釉色素雅。而瓷器茶具则要求“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所以茶具的制作反过来也促进了中国陶瓷业的发展。除陶瓷外,以后也逐渐出现有金属茶具(主要是金、银、铜、锡、铝)、玉琢茶具和水晶、玛瑙茶具等。陕西法门寺地宫中发掘的唐代银质鎏金的12件烹茶用具,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代,广州的织锦彩瓷、福州的脱胎漆器茶具兴起,之后随着珐琅、玻璃和塑料业的发展,就相继出现了珐琅彩瓷茶具、玻璃茶具和塑料茶具。
在诸茶具中,虽仍以“景瓷”、“宜陶”为贵,但玻璃茶具光洁透明,泡茶观赏别有情趣。当今社会上流行的茶杯、茶盏、茶盅、茶碗、茶壶等,各种质地的制品都有。这些茶具,有贵如金玉者,有价廉象玻璃杯塑料杯的,但从泡茶实用价值看并非越贵越好。紫砂壶坯质致密坚硬,天然泥色,它既不夺香,又不熟汤,泡茶最佳,堪称茶具坯质中之佼佼者。但美中不足的是陶器多呈褐色,较难欣赏茶叶的汤色容姿。瓷器茶具多呈白色,能反映茶汤色泽,且传热、保温适中,色彩缤纷,造型多变,亦是饮茶器皿中的珍品。
中国品茶艺术,注重韵味,情趣高雅,悠然自得,意境深远。有好茶又有相配的珍贵茶具,壶添品饮情趣,茗增壶艺价值,好似红花绿叶,相映生辉。名茶配以名壶,茶味更佳,情趣更浓,所以品茶行家不仅会选择好茶,还会选择好茶具。如品尝乌龙茶要用玉书石畏、孟臣罐、若琛瓯,小壶小杯,慢斟细啜,才能领略韵味。花茶宜用盖碗茶具,泡茶后先闻盖香,然后尝味,花香味醇,沁人心脾。品尝君山银针则用无色清澈透明的玻璃茶具,冲泡后芽叶亭亭玉立,如群笋出土,刀剑林立,赏心悦目,情趣盎然。碧螺春最好用薄如蛋壳的白瓷茶杯,冲泡后芽叶朵朵,茶香汤清,犹如薄云窥月,轻雾缥缈,煞是好看。此外,如藏族酥油茶,蒙族奶子茶,云贵少数民族的烤茶、笔筒茶和九道茶等等也都有各自成套的特制茶具。日本的茶道、朝鲜的茶礼也非常重视饮茶意境,重视茶具的选择。客至必先迎入茶室,鉴赏茶具、壁画,而后饮茶。此外,在印度、斯里兰卡等许多产茶国家,在一些上层人士和商贾家里,敬客茶具都很精致,而且客厅橱内陈列的珍贵茶具、花瓶,多系中国制造。由此也可见中国茶具声名远播。
(文章系本网 原创作品,作者: 赵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