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涎井中水,君山顶上茶。今天我们直播群友来到了爱情圣地君山岛,通过特抱抱平台,现场直播君山黄茶的生产基地和品茶活动。
君山古名洞庭山。舜帝南巡,君妃娥黄、女英寻夫到此,因风波阻隔,结庐洞庭山。后闻舜帝驾崩苍梧,二妃思帝成疾,扶竹南望,泪尽山竹,香消湖洲,魂追九嶷。此地有幸埋艳骨,此山改名为君山。
自君妃种茶伊始,君山茶飘香几千年。唐宋以来定为贡品,清乾隆时更是誉为贡茶榜眼。
“试挹龙涎烹雀舌,烹来常似君山色。” 君山有感人的龙女牧羊柳毅传书的爱情传说,有美丽如画的七十二峰五古井的自然风光,帝妃泪尚存竹上,杨幺寨犹闻鼓角…而君山茶更像幽境仙子,雾罩妙姿纱掩芳容。
沧桑更叠,古今兴废,君山茶也多遇存亡之险。解放初君山银针茶树几近凋逝,幸而天怜,在茶祖之岭尚有两株老茶树。君山茶人以此为本,繁衍扩种,数十年培育遂成如今之规模,在搞中国偌大的茶园里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是君山茶人的辛勤付出才有这甘绵清香的金汁玉液供世人享用。借此机会感谢君山茶人!
我最初知晓君山茶是1972年从谢璞《君山赋》的散文里读到,初次邂逅君山茶则是1978年,在君山的“听涛阁”,喝的就是银针茶。感观上见片片茶尖向上,沉下杯底就如万戟朝天。当时也没有喝出什么特别的味道,更不知道欣赏几浮几沉的曼妙茶舞,现在想来有如八戒吃人参果不知贵贱。此后再未亲近银针芳泽,只能喝到君山毛尖,那也是有很不错的口福了。
君山毛尖属绿茶,而君山银针是独具一格独领风骚的黄茶。如果说君山黄茶是黄茶中的珍品,那么君山银针就是黄茶中的极品。
此茶制作讲究,工艺独特,其制作技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银针茶的选料要叶芽匀称,只要未开之芽片,采摘难度高,数量亦有限。经过轻度发酵,黄闷而成。茶体紧实,色如淡金,形同雀舌。之所以叫“银针”,是因为制好的叶芽上还保有一层细密的白茸,雅称“银毫”。放眼观看,似一层半透明的白玉包裹着金片,白里透黄,故又美其名曰“金镶玉”。
品饮君山银针不需繁缛的泡制程序。或在雅室火炉边,或在清风凉亭里;或是倦读笔耕后,或是好友闲谈时。一个透明玻璃杯,适量银针雀舌片,沸水入杯静置桌几,片刻后淡金色的芽头上即被银光裹挟着浮在水面。那是茶叶上细小的绒毛尚未被水浸润,而绒毛空间的微量空气在水的包裹下呈现的效果,令人赏心悦目。随着水浸银毫,其间的空气有所排出,茶叶又向下沉,过一会,紧实的叶片里又有些微空气逃匿到叶面的绒茸中,再将茶叶浮托到水面,如此反复者三。有如一群仙子悠游在泳池,沉浮于香波,委实奇特!
佳人嘻戏偃静,杯底剑戟林立,又似春笋簇攒。这时杯中水呈金色,清香满座,见之思饮。先闻后品,口感醇和,无涩不酽,唇齿生香,视觉嗅觉味觉上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似与贤妇相处。
黄茶醒脑清心,养胃沁脾,消脂化痰,通便排毒。止烦渴而神气爽,润枯肠而才思敏,故而历代茶人骚客多有赞咏。毛主席于1959年饮此茶后也连声说道:这茶好!这茶好!会跳舞的茶。
早在1956年的莱比锡万国博览会上,君山银针荣膺金奖,可谓实至名归。从此君山茶享誉世界,走出国门。时至今日,所获各种殊荣不胜枚举。真可谓天地育神品,美人出绣阁。声名播遐迩,清香满乾坤。
今天有幸再品“金镶玉”,茶仙子舞姿依旧,色泽依旧,香气依旧,口味依旧。在欣赏与品味中回映第一次与银针遇见的情景,深感人生如茶,不禁思绪万千,心潮翻腾,何止于茶仙子杯中三起三落乎。
作者介绍
丰华,真名丰敦玉,男,湖南岳阳巴陵洲子丰家门人。种过田教过书,半土半洋半城乡。豆腐块见诸报刊边角,市诗协徒注虚名。花前月下多愁怅,笔端纸上迥时宜。羞与说,休与说,自娱自乐且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