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是湖南乃至全国著名的茶叶重点产区,同时也是全国有名的黄茶主要产区,全国边销茶的定点生产区,全国生态有机茶园的示范区。产茶历史悠久,生态环境适宜,茶叶品质优良,茶文化底蕴更是深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两年我对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涉茶部门及茶叶科技专家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并赴市辖六县(市)、六区(含开发区)等茶叶生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茶叶生产企业,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悠久的产茶历史与底蕴深厚的茶文化
1、悠久的产茶历史
岳阳的产茶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二妃由蛾皇、女英追赶至君山,闻舜帝崩于苍梧之野,抚竹痛哭,泪洒成斑。其后,二妃将随身所带的茶籽播于君山,自此,君山产茶,茶中传情。《湖南省杂志》载:君山茶盛称于唐始贡于五代,此后历代都作贡茶。又唐代《国补》史载:岳洲产“ 含膏冷”即今“君山银针”和“北港毛尖”,属黄茶类代表,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唐史》载:文成公主带“ 邕湖含膏”茶入西藏。“ 邕湖含膏”实际上就是岳阳盛产的中国黄茶。洞庭湖畔雨量充沛连绵起伏的山峦,土壤肥沃种植约10万亩优质名茶,在计划经济年代茶叶是农村的经济支柱产业。岳阳临湘青砖茶属黑茶类,据瑶学专家考证春秋战国时,瑶族先辈过云梦古泽入临湘的“龙窖山”瑶人入湘不久,即开龙窖山种茶之先河,距今有三千多年历史,临湘茶人将龙窖山茶发醇后制成紧压茶砖销往西北,出口蒙古、俄罗斯。临湘种茶面积12万亩,是全国重点产茶县,新中国成立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迅速,有平江高标准良种茶基地,湘阴生态有机茶全国示范基地,汩罗市、屈原行政管理区是红茶出口基地。我市地处北纬26-28度,年平均气温16-18℃,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左右,特别适宜茶叶种植,所以我市不但产茶历史悠久,而且产茶地域广布。
2、底蕴深厚的茶文化
岳阳茶史悠悠千年,浓墨重彩,风韵传存。唐代僧人齐已诗《谢邕湖茶》,“ 邕湖惟上贡,何以惠寻常,还是诗心苦,堪消腊面香,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临湘龙窖山茶区是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龙窖山茶文化是茶祖文化的精神所在。据瑶学专家考证,春秋战国时,瑶族先辈过云梦古泽,迁于临湘的龙窖山。瑶人入湘不久,即开龙窖山种茶之先河,因此有瑶民的《千年峒歌》唱道:爱吃香茶进山林,爱吃细鱼三江口。另据《巴陵县志》记载:“巴陵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岁以充贡……盛产于唐,始贡于五代。”物以稀为贵,“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下江南时(1871·乾隆四十六年),品尝君山茶后,即下诏岁贡十八斤。又据《湖南省新通志》记载:“君山茶色味似龙井,叶嫩宽而绿过之。”清初至中期,“茶叶”之路兴起。1853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后,晋商改用“两湖茶”(主要是临湘聂市、羊楼司和湖北羊楼洞的茶叶),自此,龙窖山茶区成为“茶叶之路”的起点。中央电视台播映过的45集电视剧《乔家大院》,展示了晋商开辟“茶叶之路”的历史画卷,乔致庸所贩运的茶叶就是临湘黑茶。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多次来岳阳视察并品尝君山银针赞不绝口。曾经唱红大江南北的湖南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其发源地就在湖南岳阳,1958年临湘举办全县曲艺汇演,忠防镇民间艺人、现代中国曲艺作家协会会员袁延长,登台演唱了《卖茶歌》。次年袁延长参加全省文艺汇演,所演唱的《卖茶歌》获得优秀节目奖;1961年,湖南省歌舞剧团演员、临湘籍人王长安及其丈夫作曲家白诚仁,将王长安演唱的《卖茶歌》歌词改编并将歌名改为《挑担茶叶上北京》。从此,这首饱含湖湘人民浓烈情感的民歌便风靡全国。可见岳阳茶文化的丰厚底蕴。
二、我市茶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1、现状
岳阳市现有茶园面积25.7万亩,全市10个行政区都出产茶叶,《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公布的17个茶叶优势区域县,就包括我市的湘阴县、汩罗市、平江县、岳阳县、临湘市和君山区共6个县(市区)。其中岳阳市君山区启动了以君山银针生产基地为核心的环洞庭湖万亩黄茶建设工程,与此同时万亩幼龄良种有机茶园也即将分批投产。全市现有茶叶加工、经营企业300多家,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的人员近100万人,占农业人口的30%,据岳阳市统计局统计,岳阳市2011年生产加工经营各类茶叶11.42万吨,产值1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市有各县(市区)茶馆与茶叶店铺2000多家,再加上酒店与公共场所的茶饮服务收入,目前,岳阳全市茶叶综合产值已接近35亿元。茶叶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近年来,岳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2008年岳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岳阳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茶产业列入到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化全市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农业支柱产业的高度予以支持和推动。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市政协副主席万岳斌同志《实施四大战略,打响黄茶之乡品牌》的议案和主题发言,在两会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在岳阳市四大家班子领导的强力支持下,全市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君山银针”、“临湘永巨”、“岳阳洞庭山”、“湘阴兰岭”、“平江九狮寨”、“岳阳洞庭春”、“岳阳尹口山(虫二)”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成长,其中尤以君山银针公司、岳阳尹口山公司(虫二)开发出来的黄金饼、黄金砖等黄茶新产品最引人注目,在国内外市场引起了轰动,出现了抢购、断货等情况,发展态势异常兴旺,率先在全国引发黄茶消费热;同时,全省唯一产自临湘的青砖黑茶,产品畅销蒙古、俄罗斯和中亚地区;湘阴兰岭万亩生态有机茶园,成为全国有机茶示范区;平江10万亩高标准良种茶园来势喜人;汨罗市屈原行政管理区红茶出口基地利税比上年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加之岳阳市已正式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黄茶之乡”。迎来了岳阳茶产业大跨步发展的黄金时期。
2、前景
(一)岳阳市荣获城市新名片
2011年8月13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岳阳市“中国黄茶之乡”称号;10月29日,“中国黄茶之乡”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湖南大厦举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于培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力峰等领导和国内主要媒体记者出席。岳阳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四海在“中国黄茶之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岳阳市人民政府将以成功授予岳阳“中国黄茶之乡”为契机,科学规划,顺势而为,把握岳阳黄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大对黄茶产业的投入。
2011年11月29日,岳阳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主办的“中国黄茶高峰论坛暨君山银针黄茶产业园启动仪式”在岳阳举行。时任岳阳市委副书记和市长的黄兰香在中国黄茶高峰论坛会上指出,岳阳是中国黄茶的代表性产地,具有优越的宜茶环境、独特的品牌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四个一”,即: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年产黄茶10万吨,实现黄茶综合产值10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黄市长表示,我市将把黄茶产业作为食品行业的重点产业加以发展,不断加大政策引导、科研攻关和资源整合力度,科学规划,创新营销,加强品牌保护,挖掘品牌价值,做大做强黄茶龙头企业,拉长黄茶产业链,将岳阳打造成中国黄茶产业的生产、加工、贸易中心,将岳阳建成茶业强市和茶文化大市。
(三)黄茶产业初具规模
岳阳市现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高度集中的黄茶产区和集散地,为我国黄茶核心产区,黄茶产业已成为岳阳市的朝阳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2011年底,全市加工、销售各类黄茶已经突破2.5万吨,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
(四)茶叶名牌脱颖而出
在有着中国茶界“奥斯卡”之称的“金芽奖”品牌盛典上,2010年“君山品牌”被评为黄茶标志性品牌,2011年湖南临湘永巨茶业有限公司的“洞庭”品牌又荣获“金芽奖”和中国黑茶(青砖)标志性品牌称号。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在浙江新昌发布了《201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并在《中国茶叶》杂志2011年第5期公布:岳阳市茶叶协会注册的“岳阳银针”证明商标价值4.98亿元,临湘市“临湘黑茶”品牌价值1.76亿元。
(五)产学研政相结合
岳阳市人民政府、湖南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湖南农大茶学系、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四方已签署合作协议,实现产学研政相结合,在黄茶的保健功效研究、黄茶品种筛选、黄茶工艺改进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和湖南洞庭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技术服务协议,在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应用方面开展了合作;岳阳市君山茶叶科学研究所在技术推广、科技攻关方面加大了力度,现已展开对岳阳黄茶工艺技术的攻关。
(六)茶馆业蓬勃发展
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合作时报社共同推选的“2009-2010”年全国百佳茶馆中,“君山御茶园”荣获“全国百佳茶馆”称号。“华祥苑”、 “虫二茶坊”等专业茶馆蓬勃兴起。岳阳楼区工会举办了“巴陵春”杯茶餐饮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岳阳市城区茶餐饮行业的茶艺水平,推动了全市茶餐饮行业的繁荣。
(七)茶叶产业园起步较快
岳阳打造中国黄茶之乡的重点工程项目——君山银针黄茶产业园正式签约、启动,君山银针黄茶产业园第一期工程投资1.58亿元;湖南洞庭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洞庭山茶叶工业园,已规划建设,计划投资2亿元。茶叶产业园区的兴建,必将推动我市茶叶加工赶超国内先进水平,实现生产自动化、清洁化、智能化。
(八)发现了岳阳黄茶的保健价值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四家共同展开对岳阳黄茶的保健价值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证明,黄茶可调节人体肠胃功能,软化血管,降低三高,延缓衰老、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可谓是健康茶、长寿茶。
(九)茶叶系列新产品开发力度大
不但历史悠久的名茶“含膏冷”、“白鹤翎”、“黄翎毛”等现已恢复生产,众多黄茶新产品也已陆续研制成功,如“君山皇袍”、“王袍”、“黄袍”、君山虫二老岳州系列紧压黄茶(黄金币、黄金砖、黄金饼)等。在2011年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上,一块直径1.5米,重128斤的世界最大的黄茶茶饼闪亮登场,成为轰动全会的新闻热点。湖南洞庭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岳阳市洞庭山茶厂)大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功能型黄茶项目已获得国家项目的扶持,现已研制老巴陵系列黄茶,其中部分紧压工艺黄茶和保健黄茶,不但填补了国内黄茶的空白,而且已申报发明专利。
(十)茶叶企业获得社会认可
湖南洞庭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岳阳尹口山茶叶公司、临湘市明伦茶业有限公司3家企业晋升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君山茶业有限公司、湖南洞庭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还被认定为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南洞庭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荣获“2011湖南茶业十佳诚信企业”称号。在国家民委确定的边销茶临湘定点生产企业中,由原来的两家即湖南省永巨茶业、临湘市茶叶公司又增加了两家即“临湘市明伦茶业”和“岳阳市三湘茶厂”。
三、我市茶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茶园基础相对薄弱,低产茶园面积大,急需改造。全市40%左右的茶园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园基础差,建设标准低,茶园树龄老化,产出水平低。而品种改良每亩成本高达5000至6000元,改造难度大。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不足30%。有机茶园面积小,有机茶生产技术未普及,农药残留的风险难以控制。
(二)生产组织程度偏低,生产环节利润薄,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我市茶叶生产多为农户,种植分散,茶叶初制大部分在小茶厂、小作坊中进行,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较为落后,加工标准不严,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茶产品深度开发及综合利用价值不够,茶农种茶效益不高。
(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近年来,我市茶叶龙头企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及农户的结合不紧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尚为雏形,辐射影响力也不大,优势不够明显,而且设备自动化水平太低,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意识薄弱。
(四)品牌和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打造和整合力度不够。岳阳茶业界的先人和前辈们留给了我们如“君山银针”、“北港毛尖”、“ 含膏冷”、“黄翎毛”、“老君眉”、“白鹤寺”等众多历史品牌,但由于我们对商标注册意识不强,没有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历史品牌,致使“老君眉”被福建经销商抢注,黄翎毛被山东省一个茶叶爱好者抢先注册。目前岳阳茶叶存在品牌多、弱、杂,优势不突出的情况,商标多但无批量生产的连锁品牌,造成岳阳茶叶在市场占有率低。另外对品牌认识不清,整合乏力,企业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缺乏舍弃自我,成全他人,联合打造、共同使用大品牌的决心,没有形成像“西湖龙井”、“铁观音”、“普洱茶”、“信阳毛尖”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公共茶叶品牌。
(五)茶产品结构单一,外地茶挤占湖南市场。我市茶产品结构单一,普遍重春茶生产、轻夏秋茶生产;重散形茶生产,轻紧压茶生产;在散形茶生产中,又重芽型茶,轻芽叶型茶和大叶型茶;企业精深加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茶叶综合利用水平较低,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工艺品、茶旅游等有待开发。导致外地茶如铁观音、普洱等挤占岳阳市场。
(六)政府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目前我市虽然获得了“中国黄茶之乡”的命名,确定了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目标,但是政府对茶产业的政策引导,扶持措施还有待细化和落实,特别是在急需解决的科技攻关、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良种茶园建设补贴、品牌宣传、促销活动等方面尤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二、对策和建议
(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按照岳阳市委书记黄兰香提出的“四个一”的发展目标编制2012-2020年全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中国黄茶之乡”品牌;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茶业强市,全国黄茶交易中心,全国黄茶产业加工中心、全国黄茶文化特色旅游休闲区,全国黄茶科技研发、历史文化研究和人才培训中心。
(二)加强茶叶基地建设
一是要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和新建茶园基地建设的力度。通过“四改”(树体改造、园土改良、园相改观、改后管理)综合技术措施,到2015年完成20万亩低产茶园改造;另一方面,利用长江防护林,农田建整、洞庭湖治理、丘岗开发等政策,推动用“山坞田”、“高土旁田”、荒山、荒地新建茶园建设步伐。全力推进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基地建设和认证。
(三)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一是要通过政策、项目、贷款、税收、用地和营销等多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二是要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组织,使其真正成为上连市场和龙头,下连基地和农户,带领茶农闯市场、增效益的纽带和桥梁。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要加快君山黄茶产业园建设。在征地、税收和项目等政策上予以支持,加大招商力度,有计划地逐步引导黄茶生产、加工、贸易的优势企业相对集中,形成聚集效应,为茶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高标准着力打造中国(世界)黄茶产业加工中心。二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将茶产业作为岳阳市招商引资的重点,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投入茶产业。优先支持投资茶叶深加工的企业,提高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发多元化茶叶产品,改变我市茶叶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的现状,提高茶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五)实施名茶品牌战略
一是实施名茶精品工程。启动“君山”、“巴陵春”、“洞庭”、“虫二”、“兰岭”等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的精品名茶打造工程。抓紧申报“岳阳黄茶”证明商标,支持“君山银针”、“北港毛尖”等传统加工工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时,大力实施“母子商标”策略,统一打造“岳阳黄茶”公共品牌。二是加快岳阳黄茶制作工艺标准的统一和推广。组织专家在现有黄茶企业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统一的黄茶加工工艺标准及质量标准,争取升级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黄茶质量标准。
(六)拓展茶叶市场,推进茶文化建设
一是拓展茶产业营销网络。支持在国内外建立岳阳黄茶品牌茶叶营销网络、营销展示中心与专卖、加盟店;改造和建设岳阳黄茶专业交易市场,打造中国黄茶生产及交易中心;支持行业协会组织茶叶企业统一参加国内外茶业博览会、展销会等。二是争取和办好2015年茶业年会、暨茶叶博览会,扩大岳阳茶叶的宣传影响力度,全方位推动岳阳茶产业发展。三是建好中国黄茶博物馆,建设岳阳楼旁一条茶文化仿古街,建设和改造临湘聂市古街、龙窖山茶文化遗址。打造岳阳“一湖、一楼、一岛、一村、一茶”的营销概念。四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人们对茶的爱好与需求日益增长,茶文化旅游与消费将成为我市旅游业的主题内容。我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茶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必定会促进我市旅游业与茶饮业的共同发展。一要建设茶文化旅游设施。利用茶树起源、绿茶之源、茶俗之源等,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开展泡饮活动,享受悠闲时光。二要普及饮茶知识,推广茶艺活动,充分发挥茶文化促进会的作用,积极宣传饮茶的保健作用、休闲功能,营造人人爱茶、人人饮茶的良好氛围。在新闻媒体开辟茶文化专题节目,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弘扬茶文化,培养新的茶叶消费理念,吸引国内外茶饮消费群体。
(七)建立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开展茶产业资源普查。二是建立健全茶叶检验检测体系。三是建立健全茶行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茶叶行业协会作用。四是加强茶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
(八)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建议全市每年财政筹集1000万元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加上整合农、林、水、技改、以工代赈、科技、国土、交通等各部门项目资金,确保每年不少于3000万元资金投入茶叶产业化,重点用于基地和园区建设、技术改造、品牌创建、专业培训、茶园补贴、参展参会、产业推介、茶文化节举办等,促进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议将临湘市扶持茶叶产业的政策在全市推广。
(九)岳阳茶产业是生态产业和两型产业。
对于调整岳阳农业经济结构、茶产业不尽是一个具有优势传统产业而且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生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转变岳阳农业发展方式和打造岳阳农业支柱产业、助农增收具有切实可行、明显见效的两型产业。
(十)举办黄茶节并树立唐·“文成公主”雕塑
建议市委、市政府高规格举办岳阳“中国黄茶文化节”,在国内外扩大知名度;在君山公园或黄茶工业园树立唐代 “文成公主”雕塑作为岳阳黄茶历史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