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岳阳人民还有另一个不小的惊喜——君山银针茶在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誉为“金镶玉”,荣获金质奖。
这是一个传统的说法。
为了撰写《岳阳拜年图卷》之四十五章,能够给读者提供“莱比锡金质奖”的实物照片,我做了一番调查和寻访,却出人意料地让我陷入了谜团。
(中国参加莱比锡国际博览会老照片)
首先是获奖年份各说不一。由中共岳阳市委党史办编写、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大事记》记为1953年;由赵丈田、陈奇志编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君山茶文化》一书称1954年;由陈湘源著、华夏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漫话岳阳名胜》一书指为1955年;由岳阳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写、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岳阳市情要览》称1956年;由岳阳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著、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岳阳纪略》也称1956年。还有《君山一部书》、《千年古城话岳阳》、《岳阳古今游》、《岳阳楼上对君山》、《洞庭天下水》等等不下几十种出版物中都是众口一词——1956年。
一次国际性获奖,怎么会出现四个不同的年份呢?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也引起了我的重视。几十年岳阳人以此金奖引为骄傲,津津乐道,它的出生年月众说纷纭,实在有些让人取笑和滑稽。我决定去寻找权威的说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先生,他著有《中国茶经》一书,这应该是中国有关茶的顶级权威,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他在《中国茶经》中说是1956年。到此为止,应该可以下一个满意的结论了。我却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陈奇志先生。他是原岳阳市茶叶公司的总经理,现任岳阳市茶学会秘书长,从他那儿或许能看到金质奖的模样,至少可以看到金质奖的照片资料。
万万没有想到,他把我前面从权威哪儿求证得出的“1956年”的结论彻底推翻了,同时给我提供了这样的铁证——从岳阳市档案馆藏保存的1954年5月15日《新湖南报》上,白纸黑字看到有关君山银针茶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获金质奖的新闻报道。如若不信,还可再去市档案馆查阅。
这还有什么不可信的呢,我也是当记者的,可不相信几十年前发生过的新闻吗?那么,“1956年”的说法是怎样产生的呢?陈奇志先生给我提供了另外一条新闻资料:据《新湖南报》报道,1955年至1956年,君山银针又在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展览过,受到各国人士赞赏。或许就是这个原因造成了时间上的移花接木,而让那些人云亦云的笔杆子们轻松地照抄不误,以讹传讹,使得“1956年”鸠占鹊巢,称了众口一词的“正宗”出生日。看来,顶级的权威也不可迷信,只是比一般人更具诱惑力和信赖感罢了。至于“金质奖”更成了神话。陈奇志先生为了一睹“金质奖”的尊容,赴北京在中国农科院、农业部等有关部门查找,均一无所获。看来,“洋奖”只是个画饼充饥的玩意,可闻却不可及。
君山银针自五十年代被全国茶叶界公认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多次荣获国家级奖励,这倒是个不争的事实。1989年12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君山银针茶夺得金奖,是比之莱比锡要实在得多的荣耀。
君山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君山崇圣寺曾有一块明朝嘉靖年间中宪大夫孙继鲁所立的《登山记》石碑,碑文记述了君山茶的历史,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是舜帝南巡时由他的妃子娥皇、女英播种,经培育,在白鹤寺旁生长出三蔸茶苗,这就是君山茶的母本,也就是人们传说君山茶最早只有三蔸的来历。当然,这也是个美丽的传说。君山茶的传承,主要有山上诸多庙宇的僧侣道人种植培养,这倒是千真万确的。《巴陵县志》载:“君山茶生产于唐,始贡于五代”。“岁贡十八斤”,专门上贡朝廷,给皇帝老子享用。西安隆皇帝晚年嗜饮君山茶如命,在他准备退位时,有位老臣惋惜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哈哈大笑,君不可一日无茶!《巴陵县志》还记载,从乾隆年间开始,君山茶产量大增,山僧所货贡茶,以每斤“九千六百钱,多到十二千”卖给前来君山朝庙的香客游人,从此,贡品逐渐成为了商品。乾隆举人、《洞庭湖志》的编著者万年淳在《君山茶歌》中这样写道:“君山之茶不可得,只在山南与山北,岩缝石隙露数株,一种香味那易识。春来长在云雾中,造物珍重供玉食……”君山银针据其形状曾被称作“黄翎毛”、“白鹤茶”、“旗枪茶”、“白毛尖”等。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幺据守君山岛,写过一首《君山茶诗》:“君山如旗又似枪,洞庭黎明共清香。只因人间存富贵,要借旗枪倒宋皇。”以茶言志,写得也很形象贴切。
君山银针属黄茶类,色香味形俱佳,只有一个芽尖,芽头壮实,芽身挺直,色泽金黄,银毫显露,宛如银针;芽叶清香鲜明,茶色橙黄明泽,滋味甘醇爽口,在玻璃杯中经开水冲泡,芽头先自杯底冲向水面,悬水竖立,继而徐徐下沉,如是三起三落,冒出串串气泡,宛若雀嘴衔珠,又如菊花绽开,这一奇观,是其他中外名茶所没有的。
1959年11月28日晚,毛泽东主席乘坐专列从湖北南下经过岳阳,在岳阳站停车,将要听取岳阳县委的工作汇报。省委书记张平化特来岳阳迎候,在贵宾室等候的间隙,张平化一边喝茶,一遍向县委书记张兴玉、县长张月桂等人讲起了一件有趣的关于君山银针的往事。他说,岳阳是产茶的好地方呀,前不久,我去北京,带了一斤君山银针给毛主席,说这茶叶有特点,泡在杯子里的茶叶都能立起来。当时我泡了一杯,结果未立起来。在主席面前很难堪,我回到住地后,打电话向农业厅询问没有立起来的原因。第二天又去主席家,再用很开的开水,泡上后立即盖上盖子,只一分多钟全部立起来了。毛主席笑着说,昨天泡的茶没有立起来,是你到湖南时间不长,不会操作。今天茶叶都立起来了,说明平化是说实话的人。这茶叶可算一流。
(毛泽东同志在岳阳的时候多次品尝君山银针)
这话,比莱比锡金奖更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