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企业 >> 洞庭春茶业 >> 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提升洞庭春茶的竞争力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09年04月17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摘要:从原料生产、加工工艺与企业管理三方面,总结了洞庭春茶的创新技术。

    关键词:洞庭春;名优茶;技术创新;竞争力

    中国名茶“洞庭春”,产于湖南省岳阳县黄沙街。1985年由农业厅原高级农艺师、全国农业劳模刘先和、肖玲夫妇研制。该产品四次荣获部优金奖,1990年获国家银质奖。2006年,获得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AA级)认证,同年被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产品2007年销售量为380吨,销售额1200万元。 技术创新是创造价值的根本与核心,这对于洞庭春茶来说更是如此。20多年来,洞庭春茶从创制到现在成为湖南省著名商标,生产企业也成了茶叶行业的龙头,其核心竞争力正是来自于孜孜不倦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我公司的技术创新主要是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包括茶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1.科学培育,生产优质原料 名优茶生产,首先要有优质芽叶。我公司基地前身是岳阳县黄沙街茶叶示范场,位于洞庭湖东南岸的丘陵地带,年降雨量1292.2mm,无霜期每年279.1天,年平均气温16.5℃—17℃, 森林覆盖率30%,相对湿度80%,土壤呈酸性。这里树木葱翠,土层深厚,雨量充沛,由于湖面水蒸气多,春季、夏初、秋末云雾弥漫,低空缭绕,空气湿润,故有“不是高山似高山”的小气候特色,适宜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特征的形成。在此条件下,我们在栽培上采取了以下三项主要技术。

    1.1.选育良种 茶树良种,是形成名优茶品质的物质基础和决定因素。其优良性状表现为芽叶的大小、长短、肥瘦、厚薄、色泽、茸毛、持嫩性、发芽时间和抗逆性;内含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依品种不同而异,而且为品种所固有。从内含物分析,名优茶要求滋味鲜爽回甘,则要茶多酚含量适当,且L—EGC与L—EGCG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酚氨比协调,同时,纤维素含量低,果胶质含量高的品种。因此,我公司在茶园基地加速选育和引进茶树良种,扩大了栽培面积,每年出圃茶苗100万株,发展良种茶园100亩,为扩大名优茶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1.2.重施有机肥 施肥是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公司根据有机食品的《种植规程》,在茶行中开沟深施,每年亩施菜饼150公斤,稻草1000公斤,优质堆肥5000公斤。使茶叶产成品汤色、滋味、香气别具风格,既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又为“洞庭春”清汤绿叶、香高味醇的品质特征打下了基础。

    1.3.合理采摘 洞庭春名优茶采摘标准因茶而异。从一个芽头到一芽二、三叶初展,共同的原则是:鲜、嫩、匀、净,具体要求做到:嫩度、标准、长短、大小、色泽等一致,严禁采雨水叶、紫红叶、虫伤叶、风伤叶。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提早采摘顶芽,促进侧芽早发;分批分级采摘,分级运送,提高名茶质量。 此外,防治病虫(综合防治)、合理修剪等技术也相应配套,力求多产优质春芽。

    2.创新技术,改进制茶工艺 制茶工艺流程的选择和每道工序指标的确定,是决定名优茶品质的关键。洞庭春名优茶制作工艺,经反复试验、改进、创新,分为初制和精制两部分。初制是将鲜叶通过物理作用,变成可饮用的茶叶;精制是经簸、筛、拣等物理作用,除片、除末,除杂,合理拼配成不同花色品级的商品茶。 “洞庭春”名优茶工艺,主要有摊青、杀青、清风、揉捻、炒干、做条、提毫、摊凉、烘焙等工序。其最大的创新就是“四保”即“保色、保毫、保条、保尖。”

    2.1.保色 利用高温破坏生物酶的活性,防止多酚类氧化变红,每次投叶量400克左右,锅温先高(150℃)后低(130℃),多抖少闷,避免变黄。杀青叶要求失重率为40%。

    2.2.保毫 在炒制中,以翻炒蒸发水分为主,锅温80℃,时间10分钟,含水量降至30—35%为宜,操作中要两手勤翻,将茶叶上抖高出锅面,以利水分蒸发,同时,让茶条相互摩擦,擦破粘附在表面的胶糖类薄膜,使白毫显露。锅温50℃,用力均匀柔和,不可过重而损尖、损毫、断条。

    2.3.保条 标准是使茶叶基本成条而又不溢出茶汁,以免茶汁沾锅,方法是将杀青叶收拢,双手合抱轻柔,均匀回转揉捻。时间1—2分钟。在锅中做条时,用力由轻到重,防止茶叶成坨。锅温60℃,时间约5分钟,含水量以20—25%为宜。

    2.4.保尖一是杀青时,务必杀匀杀透,做到无焦尖焦点;二是烘焙时,温度保持60-70℃,中途用手轻翻三次,烘至含水量为5%;三是为防萜烯类物质吸收异味。贮藏干茶时做到:低温(≤10℃)、遮光(透光度为0%)、干燥(置于保鲜设备中)和密封(隔氧)。

    3.管理创新,保证茶叶质量与安全 3.1建立健全茶叶生产标准体系 根据国家对农产品安全的要求,我们狠抓茶叶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实行规范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重点围绕洞庭春茶生产和加工,结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洞庭春茶已有农业部行业标准),根据目标市场特点,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生产技术规程、产品标准,以技术标准、质量安全标准去规范、控制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从根本上保证了洞庭春茶的安全,提高了洞庭春茶的质量,提高了洞庭春茶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了本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总体水平。在有机茶园转换过程中,我们适时对原有的生产技术标准进行修订完善,让其符合有机茶生产要求,使茶叶生产标准更具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

    3.2 逐步完善管理监测体系建设 重视产前控制。确定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资料定点经销单位,并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规定标准化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必须严格执行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并在指定的经销单位购买,严禁使用行业已经公布的禁用品种,对限用品种严格按要求使用。 强化产中控制。建立健全基地跟踪检查体系,派技术人员到生产基地随时检查,强化茶园监督,确保茶叶原料不受污染。 作好产后控制。公司规定,对出厂茶叶坚持进行常规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准进入市场流通;对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得上市出售。

    3.3 坚持做到“四个结合” 为了加快茶业标准化实施步伐,在推行标准化生产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实施茶业标准化与推行洞庭春名牌战略结合起来,把茶业标准化作为创湖南省著名商标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二是把茶业标准化的实施与茶农、员工培训结合起来,对开展标准化积极性高、主动性强的农户和员工给予一定奖励。三是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与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以标准规范 “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茶业标准化中的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四是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与大力开发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结合起来,审核机构对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的认证不仅包括对产品的检测,还要对标准化管理体系审核。

    (作者:雷小平,岳阳县洞庭春纯天然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电子邮箱:lxpdt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