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岭毛尖为新创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1993年。产于湘阴县兰岭茶厂。
湘阴县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南岸。东与汩罗相连,西接益阳,南邻长沙、望城,北抵岳阳、沅江。北纬28°30′13″ -29°32″,东经112°30′20″ -113°1′50″。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具有春温变幅大,初夏雨水多,伏秋天热易旱,冬季严寒不多的特点。
湘阴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清咸丰五年(1855年),左宗棠在柳庄(今樟树乡巡山村柳家冲)辟茶园约0.33公顷,是湘阴最早的成片茶。民国初、中期,茶叶生产发展较快,民国五年(1916年)年产茶30万公斤,而出口英、俄、美、法等国达55万公斤(包括从外县收购在内)。1934年,茶园面积1260万公顷,产茶4500吨。抗日战争时期,连遭兵燹,茶叶滞销,茶叶生产逐年下降。1949年,茶园面积1060公顷,产茶94万千克。1952年,面积增加到1300公顷,产茶112.5万公斤。1856年建湘阴县第一个茶叶示范场——范家园茶场。1960年开始,坡土改梯土,零星株蔸补种成行,老茶树台刈更新,撩壕施肥,培土盖蔸,促新技萌发,“白露节”封园。70年代新扩茶园2000余公顷。1980年,有专业茶场150个,茶园面积近2000公顷。同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共近3500公顷,其中采摘面积约2020公顷。茶园在500公顷以上的有六塘、石塘、长康3个乡。
湖南省兰岭茶厂(原名湘阴县六塘茶叶总厂),就办在主产茶区湘阴县六塘镇,位于县城东北面,与县城相距12.2公里,湘阴通往汩罗的公路经此,交通方便。
六塘素为湘阴茶叶主要产地,1949年后,六塘乡建了乡茶场。于1981年办厂的乡镇企业,首先加工砖茶,从1984年起改为加工绿茶坯,窨制茉莉花茶,1993年又进一步创制名优绿茶。建厂17年来,坚持走质量兴厂之路,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和靠科技、创名牌之路,使该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茶树品种全部良种化,主要有:福鼎大毫、福云6号、湘波绿、湘妃茶等无性繁殖适制绿茶的优良品种。
该厂还专门成立了绿色高效茶叶研究所,聘请省茶叶研究所植保研究员张觉晚和湘阴县蜘蛛专家高级农艺师陈伯刚,常年驻厂对良种茶园实施无公害化管理,对茶叶病虫害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蜘蛛治虫、人工摘除卵块、土农药喷施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六年来未喷施过化学农药,实现了茶园的良性循环。
良种茶园的小区环境,有“不是高山而近似高山”的气候特色,适宜茶树生长,加上土层深厚、施肥充足、管理精细及时,供水排水科学,茶树生长旺盛,年采摘芽叶轮次达30次之多,初制期从3月初开始至10月底,长达8个月。近年来年产兰岭牌系列名茶有:兰岭毛尖、兰岭银针、兰岭毛峰、兰岭花茶等。先后有兰岭毛尖、兰岭花茶获第五届亚太地区国际博览会金奖,其他品目一个获中国茶叶学会“中茶杯”一等奖,九个获湖南省茶叶学会“湘茶杯”金奖、银奖,两个湖南省名牌产品,四个国家绿色食品,兰岭牌商标也荣获省著名商标称号。
兰岭毛尖的采摘标准为1芽1叶初展,不含紫色叶、病虫叶、残缺叶,不带老叶、鱼叶、蒂把,要求芽叶嫩、匀、鲜、净,随采随送工厂,及时薄摊至柔软可为适度。制作工艺分杀青、清风、揉捻、做条、理条、提毫、烘焙等工序。
加工后的毛茶,用皮纸包好,置于装有干木炭或生石灰的瓦缸内贮藏,缸盖压严。销售前取出,拣剔后小包装装箱出售。
品质特征为外形条索紧直匀整,银毫满披隐翠;内质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鲜嫩持久,滋味醇爽回甘,叶底嫩绿鲜亮。
(转自中国文联出版社《茶海拾贝》2003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