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企业 >> 永巨茶业 >> 内容阅读

保护开发聂市古镇 着力做实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5年09月18日   作者:   来源:源:聂市镇   浏览次数:

        聂市古镇位于湖南省临湘市中北部,地处长安河(又称聂市河、沅潭河)注入黄盖湖的入口处。相传三国吴主孙权赴今黄盖湖巡视部将黄盖操练水军,附近官绅于今聂市街接驾,故称“接驾市”,后由谐音演称为“聂家市”,简称“聂市”。聂市因水兴镇、以茶得利,拥有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独特格局和空间形态,是中国古代城镇规划与建设的典范。2009年,聂市镇被省政府评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在省内,仅有14个乡镇获此殊荣,在临湘是独一,在岳阳是有二无三。临湘市聂市镇、汨罗市长乐镇和岳阳县张谷英村与岳阳市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构成了一个历史城镇的有机整体,共同传承了岳阳千百年的湖湘历史文化。保护和合理利用聂市的历史遗迹,就是充分展示岳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提升临湘及岳阳的城市品位。


       一、保护开发聂市古镇的资源优势


         聂市古镇距今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明弘治《岳州府志》、清康熙《临湘县志》皆有考证。近代史上商业繁荣时期,制茶业鼎盛发展,聂市成为“茶马古道”和“晋商万里茶路”南方的一大起点,并获得“小汉口”之称。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小汉口”逐渐衰退并没落。近年来,随着国人复古意识的觉醒,国内兴起一股保护古城镇的新浪潮,聂市古镇因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物价值而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并获得“湘北凤凰城”的美誉。聂市作为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江南古镇,其重商崇文的传统理念,中西交流的包容思想,三国传承的民俗文化,都是江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和物化写照,具有很高的历史参考价值。


       1、聂市是“明清历史文化的融合地”
       聂市古镇的历史可追溯至三国,但其繁荣鼎盛主要是在明清、民国时期,因此聂市现存的传统建筑皆是明清时期的典型式样,独具特色。老街上的古建筑基本上是三进或者两进、上下两层的楼房,每进用石砌的天井隔开。下层前店后宅,这是明清时期独有的商业建筑特点。前进设有单相柜台或双相柜台,其谓之店,临街面一般无墙、无门,以天槽、地槽嵌入木板,早晨卸下保生意,傍晚嵌上保安全。中进、后进则是具有典型江南风格的民居宅所,即“天井屋”式建筑,厅堂以天井消水和采光,房间以一种木制“天窗”采光。建筑物左、右、后三面皆是风火墙,墙间砌有石大门或木大门。墙体多为马头墙,威武雄壮,美观大方。门片、窗棂上的石雕、砖雕均为手工精雕。外地来客参观过聂市古建筑,大赞“在江南可称一绝”。从聂市古镇现存的历史遗迹数量来看,现仍存有40多座明清年间的店铺、住宅和公共建筑及3个下河码头。这些建筑都反映了明清、民国时期的地方性建筑文化和建筑艺术成就,也记载了当时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社会风尚等重要历史文化信息。1989年,电影《巴陵大盗》中岳州府城之景就取之聂市古街。近年,岳阳楼风景区汴河街的建设灵感、风格亦都是取之聂市古街。
此外,聂市还有发达的崇尚孝道和讲究风水的祠堂文化。位于聂市菜业村张家冲的张氏祠堂,始建于宋初,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祠堂之一,其祖张实万,一人享有皇帝两道圣旨,一道祭文,其次子张尚阳是皇帝附马,也是范仲淹庆历新政、西北用兵的大力支持者。位于菜业村的何氏宗祠,始建于南宋,也是我国较早修建的祠堂,曾出现兄弟同榜中进士的“双凤及第”佳话,此祠堂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现正由何氏宗亲联谊会按“原址、原基、原向、原样”的原则,作为名胜古迹和“十样锦”俱乐部而复修,使其成为聂市古镇的新亮点。聂市的宗祀祠堂对湘楚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价值。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做好现存独具特色、精雕细琢的典型明清历史建筑的保护,恢复古镇传统的空间格局,保护好民俗文化艺术与土特物产,发扬宗祀文化来展示聂市明清时期历史文化完美的融合。


       2、聂市是“茶马古道的南方起点”
       聂市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从唐末五代开始以不同形式加工茶叶产品向外输出,成为“茶马古道”的南方起点。清康熙年间聂市开始生产砖茶远销我国西北和蒙古、俄罗斯、欧洲腹地,成为“中俄茶叶之路”的起点之一。在清代中期,聂市镇及聂市茶盛名享誉国际,各路茶商趋之若鹜,甚至还有英国宝顺公司委派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学者容闳来聂市专程考察砖茶生产,因此许多晋商在此开设有茶厂,生产的砖茶通过聂市河经黄盖湖入长江,源源不断销售出去,也成为晋商万里茶路的南方起点,现在还存的有“永巨”茶厂一家。早期的复泰川茶厂还生产过贡砖,永巨茶厂现已试产。
聂市的制茶工艺仍保留着的传统方式,尤其是青砖茶的制作更是复杂繁琐。青茶茶砖有三种茶叶,即洒面(奶茶)、二面(稍次)、里茶(茶梗)。将茶梗包在茶叶叶片的中间,然后经过装袋上蒸、提包、装匣,挤压等工序才成为茶砖。
      聂市茶文化是聂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聂市的茶文化底蕴、发展茶叶加工业是聂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双重需要。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保护并适当发展古镇传统的制茶工业、展示聂市砖茶工艺,可以通过打造工艺品一条街,展示各时期制茶模具、店铺招牌,砖茶工艺品等来发扬湖湘茶文化,以茶名镇,打造聂市品牌。


       3、聂市是别具风味的“湘北凤凰城”
      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聂市正是有了一条蜿蜒的聂市母亲河,才孕育出聂市这一方文明。聂市河又名长安河,发源于五仙山东麓的横铺乡,流经横铺、桃林、城南、聂市等8个乡镇,最终在源潭双河口注入黄盖湖而汇入长江。聂市老街位于聂市河的西侧。纵观古今,聂市河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的聂市人,它清澈的河水灌溉着沿河两岸数十万亩农田;多少年来,凭着它通江达海的便利,聂市河成为聂市乃至临湘与外部世界沟通的一条重要通道。世世代代的聂市人在聂市河两岸繁衍生息,接受它的滋养,勤劳智慧的流域人民在这里创建了美好的家园和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聂市的民间乐事有唱茶歌、划龙舟、放河灯、抬故事、出天星、玩地花古、玩花灯、玩彩莲船等。还有由江西、武汉等地的茶商及本地民间艺人共同推陈出新的打击乐“十样锦”,这是一种在湘鄂边境有重大影响、独一无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市的饮食文化也独具特色,传统的民间小吃有甑粉糕、活糖饼、状元糕、碗糕、甜酒珍珠丸和聂市砖茶等。聂市还有著名“八景”,即“金竹晓岚、高桥烟雨、双洲明月、陡石清泉、康公古渡、九如斜阳、渔舟夜游、茶歌晓唱”。比起如今的湘西凤凰城,聂市的美虽然稍显稚嫩,但却多了份神秘的韵味。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修复部分临河吊脚楼,保护聂市老街傍水而建的格局和建筑风格,恢复部分码头,在聂市河设置汀步与河对岸联系,开展水上旅游,沿河设置亲水平台,让游客亲身体验“湘北凤凰城”的独特风味。


        二、保护开发聂市古镇的工作进展


      自湖南省人民政府2009年发文公布我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以来,我们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坚持政府强力推进,发动社会广泛参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健全组织体系,增强古镇保护工作的保障力
        省人民政府公布我镇为历史文化名镇后,我们迅速成立了两套班子对古镇保护提供组织保障。一是成立了聂市镇历史文化名镇管理委员会,由岳阳市退休老领导何培金同志任顾问,镇党委书记任主任,镇长任常务副主任,相关站(所)长、村(居)委会主任为成员。委员会定期召开办公会议,全面协调、解决古镇保护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按镇政府要求,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必须在规划编制、文物保护、土地使用(控制)、财政资金等方面给予工作支持和政策保障,合力推进古镇保护工作。二是成立了集镇及老街建设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国土、财政、文化、派出所等其他相关站所为成员单位,以加强古镇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还有很多居委会的老同志自发参与到古镇的建设中,为古镇保护献策出力,为此,镇政府特向这些老同志发放聘书,聘请他们为聂市镇保护规划实施协管员。


         2、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古镇保护工作的执行力
      古镇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我们制订和完善了相关文件、规定。首先,印发并张贴了《聂市镇人民政府关于保护聂市古镇的通告》,明确了保护古镇的重大意义和保护原则,规范了古街建设行为;修订下发了经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聂市镇集镇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集镇建设与古街保护的相关法规,为古镇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其次,我们通过深入挖掘,将全镇急需保护的79处(其中古街44处)古建筑、古桥、古墓(碑文)及自然景观等,报请市人民政府发文进行了公布,并制作、钉挂了79块保护公示牌,明确了保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直接责任人。再者,我们还依法划定四大保护区域内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不断完善用地规划许可、房屋拆迁等有关行政手续,确保古镇自保护以来不发生一处新的损毁。


      3、科学编制规划,增强古镇保护工作的推动力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确保我镇濒临湮没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免遭继续破坏,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投入了保护规划编制费60万元,积极聘请岳阳市规划勘测设计院专家编制了《临湘市聂市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10-2030)》,现已通过省人民政府评审并正式出台。该保护规划对聂市古镇的保护目标和内容、镇域历史文化遗产、土地利用、绿化系统及空间景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防灾等规划内容做了非常详尽的阐述,为我镇正在制定的《聂市镇文物修缮详规》提供了依据。


      4、改善集镇环境,增强古镇保护工作的凝聚力
      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参与岳阳市“五创”提质活动,聂市镇发起“爱我家园,人人有责”的行动。一是成立了集镇整治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亲自带队,不折不扣拆除了主街道违章建筑,聘请了农贸市场管理员对集镇农贸市场加强管理,实现了道路畅通、市场有序。二是完善了集镇基础设施。镇政府投入近10万元更换集镇变压器,协调电信、广电、电力等站所投入2万元,改造电线立杆和拉线,实现了电路扩容也消除了漏电隐患;投入4万余元新建了市场下水道和垃圾场,实现了商贩归市;投入3万余元新装路灯18盏,完成了集镇亮化工程;三是改善集镇卫生环境。为解决集镇和老街卫生环境,规范居民生活垃圾排放。镇政府投入2万元为环卫所购置了2辆垃圾车,并增聘了1名环卫工人,全力确保集镇环境整洁。


       三、古镇保护后期设想及请求


      聂市古镇开发和保护的价值不仅仅只体现在历史建筑、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上,更是为以后临湘市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为聂市的现代化建设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为使古镇能重新焕发生机,我们根据《聂市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针对聂市古镇的具体情况,并结合长沙靖港古镇保护开发的启示,提出以下具体设想,并提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


      1、政府主导,宏观规划古镇建设蓝图。
       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提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和实施提供财政预算、组织保障和监督管理。长沙市靖港古镇历史原貌和保护基础远不及聂市古镇,他们成立了以望城县县长为组长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仅用一年时间,就还原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历史古镇。因此,借鉴靖港古镇发展的经验,特请求市政府做出如下安排:一是要成立一个由市长挂帅的领导班子,亲自指挥并监督聂市保护规划的具体实施;二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在聂市镇成立文物管理所,给予机构独立编制,编制并通过《聂市镇历史文化名镇管理条例》;三是根据国务院《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请求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财政预算经费;四是政府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发动力量,为古镇保护献计献策,为古镇建设出心出力。


      2、文化先行,挑起文物保护的大梁。
      聂市古建筑群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部分都修建于明末清初时期,但因为一些自然或者人为原因的破坏,使得聂市古建筑老化或破损严重,特别是体现建筑历史风貌的特色元素如民居大门、墙体、门楣、窗花、木雕等这些仅零星存在,历史风貌存在消亡的危险,急待修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各级文物部门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建筑如姚文海故居,张实万墓、方家文酱菜铺、杨裕兴匹头坊、方兴发旧居、天主堂、绣楼等进行省级文物保护项目申报及挂牌保护,并逐栋进行修复,尽量做到修旧如故,使其恢复原状。
对聂市古镇来说,历史的痕迹不只体现在古建筑上,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聂市积淀千年的精神财富。面对聂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局、博物馆需要对聂市特色文化进行积极保存。从发扬“茶马”文化,推崇历史名人、传承民俗风情、发扬饮食文化、挖掘民间工艺,创新传统曲艺出发,细致挖掘古镇的非物质文化,参透古镇文化精髓。可以通过建立传统工艺馆和群众文化艺术馆等,展现聂市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对一些个体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可以通过采取生活补贴、收购收藏等方式进行鼓励和开发。对聂市的传统打击乐“十样锦”要大力推广,扩充影响力,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


      3、建设为主,鼓励保护与发展并行
    聂市古镇的保护与现代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做好古镇老街建设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集镇环境的改善,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目前来看,聂市集镇公路损毁严重、下水管网配套设施不完善、老街石板路特色不再,背街小巷路面破烂不堪及新建建筑物与古建筑物不协调等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聂市“历史文化名镇”的形象,按照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公布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2011年工作要点》的要求,建设部门应当“积极推动小城镇建设,推进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建设”,申报聂市镇为省级以上重点建设小城镇,为聂市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开足动力,加足马力。同时,交通部门在进入“十二五”规划的最江公路和背街小巷进行升级改造时,应率先对最江公路聂市集镇段进行升级,优先展开聂市古街小巷的提质硬化工程,并搞好配套下水管网建设,尤其是核心保护区古街要采用青石板或麻石板铺设方式,来契合古镇风貌,加强古镇历史氛围。对于新建建筑物,国土部门要严格禁止在文物保护区范围内修建建筑物,即使是在文物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的,也应以清代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为参考,最大限度的做到建新如旧,与原有历史建筑相协调,恢复古镇空间特色。


     4、环保深入,确保古镇恢复原生态
     聂市河曾是聂市经济发展的生命河,后来随着水运交通的逐渐衰退,河道的运输职能退化,河流也逐渐疏于清理。目前,聂市河主要存在河水水质受污染严重和聂市河防洪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水利部门在全面启动河道治理项目时,对聂市河集镇段进行重点清理。一是对河道的环境进行整治和梳理,通过污水截流,改善聂市河水水质;二是对河床、驳岸、岸边步道进行精心修整,恢复部分码头港口;三是筑牢防洪堤,提高防洪标准,确保河边古镇安全;四是争取集镇排洪项目,对流经古镇的另一河流五一港进行治理。同时,环保部门要将聂市纳入农村环境连片治理项目,规范污水污物排放,确保集镇环境卫生。


    5、部门联动,当好古镇安全守卫者
     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安全是第一位,而古镇最大的安全当属消防安全。就目前古镇消防现状看,消防设施配备少,广电通信联网不顺畅,低空架设电线安全隐患明显等问题突出。为全力确保古镇安全发展,一是请消防部门为聂市古镇配备齐全灭火设施,消防通信设备,实施独立的消防救护系统;二是要广电、电信部门畅通聂市境内的广电防通信网络,时刻保证广电通信畅通无阻,三是要电力部门将架空铺设的电线整改,全部规划为地下暗埋,以确保古镇电路安全。


      6、品牌包装,扩大岳阳旅游经济圈
     聂市古镇保护和开发的最终目标就是将聂市打造成湘北地区最富有特色的历史名镇,为岳阳旅游增添新力量。因此,旅游部门要将聂市纳入岳阳旅游经济圈,加大聂市旅游宣传攻略,积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举办一些特色节庆活动和民间演艺活动,给民间文化一个全面展示的空间;二是将黄盖湖与聂市河、聂市古镇进行整体包装,根基“茶马古道”历史内涵,打造名符其实的“湘北凤凰城”;三是加强与汨罗市长乐镇、岳阳县张谷英村的紧密联系和互动合作,发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积极效应,全力打造好岳阳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品牌。 “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保护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有机关联、相得益彰的。”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中国市长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曾讲过的一句话。因此,保护好聂市这座历史文化名镇是搞好临湘现代化建设,促进岳阳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聂市古镇历史遗迹越来越稀少,传统的历史街区的片段支离破碎。倘若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将对聂市古镇的历史文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现在提出对聂市古镇予以保护,显得至关重要。历史文化城镇保护规划不是保护的终极,而是引导历史文化城镇永续发展的开始。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是长期而艰难的,必须在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后及时进行实施和后续管理。相信聂市古镇在“还原历史—展现文化—创造氛围—发展旅游—振兴古镇 ”这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过程中,有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民众的相互信任和共同参与,不久的将来,会最大限度的还原古镇历史信息,延续历史记忆,并通过挖掘古镇的旅游价值,使古镇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