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在盘旋曲折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的福石山庄。下车的时候,深深地吸了一口大山的气味,很是舒服,环顾了一遍四周,皆是连绵不绝的高山,山庄的前面正好是一片茶林,一看牌匾才知是极为有名的云雾茶。这名字取得极好,真是云雾缭绕,茶香沁人。
晚饭过后,大家不约而同地走出山庄,月亮在天空打了个照面,看着我们行走在深山之中。此时山是静的,但不是那种死静,而是活泛的,灵动的,一种自然而然的静。虫鸣,鸟叫,还有各色动植物的呼吸,皆是这大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人写诗非常喜欢以动来衬静,以达到一种“静”的效果,唐代诗人王维就有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颇似现在的情境。
行走在这原始的山中小路上,我情不自禁地哼起了一首久违的民歌:“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我似乎沉醉在了这一片寂静的山林之中。正在这时,一只黄黄的动物从路边窜了出来,又飞快地跳到另一边的松树上,一晃眼就没入了那边的林子里。我们惊呆了,半晌才反应过来,都是欢喜惊叹的语调,我想:莫是这小动物也有灵性,被我的歌声给吸引出来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峡谷。
蜿蜒而下的小路,曲曲折折,路旁的枝丫盘根错节,形态各异,有的地方十分陡峭,有接近90度 的坡度。难走的地方,我们拉着手相互扶持,一路上,我拿着相机也免不了一阵狂拍。一树一草,都是那么的富有灵气,纯自 然的生长,没有束缚,真觉得像是来到了一 个世外桃源。远远地,便又听到有淙淙的流水声,更是让我们兴奋不已,不免加快了步伐。在这险峻的美景之中,大家也不顾体面了,学着当了一回“猴子”——抓着树干走路,算是回归天性。
透过繁密的枝叶我看到了一池子清泉,往上就是一条溪水,岩石一阻挡,便有着清脆的“哗哗”声。泉水从山上奔涌下来,且一个比一个声势浩大,形成小瀑布。但每一个又不雷同,各有各的特色,这个像喇叭,那个像竹篮,这个细流呜咽,那个声如洪钟回音不绝。偌大的山谷,皆因这流水而富有生气,流水又因这岩石而显得灵动。阳光透过枝叶照射下来,草木皆为之动容。
下午,我们决定去爬山,目标就是山庄身后的高峰。据说最高峰接近1600米,但山中一直有路,有的是用木头搭建,有的干脆就是天然的石头,我很感激山人能在这么陡峭的地方铺出一条路来,登山已是不易,而铺路比这是要辛苦困难得多了。
走了许久,总觉山峰就在那里杵着,却硬是蜿蜿蜒蜒的爬了许久。终于到了山顶,那种开心激动之情是很明显的。所谓“一览众山小”,但是略微有些遗憾的是山上树木太密集,一直不能有很开阔的视野。夕阳之中,却发现了一个亮点,前辈告诉我那就是“白水水库”,给这崇山峻岭又增添了一抹瑰丽的亮色。回来的路上,沐浴着柔和的山色,穿梭在自然之巅,发现原来大自然是如此的美妙。回头再望一眼那翠绿,心中有一种平和、亲近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