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企业 >> 远山茶业 >> 内容阅读

[茶学论文]周应春:茶 茶祖 茶祖文化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0年04月22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周应春 12


(1湖南省汨罗市茶叶示范场汨罗4144022湖南省岳阳市茶叶协会岳阳414000)


摘 要:本文概述了茶的起源、生态条件、种类多样性、茶的属性和产业前景,介绍了茶祖神农氏发现茶的过程与茶祖概念的形成,阐述了文化与茶祖文化的概念,论述了弘扬茶祖文化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茶;茶祖神农氏;文化

 

1 茶


  茶的汉语词典解释是:常绿灌木,叶子长椭圆形,嫩叶加工后就是茶叶。


1.1
茶树的起源


  茶树原是中国南方野生树木之一。按照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起源于上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的劳亚古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学说,起源至今已有6000-7000万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茶树经历了古地质古气候的变迁。形成了自己的特征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遗传特性。


1.2
茶树生态条件和物种多样性


  按达尔文《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为中心构建物种起源学说,茶树的自然选择”,以北纬30度的自然环境为最佳选择。清人杨凤藻《论种茶》:中国现在产茶之地,略当赤道北二十五度至三十一度,所有佳产者在二十七度与三十一度之间。此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呈酸性,自然生态环境极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
生物学规律告诉我们:从热带至两极,物种多样性减小;低纬高山区,随海拨高度,物种多样性减小;海洋或淡水中,随深度增加,物种多用性降低。物种呈多样性,茶树种类也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形成了不同的茶树种类。茶树有灌木,小乔木与大乔木之分。 云南勐海县巴达树龄1700年,树高32.12米的野生大叶茶树王和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树型矮小,叶片细嫩的小叶茶树就是种类的自然见证。


1.3
 茶的属性


  茶的属性在于本身固有的自然性、社会性、药理饮用性。
  茶的自然属性:茶是自然之物。茶和茶树是不可分割的。茶树是绿色双叶子植物。茶不但具有植物共有的生命特性,而且也具自身固有的生命特征。

  茶的社会属性:茶从人类一开始认识和利用,其社会属性日趋明显。茶的社会属性不仅表现在从茶树鲜叶加工成为茶产品的过程中,还表现在从茶产品到直接被人所消费的过程中。由茶树鲜叶到茶产品消耗必须有人的共同参与。
  药理饮用性:《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可见,茶叶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


1.4
 茶产业的前景


  茶产业是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第一、茶产业是世人需要的健康产业。茶饮越来越被世人所喜欢。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可可,茶排第一;世界六大保健食品:茶叮、红葡萄酒、豆浆、酸奶、磨菇汤、骨头汤,茶也是排笫一。茶在我国被誉为国饮,在英国是:健康之液,灵魂之饮。人的生命离不开饮食,人的健康生命离不开茶饮。第二、茶产业是得天独厚的产业。茶树就全球而言,有其相对固定的区域,其生长发展受到一是限制。世界茶叶生产主要分布亚洲和非洲。而亚洲占百分之八十多,非洲占百分之十多。而亚洲茶叶产地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其产量占亚洲国家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其产量是排世界第一。就茶业生产而言,全世界只有少国家掌控着茶叶资源。茶产业是世界自然遗产。第三、茶产业是经久不衰的产业。茶从发现利用到今天,其历史虽有波折起伏,但产业永恒到今,总的趋势是发展壮大了。并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达,茶的一些潜在的属性还在被人们所认识,所开发。茶产业可谓生意盎然,生机勃勃。


2
 茶祖


2.1
茶树的发现


  茶树,是自然之物。自然之物,为人所识,为人所用,必有其过程。
  茶树最早在哪里被发现?最早被哪个人发现?因什么原因被发现?至今众说纷纭,无从考证。但是可以肯定:茶树只能在适宜它生长生存的地域内被发现;只能在人类早期活动频繁的区域内被发现;只能在人类处于某种需要时被发现。
  原始社会之前,没有文字,当时的史情便无法记载,很多的事只能从局部地区渐渐流传开来,只能靠人们一代一代相传下来。这些流传的事有些越传越神,有些越传越误,也有些则被后人补记。
  人类从人猿过渡到原始人,人猿和原始人首先需要吃才能生存。开始只能吃现存的天然之物,植物果草,昆虫之类。这是由人猿和原始人的思维和活动能力决定的。人类至今还保持吃果草昆虫的本能。随着人猿和原始人思维和活动能力的增强,才会去寻找飞禽走兽及水下动植物作为食物。人猿和原始人食果草,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其食果草过程也就是尝草过程。各种各样的果草其功效各不相同,食后也是各有反应。尝食多了,就自然对所尝果草有了理性认识。实质上这就是医食同源。
  茶树源于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茶树生长较特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我国境内茶叶发展的史迹史记,断定我国北方不产茶,不是茶的发源地。茶树还有喜水不渍水的特性。所以茶树只能生长在我国南方的山丘区。
  中国古代有三大部落:黄帝,炎帝,蚩尤,最终炎黄联合打败了蚩尤。历史的遗证是黄帝葬北方陕西,炎帝葬南方湖南。人类也和动物群一样,具有各自的领地。人类处于部落时代所从事的活动,主要是维持自身生存(寻找食物,躲避自然灾害和动物侵袭),维护自身领地。原始部落只有在自身领地相对稳固之后,才会有更多更大更广泛的人类文明活动。
  历史种种迹象表明,我国云南并不是人类早期活动最频繁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原始茶树,更说明其开发时期并不早。可见,我国茶树最早在云南发现的学说是站不住脚的。
  根据《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推理:茶源于神农氏时代。是因为茶的可食性和药理性,神农氏在长江中游山丘区域发现并利用了茶。茶的发现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甚至上万年历史。


2.2
何谓茶祖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可以说:神农尝百草,天下始知茶。是茶的可食性和医药性让神农氏发现了茶。这尝草识茶之人,就是茶祖。茶树作为自然之物,早已多样性存在,就不能有茶祖的概念。


2.3
茶祖认定


  现在学术界对神农氐与炎帝是否为同一个人,很难考证,尚未取得共识。本人认为茶的发现应早于炎帝时代。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炎帝葬于茶山之野。还有诸多史料都有记载炎帝葬于茶山之说。这些都说明炎帝下葬之时,巳有茶树茶山。所以说茶的发现应早于炎帝时代。我认为我们把神农氏认定为茶祖是无异议的。


3
 茶祖文化


3.1
关于文化


  汉语之文化:据专家考证,“文化一词汉语古已有之。本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西汉以后,方合成一个整词,如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之诗》。是已有的知识,“是教化与人。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人文教化或人文进化的意思。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
  自然之文化:自然初开,尚无人类,自然无文化。人在自然中进化,人又有意识于自然,自然被人化。自然的人化也就是文化。
  社会之文化:哲学概念的文化,就是社会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对人类主观内容以及主观活动的反映与反馈。社会文化的本质,就是客观生活环境对人类主观活动共性部分的反映与反馈。人类自产生,就是社会性的人类。当人类在共同的意识指导下,产生行为改造了自然,社会就产生了。其文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任何个性文化如果不符合社会文化共性,它将不被人类的主流文化生活所接受,而成为另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即人类文明进化。
  综上所述,文化是人类意识作用于自身,自然,社会所取得的文明成果并借助其文明成果进而从事自身,自然,社会人文活动。


3.2
 茶文化


  茶文化是人类发现、认识,利用茶取得茶的文明成果并借以从事茶的人文活动。任何文化都是人的文化,离开了人就没有文化。茶文化实质上也是茶的人文化
  茶字文化:文字是语音的符号,是语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身也是人类的文明成果。神农尝草之时,有的音符还没有的字符。汉文字溯源,唐代以前无字,而只有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是人在草木之中发现的,中少不了,人在中。茶,汉字,人,三者的结缘太完美了。这无疑也是汉民族茶文化中的文化
  茶祖文化: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我们认定茶祖是神农氏。茶与人结缘,始于神农尝草识茶。茶祖文化是人类早期最大的茶文明成果,是茶文化的深厚奠基。茶祖文化是茶祖神农氏及其先祖们尝草发现利用了茶,取得了茶文明成果进而从事早期原始茶叶生产和茶人文活动。茶祖文化其内涵有四:一是神农尝草识茶而成为茶祖。二是尝草之神农敢为天下先,造福天下人的非凡精神。三是茶本身固有的药理属性。四是人类开始共同认识和利用茶,并从事茶的人文活动。


3.3
弘扬茶祖文化的意义


  弘扬茶祖文化有助于我们了解茶的历史,有助于我们学习茶祖敢为天下先,造福天下人的非凡精神,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茶的属性,有助于我们更好更快地促进茶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广泛地从事茶文化活动造福人类。  


3.3
弘扬茶祖文化的建议


  要进一步考证茶祖。对茶祖正本清源,统一共识。茶祖是独一无二的,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某些地方为了一方私利另立茶祖的错误做法,要让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的观点得到人们的公认。要研究茶祖文化,准确地定义茶祖文化,确定内涵特征。要利用媒体、文艺等宣传工具,加大对茶祖文化的宣传力度,让世人认识茶祖及茶的属性。要以国家或省级茶业协会牵头,筹措一定财力,借助各方面人力特别是考古专家、历史学家、茶文化专家对茶祖文化进行研究。要全面掌握茶祖文化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避免炒现饭,经常开展茶祖文化研究成果交流。高等院校茶学专业要增加茶祖文化选修课程。搞好茶祖神农氏的公祭活动,湖南带头,全国效仿。

——————————————
          
作者简介:周应春,大学文化,汨罗市茶叶示范场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