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全国黄茶 >> 蒙顶黄芽 >> 内容阅读

让蒙顶山茶留在名山 做大做强是永远的话题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3年07月10日   作者:   来源:北纬网-雅安日报   浏览次数:

  茶叶是名山县农业的主导产业,是20多万名山人的“生命线”。30多万亩的茶园为农民带来人均6千多元的纯收入,这个收入占全县农业收入的60%。
  10年来,名山县茶叶产业有着惊人的发展,并开始向现代化迈进。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崭新的机遇时,名山县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蒙顶山品牌战略的思路又会出现怎样的亮点?
  记者就此,采访了名山县委常委、副县长林良军。
  扶上马送一程集团再组合
  
  刚刚从会场回到办公室的林良军手里拿着关于近期开展一系列茶事活动的方案,近期他的主要精力都用来和茶打交道。
  在林良军的眼中,名山的茶产业还很“朝阳”,也因此存在不少的问题。品牌优势不明显,产品质量不恒定等都是瓶颈。
  曾经无数次看到几十辆外地大卡车装载名山的茶叶远走高飞的时候,他高兴不起来,因为那意味着名山又为别人做了一件“嫁衣”。
  他告诉记者,许多外地茶商收购名山的茶,回去贴牌销售,价格翻几番的情况不在少数。大量流失的资源让名山县不仅损失了大量的税收,整个品牌塑造的梦想也一度被压制。
  “要摆脱这样的牵制,就要把资源留在自己家里。”林良军告诉记者,去年县委、县政府大刀阔斧做的一件事就是组建蒙顶山茶业集团公司。
  林良军说,名山有大小茶业加工企业600多家,散乱的状态通过集团的组合有了很大改观。合力经营,抱团取暖的局面已经形成。一些企业发展理念的桎梏也因此被打开,已经出现了聘请专业经理人管理企业的例子,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
  “政府不仅只是把这些集团扶上马,而且还要送一程,让他们能平稳运行。”集团成立后,县级各相关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对于培育扶持对象的集团公司,给予20万元的资金扶持。同时达到一定销售收入的还有一定的奖励政策,最高可达500万元奖励。
  林良军认为,从长远考虑,成立集团也只是做强产业的第一步,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很大可能是将这些集团进行再度组合。
  为此,四川省蒙顶山茶业商会的成立是亟待完成的工作。林良军说,目前商会的选举大会已经召开了,商会的负责人也已经推选出来,商会的章程也已经制定完善。
  据了解,四川省蒙顶山茶业商会是以8家蒙顶山茶业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茶叶生产、销售企业及从事茶叶研发、推介和茶文化传媒的集体和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地方性行业组织。
  商会宗旨是以“宏扬蒙顶山茶文化、打造蒙顶山茶品牌、振兴蒙顶山茶经济”为使命。
  林良军认为,商会成立以后,将对行业有很好的制约作用,避免集团各自为阵的局面。商会在茶叶行业内发挥指导、监督、协调的作用,为全体会员和行业发展服务,成为茶商、茶农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行业自律和整合营销资源,进一步规范茶叶标准化生产和集团化营销行为,切实加强对外技术与经济合作,提升蒙顶山茶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精益求精建设精品加工区
  
  2010年名山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名山茶叶加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规划。
  “精品加工区的规划已经到了收尾阶段。”林良军告诉记者,茶叶加工业集中发展区位置在红星镇,建设总体规划和详规为两平方公里的茶叶精品加工园区。重点发展茶叶种植业、茶叶加工业、茶文化休闲旅游经济。
  据了解,“十二五”末茶叶加工业集中发展区企业力争达到50家以上,打造名优茶、大宗茶、边销茶、茶叶深度萃取等精品示范企业5至6家,实现产值30亿元,提供就业2000人,实现税金1亿元,培育亿元企业8至15家。
  林良军说,除了机制和硬件设施的完善,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成了当前必须要做的事情。
  去年,我市蒙顶山茶被列为全省著名商标,蒙顶山茶品牌的影响力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公认。
  林良军认为,应该乘胜追击,拿到国家驰名商标。
  他说,2000年蒙山茶获得国家证明商标,这让名山的茶叶产业受益匪浅。但是,由于商标所保护的范围和唯一性都不是特别的明显,今年县委、县政府将要着手更换商标名称的工作。
  同时,记者了解到,目前县委、县政府已经在全力投入的工作是申请蒙顶山茶全国驰名商标。相关资料搜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争取年底能将这项工作完成。
  为确保蒙顶山茶证明商标申报工作的有序开展,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蒙顶山茶”申报驰名商标工作领导小组,全力以赴,争取尽早将商标注册成功。
  当初春的暖阳普照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沁人心脾,名山县的茶农们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价格涨了,每天采茶都有劲!”名山县联江乡一位姓李的茶农招来好几位采茶工,铆足了劲要创造今年的丰收。
  在名山县双河乡的茶叶市场,每天一到下午就人潮涌动,一位姓张的茶农提着10公斤嫩芽到市场,一群收购商围拢过去。最后,张某的茶叶以每公斤92元卖了出去,近千元的收入就揣进了包里。
  这一幕幕的镜头让人振奋,春茶价格有所上升,老百姓真正受益。林良军感叹,这就是所有工作的初衷,也是未来持续做大品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