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安徽茶叶,大部人都会脱口而出一些品牌茶,如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等,这些名茶均属于绿茶,而很多人对黄茶却知之甚少。霍山县宏坤茶厂负责人郭宏坤长年在深山里潜心从事中国黄茶的生产、研制与销售,不断挖掘新的制作工艺,使黄茶的品质日益提高。
为满足高层次消费水平的市场需求,2006年起,郭宏坤开始了对黄茶类高端产品的探索研制,推出了传统工艺强化闷黄型“霍山黄芽”新产品。2010年,他又与安徽硒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中国科技大学的硒生物强化技术,成功开发出富有机硒养生黄茶,成为中国高端黄茶研发第一人。
在安徽,除皖南祁门县出红茶外,其余茶区生产的基本上都是绿茶。郭宏坤偏偏别出心裁,专门研制黄茶。他告诉记者,黄茶出现在炒青绿茶之后,在制作炒青绿茶时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
黄茶属轻微发酵茶类,其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黄”工序。好好的绿茶为何要让它“变黄”呢?老郭说,通过特殊的人工强化“闷黄”工序后,凉性绿茶变成了温性黄茶,其干品不现黄,冲泡后汤色显金黄,叶底显嫩黄。绿茶清香,带点苦涩;而黄茶浓香,入口甘甜。黄茶可空腹品饮,且暖胃润肠,绿茶则不宜空腹品饮。“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
“黄茶是个好东西,目前我生产的高档黄茶已经达到每斤800多元,高于同规格绿茶价格近三成。”郭宏坤说,现在他开发的黄茶主要有三大系列,一是传统工艺闷黄型古茶系列,主要是黄大茶和黄小茶;二是增加有机硒的富硒黄茶;三是生态金桂增香系列茶。说到第三种生态金桂增香系列茶,郭宏坤带着记者来到山上的茶园,看茶园里种了不少金桂,“我就是用金桂的花香来感染茶叶的清香,在加工中再放入桂花,使得黄茶有股桂花的芳香。”
如何让与众不同的黄茶再多些科技含量?2011年底,老郭从媒体上看到有关富硒农业的报道后,立即通过记者牵线,联系到安徽硒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谈定合作开发富硒黄茶事宜。在专家指导下,他采用根部施硒肥的方法,生产生产出富有机硒黄茶。
“我种植富硒黄茶成功了。”2012年6月11日,郭宏坤高兴地向记者报告喜讯,他当年试种的富有机硒黄茶,通过了“江苏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市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两家权威机构的检测,被认定为达标产品。“有了富硒茶叶,大家在喝茶中就能补充硒元素,方便又安全,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2012年中秋节前夕,宏坤茶厂“试探”着向合肥市场投放了200多斤富有机硒黄茶,没想到很快被订购一空。“可能是物以稀为贵吧,这个茶叶科技含量高,而且目前仅我一家研发。为确保质量,我不会盲目扩大规模,以后想走以销定产之路,稳步前行,把富有机硒黄茶这个牌子打响。”
中国科技大学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尹雪斌教授说,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劳动力及各种生产资料成本逐年上涨,在而茶叶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足等弊病逐步显现,传统茶经济增长模式开始面临挑战。开发富有机硒茶叶,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新的着力点。
谈及郭宏坤,尹雪斌教授有一番动情之言:“老郭虽在深山里摆弄茶叶,但他目光高远,对科技创新很重视并追求不懈,可以说是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我都被他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