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秋军
(岳阳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岳阳市·414000)
摘 要:北港毛尖是湖南历史文化名茶,本文对生产北港毛尖的群体品种三大类型进行了初步调查,观察了各类型的植物学特征、茶叶性状、萌芽特性、产量、制茶品质和适应性,为挖掘北港毛尖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育种学研究资料。
关键词:北港毛尖;氵邕” ;湖茶;茶树品种
湖南历史文化名茶北港毛尖属黄茶类,唐代称“氵邕”湖茶”。据《巴陵县志》记载,“氵邕”湖诸山旧出茶,味极甘香,非他处草茶可比也”。北港毛尖之所以能“非他处之草茶可比”,除因它的制作工艺和生长环境比较特殊外,还有一个因素起重要作用,即茶树品种,生产北港毛尖的茶树为当地群体种,性状较杂,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即早生种、紫叶种、小叶种,暂取名为北港1号、北港2号、北港3号。
1 北港1号
(欲知本节内容,请与作者联系——网管员)
2 北港2号
(欲知本节内容,请与作者联系——网管员)
3 北港3号
有性系、灌木型、小叶类、迟生种。
3.1 植物学特征
植株中等,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生,叶椭圆形,叶长5.6cm,叶宽3.6cm,叶色深绿,有光泽,叶尖钝,叶脉平均8对,叶质较高,节间极短,平均叶距仅16mm,叶柄不明显。
3.2 芽叶性状
春茶芽叶嫩绿,有茸毛,一芽三叶全长5.1cm,百芽重(一芽三叶)21g。夏季茶叶呈浅紫色。该品种有一显著特征,即鲜叶萎凋后,有较浓的花香,香型类似台湾的软枝乌龙,5月上旬、9月上旬更加明显。
3.3 萌芽特性
发芽迟,一叶初展在4月上旬,二、三叶初展在4月中下旬。
3.4 产量
芽叶生育力不强,发芽整齐,持嫩性强,长势一般,产量一般,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鲜叶(一芽二叶)197.8kg(因芽叶太小,几乎采不出一芽一叶)。
3.5 制茶品质
春季北港3号制成北港毛尖茶条索紧细,有白毫、色泽黄亮,水色嫩亮,香气清高鲜爽,滋味醇厚。
3.6 适应性
抗寒性强,抗旱性一般,抗病性能较强。
4 工作建议
4.1 重视对北港毛尖茶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工作
北港毛尖茶产区受到岳阳城区扩展的挤压,房地产的开发、道路的增修、工厂的圈地,这些使北港毛尖茶生产基地日趋缩小;种茶的比较效益低,这又使茶农弃茶经商,弃茶务工。北港毛尖这一文化遗产丢失,是岳阳市旅游业和茶业的巨大损失。
4.2 发挥龙头企业作用
在北港毛尖原产地有几家知名茶叶企业,希望通过茶厂带基地的模式,引导北港茶区发展茶叶生产。
4.3 发挥科研单位作用
岳阳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岳阳市君山茶叶科学研究所是岳阳市两大茶叶专业科研机构,技术力量较强,在科研任务的安排方面,要展开对地方品种和自育的优良品系的研究。
4.4 进一步研究北港毛尖茶树品种三大类型的经济价值
按当地茶农习惯,上述三大类型的鲜叶按1:1:1比例混合加工,成品茶风格最接近传统北港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