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全国黄茶 >> 君山银针 >> 内容阅读

春登君山岛,品味银针茶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8年11月16日   作者:   来源:旅游新报2017年03期   浏览次数:

       李伟文,师承于心饮茶道袁安若(台湾)老师。长少随心阁茶道工作室主人,是醉心于茶道文化研究与传播的独立茶人,也是最早在国内开展茶席研究和推广的茶人之一。
提到洞庭湖,人们可能会马上联想到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千古美文《岳阳楼记》。然而就在洞庭湖的中间,与岳阳楼遥遥相对有一座湖心岛,名字叫作君山。学生时代被岳阳楼的盛名所吸引,曾经游览过洞庭湖美景;二十年后,再次被洞庭湖吸引与感召却是因为君山岛上绝无仅有的名茶——君山银针。
       君山岛四面环水,恰如一叶绿色扁舟
      虽然身处离君山仅仅两三个小时路程的长沙,即便甚是喜欢君山银针的花香果味,也一直因各种原因没能登岛一览茶园美景,更别说一睹它由青叶到黄芽的蜕变涅槃过程。去年3月底,著名茶文化学者、作家陈勇光为了完成他的茶路之书,想去君山一睹银针真颜,邀请我与他一同前去。想起这正好也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如果同路前行,一方面为朋友穿针引线联络熟悉的当地茶友带路,另一方面也是绝好的学习机会,除了可以学习君山银针的制作工艺,更可以学习勇光老师行走万里茶路的茶人精神。
       虽然可以遥遥相望,但是从岳阳楼到君山岛仍然需要四十多分钟的车程。君山并没有巍峨的高峰,只是一座地势平缓的小岛,海拔不到百米,面积仅有0.96平方公里,却有七十二个小山头,有“七十二螺”之说,且每座山峰都各具风姿,景趣迥然。在岳阳楼上眺望,它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中,恰如一叶时隐时现的绿色扁舟。李白有诗赞曰:“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则有“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名句流传民间。这几句诗把君山岛的地貌、位置以及迷人风光,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我们经由跨湖大桥上岛,岛上的路还在修,只有一条车道可以通行,会车得等两头守路口的人分别放行。茶场就在君山公园里面,我们进去还得经由检票处。君山公园目前还没有免费,检票甚是严格。我拨通了茶场联系人的电话,告知到达的信息。途经柳毅井、湘妃墓,我们都顾不上驻足参观,直奔茶场,毕竟茶才是我们几个茶道中人心里的最爱。
因茶芽呈金黄色,君山茶又名“金镶玉”
      “君山茶场”是岛上唯一的一家茶厂,属国有企业。1950年湖南省军区独立团派遣直属连在此农垦种植茶叶等农作物。1952年,湖南省农业厅、中国茶叶公司湖南分公司接管开办茶叶示范场,新辟茶园31.33公顷。1956年,君山茶参加德国莱比锡博览会获得金奖,因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银针,而得有“金镶玉”的美名。1957年,君山茶正式命名为“君山银针”。1979年,君山茶场改为君山公园,在保留茶园和君山银针制作工艺的同时,君山岛被辟为旅游景区,接待八方游客,成为与岳阳楼齐名的著名景区。
人们常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君山岛虽然没有高山,却一点不缺云雾。湖心岛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自成一格的小气候,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大,变化平缓;全年365天中300天有雾,地面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非常利于茶树生长。另外,岛上有自成体系的完整生物链,少有虫害发生,而且土质肥沃,茶树完全不需要使用农药化肥,就享有最好的生态环境。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历史悠久的传统制茶工艺的代代传承,使得优质的君山茶声名远播。
       我从书本中了解到“君山银针”是湖南黄茶的代表,在全国黄茶中以色香味形俱美而品质最优,可谓独领风骚。黄茶属轻发酵茶,其按鲜叶老嫩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如蒙顶黄芽、君山银针为黄芽茶,采摘标准为芽头或者一芽一叶未展;沩山毛尖、平阳黄汤等均属黄小茶,采摘标准一般一芽两叶;而安徽霍山、湖北英山所产的一些黄茶则为黄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3、4叶至4、5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
在茶场里,跟着大师学制茶
        君山岛上步步有风景,而我们无暇看上一眼,必须赶在茶场工人下班之前参观工艺流程。转过茶树与各种大树共生的山坡,一座古朴的仿古庭院建筑出现在眼前,这正是君山茶场。庭院是江南园林的风格,门内的院子为带走廊的房子围合,中间为宽敞的天井。天井中有品茶和表演的空间。四角亭台楼榭,装饰出传统中式风格,四周的房子里,展厅、博物馆、办公室等功能齐备,后院则是君山茶的生产加工车间。
       场里制茶大师高孝祖老先生是君山茶场的黄茶加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代传承人,他陪同我们参观并为我们讲解制茶工艺,带我们从地上摊晾萎凋的鲜叶开始参观。地上竹席上摊的是一芽一叶的茶青,色泽嫩绿晶莹,煞是可爱。下午的茶园已经没人采茶,这些茶应该是上午采摘的,已经开叶不能做银针了,但可以做上等的明前君山毛尖绿茶,需要摊晾四个小时再杀青炒制,当天必须完成全部制程。而银针的制作工艺复杂得多。高老介绍,君山银针平均每斤茶叶需要4至5万个芽头,每年只在“清明”前后五天之内采摘,采摘的标准则是早春的首轮嫩芽。超过这个时间的芽头将会空心,不能立起来,更别说三起三落了。制作这样的茶,要经过杀青、摊晾、初烘、初包、再摊晾、复烘、复包、焙干八道工序,需用时70多个小时。工人们正在杀青的这些银针茶青都是经过筛选后的,制出来的君山银针滋味甘醇,外型肥壮挺秀,是最好的等级。高老还说:“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制成黄茶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黄茶有芽茶与叶茶之分,对新梢芽叶有不同要求:除黄大茶要求有1芽4叶或5叶新梢外,其余的黄茶都有对芽叶要求‘细嫩、新鲜、匀齐、纯净’的共同点。”
        君山银针是黄芽茶极品之一,为了保持针形和银毫完整,没有揉捻过程。只有杀青、初烘、初包闷黄、复烘、复包闷黄、烘干。目前除了闷黄之外,其他生产工艺都可以参观,只有闷黄一道工艺是核心机密,场里职工都不能随意接触,只由传承人之间代代单传。独有的闷黄技术使君山银针具有独特的嫩玉米的鲜香,这是市场上冒牌银针无法企及的高度。当然原料品质、山场特征也是影响茶叶风味的重要因素。
与兰花相伴而生,君山银针带着淡淡花香
        君山茶场生产的君山银针,以注册商标“君山”命名,为黄茶类针形茶。从古至今,以其色、香、味、奇并称四绝。它的制作工艺虽然精湛,但对外形并不作修饰,5万个芽头做一斤茶,要求务必保持原状,只从色、香、味三个方面下功夫。君山银针成品外形芽头茁壮,坚实挺直,白毫如羽,芽身金黄光亮,素有“金镶玉”之美称;内质毫香鲜嫩,汤色杏黄明净,滋味甘醇甜爽,叶底肥壮匀亮。冲泡后芽尖冲向水面,雀舌含珠,悬空直立,继而徐徐下沉杯底,状如春笋出土,又如金枪林立,即传说中的“三起三落”,有极高的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