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文化 >> 茶叶历史 >> 内容阅读

蔡镇楚教授:湘茶文化的十八大贡献(系列三)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7年06月23日   作者:蔡镇楚   来源:   浏览次数:

 

     第五,湖南是中华道德文明的发祥地,为中华茶道注入了伦理道德的文化灵魂。

 

      中华道德文明,肇始于远古帝王尧舜之师——善卷。善卷,是湖南上古圣人,居于武陵枉人山(即常德德山),主张教化,为人以“善”,为政以“德”,提倡“上善若水”与“厚德载物”。是中华道德文明的奠基者,影响过尧、舜、禹三代圣君,为历代仁人志士所尊崇。常德德山,因此而得名。

     “上善若水”,就是指最崇高的善德和善政,如同清清的流水一样,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和世上的万物。“上善若水”,这是对上古圣人善卷倡导的中华道德文明最恰当的概括。相传唐尧闻其得道,自拜善卷为师,恭敬地面向北面而请教之。尧帝崩驾,禅让于舜帝,而舜帝却要让位于善卷,善卷不予接受,躲进湘西沅陵二酉山读书,至今二酉山尚存有善卷读书处。善卷的崇高地位,远远超过许由,曾为舜帝所尊崇。根据《庄子·让王》记载:舜帝有虞氏想让位于善卷,善卷回答说:“我站立在宇宙之中,冬日穿皮毛衣,夏日穿细葛布衣;春天耕种,手脚足以劳动;秋天收获,胃口足以安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在天地之间,感到心满意得,怡然自乐。我还要你那个天下干什么呢?可悲啊,你是不了解我啊!”舜帝再三恳求,善卷坚决不予答应,就躲进深山老林,来到沅陵县的二酉山,在那里筑室读书,修行养性。

 

      第六,湘茶文化特别注重中华茶道“廉美和敬”四谛,强调君子人格之美。

 

    善卷和尧舜开创的中华道德文明,为中华茶道铸就了文化灵魂,才使中华茶道四谛以廉为首,强调君子人格之美。廉者,廉洁也,清廉也,不贪污、不腐败,清正廉明,本是中国历代仁人志士共同追求的人格之美。

    屈原《卜居》:“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廉作为四谛之首,显示出中国先贤对茶道四谛文化内涵的严格要求和人格把握。以茶养廉,以和为美,以孝敬为上,以清廉为美,以贪腐为耻,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

     北宋时期,理学鼻祖周敦颐任汝城县令,以“诚”和“廉”二字为为人为官的基本准则,他撰写《爱莲说》,表达湖湘茶人“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之美。湖南嘉禾县有珠泉,茶亭刻有清朝知县达麟一幅对联:“逢人便说斯泉好,愧我无如此水清。”珠泉涌月之美,泉水冲茶之香,与官吏勇于自我反省的清廉形象相照映,是乃精行俭德之人也。

 

     第七,湘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注重于煮茶的水质之美。

 

     湖南雅称为“湘”。前有“湘妃”之泪,汇合而成湘江之水。“湘”字,最早出自于《诗经·召南·采萍》:“于以湘之,惟錡及釜。”原意是“烹煮”。錡,是三足釜。烹煮则需要水;煮茶离不开水,古人创造一个“湘”字,本身就包含着中国先民对好水的渴望,对好茶的期盼。相水以沏茶,视茶水为甘露,这就是中国先民的饮茶品茶之道,这就是中国人最早的茶文化观念。

    “湘”者何也?相水也,甘露也。“湘”字的字源有两层含义:一是从目,从木,从水,是“会意字”,即其义是眼睛看着树上滴下的水珠,如饮甘露。二是从水,相声。以水为形旁,以“相”为声旁,属于“形声字”。相水,就是辨别水质的好坏。以上这两层意义,都与水有关。无论是饮水,还是辨别水,都是为了人要喝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品茶之源,是茶道之源。茶叶一旦离开了水,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就失去了种茶的意义。所谓“茶水”,就是这样称呼而来的。水为茶之母。好茶须好水。明人钟惺《茶诗》三首,其一言茶与水的密切关系,诗云:

水为茶之神,饮水意良足。

但问品泉人,茶是水何物?


      茶缘于水,水是茶的寄托,茶是水的溶化;茶艺是人的艺术,也是茶水的艺术流韵之美;茶与水相依为命,生死与共,才成就了中国茶道,积淀而成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文章来源:新茶网    http://www.xin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