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文化 >> 散文随笔 >> 内容阅读

作家手记:东风不与周郎便 ——赤壁怀古(下)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0年08月29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0

    无奈,也是一种人生命题,抑或是个哲学命题。无奈,则无可奈何也!想做而做不到,应该拥有可就因某种人或事的因素而无法拥有:名义上拥有,实际上为人所拥有;争之一时则成,失之一时则无,这都是无奈的实相。如果把无奈作为一种境界,似乎是对自我的一种解嘲,倒也有几分雅趣。从赤壁下来一想,只有把无奈送到周都督的帐下,就差那么点就成了无奈!拥有了那么点也许就是成功!
    凡事就是这样,预则立,不预则废;合则成,不合则散;进则有,不进则失;还有天时、地利、人和。弄不好便成无奈!这种无奈才是天大的无奈!平生世事成追忆,然到尽头亦枉然。那“东风不与周郎便”实属一种无奈之吟唱,叹息之心声。
    回归历史,也许没什么理由可以去责难周瑜大将军,当时发生在赤壁战场上下,拜风台周围的事情真相谁能说得清呢?殊不知,《三国志》记载的是实,还是《汉书》等典籍中完整,还是民间传说、口头文学的真实,还是《三国演义》小说描述的精彩呢?有些事稍纵即逝、转瞬间便成了传奇,抑或是千百年前的故事呢?如果要对周郎责难,如果要对赤壁大战设问,我看都是可以的。古人本身就在给我们编故事,设笑谈:你看弄出来文赤壁、武赤壁;编出个华容道、华容小道;也不知是孔明借箭,还是孙权说借;安知是鲁肃带训水军,还是黄盖统领水师。到赤壁七星坛也就是拜风台遗迹一走,甚至生出更多疑惑:孔明先生在借的东南风是为助火势烧曹营水师,破连环船以达致曹公于灭顶之灾的韬略之举。可实地一看,似乎觉得是火映赤壁,火烧江北为妥了。因为,从江南借的东南风,只能由赤壁这边烧过去,怎么自毁东吴呢?所以,走进历史与走到现实的区别就不能相同,肯定或否定哪个事实不是靠勇气就行的,也不能靠感觉就能认同,只有冠以研究与探讨的字眼或要求才是符合科学精神的,才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
    从历史或文学乃至民间流传的事实来说,孔明祭风借来东南风以助周瑜破曹公,实际是成功的。这番演义真有天造地化般的功效,把隆冬时节的长江天堑搅得满天寒彻、烽烟弥漫,浓墨重彩地演出了一场历史大剧,不能说与周郎不便!这是无可厚非的,不管这是不是真实的历史。其中予周郎不便的问题在哪里呢?在小说中已经说得够清楚的了。首先,不便的症结出在诸葛亮身上,这是周瑜从结识到相处、发展到合作又暗中追杀尔后被其气得吐血身亡的整个交往过程中最为失败的记载。其不便于周郎的至少有三:其一,周郎虽在大战中统领大军,可关键的环节却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彼不发力,此则无奈;其二,周郎虽为此次战役之首领,可联蜀抗曹乃合纵之功,所付心血也为他人效力,有被利用借便之嫌,即使赢得了这场战争却赢不到东吴的所有利益,有为人作嫁之累;其三,周郎的品行风格应不失大家风范,实乃有勇有谋之人,其麾下众将云集,兵列万乘,可就没有能与孔明相匹之士亦无钳制镇锁之举,待风起云涌火腾大江之时,周郎却不能拿住孔明酿成心腹大患,最终使其因此而忧终。因此,与周郎不便者是东风,亦不是东风!
    对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平凡与伟大,完美与残缺,无论是书本或是说教都有很多种诠释,站在某一个侧面就会有某一种说法,站在某一种立场也会有某一种理由。因此,也很难定论。赤壁大战这是史实,毋庸置疑。但对此的演义、传说、见闻、考证层出不穷,那些鲜活的人物曾经叱咤风云,威震大江。曹操大江横槊、把酒吟诗的豪迈姿态,诸葛孔明举剑祭风、星夜催船借箭、巧施计谋的韬略之举;周公瑾大气磅礴,力征万军,统帅大阵而摧枯拉朽的势头;鲁肃谦卑谨慎,小心从事,左右逢源,一心为江东图治的耿耿业绩,都在历史的烟云中彰显出人性乃至智慧的光辉。这样的历史和动人的故事,怎不让世人仰首称颂,赞叹感怀。怀古之豪情,思古之幽处,都在这赤壁之上,长江岸边,高耸江边的赤壁陡崖,如同一座历史的丰碑,倾情的诉说着过去的辉煌,昭示着世人抚今追昔,感怀万千。道不完的三国,怀不尽的赤壁,东风曾与周郎便,何须功名成与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走近赤壁你会有很多感怀,走进历史也会有很多疑惑。读史就是读人,如要从中找出启迪心灵,教化后人的精华来,更需要用心去体会,用情去触摸。当今从历史中找命题,选素材,取资料,做学问的风气犹盛,似乎在把玩古物,也使得厚重的历史浪漫起来,跳动起来,鲜活起来。这也许是件好事。让那些尘封了千百年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为今人和后人娓娓道出那割不断的情结——中华文明情结。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