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文化 >> 散文随笔 >> 内容阅读

一条承载着厚重人文历史的千年古道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3年06月01日   作者:彭世民   来源:《岳阳日报》   浏览次数:20

千年古道苍凉美

彭世民

 


       素有“福址”之称的福寿山风景区,我已经去过好几次了,那里山秀、水美、林幽、石奇,总让我流连忘返。前几天,单位组织户外踏青,就选在福寿山里的平浏古道,到那我才知道福寿山风景区不仅风光秀丽,而且还有一条承载着厚重人文历史的千年古道。
       晌午时分,天空飘着毛毛细雨,我们一行从白寺村山脚向平浏古道迈进。沿着机耕路往前走了大约四百米,就看到一座寺庙在丛林翠竹间若隐若现,风景区钟主任向我们介绍:“这座寺庙叫白云寺,是唐代侍郎白琪的隐居所在地,庙内保存了清乾隆间所铸的大铁钟,足有一吨多重,庙后有200多座舍利塔半掩于草木之中,非常壮观。”走近一看,这座寺庙的四周绿草如茵,林木苍翠,庙宇虽然规模不大,但香火旺盛。此时,山里已是雨过天晴,寺庙在山谷中藏幽掩丽、飘然脱尘,风吹山林似笙簧鸣奏,林间鸟语与木鱼声相和,让人感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难怪侍郎白琪要选择在这里潜心修禅。
        穿过寺庙,我们就进入了由小麻石铺设而成的古道,它过去是平江通往浏阳东乡的必经之路,也是连接江西的交通要道。从平江白云寺出发到浏阳真人祠,全长16公里,路面都用麻石铺成,因这里山峦连绵,泉甘草丰,加上地形隐蔽,易守难攻,是平、浏通商必经之路,自古以来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白莲教大本营就选在离古道不远的一个半山腰上,传奇武侠小说《火烧红莲寺》描写的就是当年白莲教在此反清的英勇义举。革命战争时期,福寿山又成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之一,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军曾驻扎在此,开国将军傅秋涛、钟期光、赖毅和老红军吴实等一大批革命志士都从这里走出大山。
        缓缓行走在千年古道上,触目所及皆是美好风光。你瞧,古道上石径光洁,两旁堆积着厚实的落叶松针,苍翠的竹林密密疯长,把古道上空遮盖得严严实实。深山幽谷,参天浓阴,别有一番宁静。除了人们偶尔的造访打破静谧外,只有阳光偷偷从树缝里钻进来,窥探一下亘古如斯的秘密。一路欢笑,一路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遒劲苍老的古树林、林间偶尔还有一丛丛的樱花,杜鹃和更多不知名的野花点缀着,特别引人注目。沿途的潺潺溪水,悦耳动听;谷中的悬泉飞瀑,涛声不绝,更衬托着山林的空灵清幽,正是“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放眼远眺,只见群峰起伏,梯田层叠,白水水库镶嵌在崇山之间,其形状如同一幅展开的中国地图,任凭风雨肆虐……我们一会绕绿荫,踏落叶,一会听溪流,闻鸟鸣,古道时而平缓,时而陡峭,它似乎领着我们去穿越时光和历史。
        傍晚,坐在古道的阶梯上,我一边为自然的造化与人类的智慧所折服,一边神思飞扬,遥想古道曾经的感人瞬间:且不说历历在目的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单是过往商贾,官兵骏马从它身上走过,它就承载着多少人的希望和梦想呀!如今,古道往日车水马龙,行人如织的繁华已成为历史,但祖先们曾书写的无数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却激励着他们的子子孙孙奋勇前行。新修的公路穿山绕谷,把便捷和安全送到了山里,也把淡泊与宁静奉献给了山外。如今的这条古道,它一头连接着现代文明的足印,一头让你我享受着远离喧嚣的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