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与友在汴河街行走,仔细赏读汴河街各处之楹联赋记,倍感痛心,痛心者,传统文化之薄弱,痛心者,岳阳颜面之岌岌,痛心者,经济产物之肆虐。心痛之余,不免一呼,谁来捍卫岳阳传统文化。且看岳阳楼景区大门对面的牌坊上四副楹联:
一
一缕文脉编经纬;
千载和风蔚蕙兰。
此联平仄不协,缕字位置该平反仄,对仗不工,经纬对蕙兰,前者并列结构,后者专用名词或也可作偏正结构。整体内容上,并没有升华主题,对于一副有硬伤的普通作品悬挂于旅游胜地,谁之过欤。
二
放眼洞庭可悟大气;
走读市井能养闲情。
此联如何,内行一看便会知道,完全是外行人所撰,其一也是平仄,四仄声,新声旧声都说不过去,其次放眼对走读,如何能对,若论意境,无有深理亦无新意,作联如此,不如不作。
三
吴楚东南开济一方苍生水土;
乾坤日夜琢磨几许秀色湖山。
这联工稳,唯拿来主义颇多,上下联各前4字照搬工部诗,写来写去犹是苍生湖山,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逊色何多,犹要多费笔墨渲染,可惜终落俗联套里,未能出新,作为主联刻挂,当属不该。
四
商海看沉浮,难得三分夫子气;
名楼话今昔,描成一副上河图。
通看四联,仔细推敲,唯此联还能悬挂于此,语言求新,道来眼前,难得贴切。
另有瞻岳门后广场左边的一座大石头上刻的“岳阳楼新景区记”,读来不咸不淡,不阴不阳,啰嗦俗气,雅其曰为骈体,实乃贻笑大方,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放眼当今,古典诗词联赋,大有崛起之势,全国各处诗联学会纷至沓来游览岳阳楼,看至此处,难免一叹,岳阳无人。古有观文风者得焉,作为岳阳人,今兹略述,望有关部门与机构能够认清此事,千秋万代与胜地形象实该重视,更望闻之作者能够自觉拿下拙作,以留一方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