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文化 >> 诗联字画 >> 内容阅读

[茶诗茶联 ]“诸暨三贤”诗中的茶叶[转载]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0年04月21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来源:诸暨日报  www.zjrb.cn  诸暨网  
 
 
   作者: 
杨仕安

 

    历代以来,诸暨名人辈出。在茶乡,他们从小就受到茶文化的熏陶,养成了对茶的情有独钟。在他们的笔墨之中,处处飘逸着家乡的茶香。他们或颂茶或借茶抒怀,以表达对茶的至爱,对茶民生活的极大同情与关怀。有诸暨三贤之誉的王冕、杨维桢、陈洪绶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篆刻家。茶鼎、茶具、茗杯、种茶、运茶、煮茶、煮茗、学士茶、陶家茶等与茶相关的词汇常常出现他的诗词之中,如:近水多栽竹,依岩半种茶。(《山中杂兴》)起坐山窗听茶鼎,又思风雨客三巴。(《纪梦》)相知相见情何已?石鼎山泉且煮茶。(《九日书怀》)想在此时情思好,煮茶可笑老陶酸。(《听雪轩》)仙客相逢更潇洒,煮茶烧竹夜谈玄。(《玄真观》)解貂且问将军酒,对雪谁言学士茶。(《济川阻雪九月二十七日客况》)种菜每令除宿草,煮茶常自拾枯薪。(《杂兴》)皇州三月花柳辉,江南此时茶笋肥。(《送元本忠北上》)清高或作袁老梦,标致不取陶家茶。(《张御史西山雪堂》)饶州沉白器,勾漏伏丹砂;吴下难移粟,江南不运茶。(《漫兴》)煮茗山泉活,移花野色分;城中甚喧杂,此地寂无闻。(《会友》)且尔酬诗债,深惭乏茗杯;明朝出西郭,离思不堪裁。(送大机上白云》)酒壶茶具船上头,江山满眼随处游;安得更唤元丹丘?相携共上黄鹤楼。(《吹箫出峡图》)

 

    杨维桢 (1296年1370年),字铁崖,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音乐家、书画家、诗人,被誉为文章巨公,诗坛领袖。杨维桢亦每每有茶入诗。如:晴帘花吹引香篆,午窗竹雨鸣茶炉;不知人间有金屋,弱海之外为蓬壶。(《蔡君俊五世家庆图诗》)华阳老仙海上来,五湖吐纳掌中杯;宝山枯禅开茗碗,木鲸吼罢催花板。(《花游曲》)充分反映了诗人对茶的偏爱。

 

    陈洪绶(1599年1652年),字章侯,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戏曲家、佛学家和藏书家。陈洪绶诗中时时表露出他对茶的癖好。他在《柬友》诗中说:刀剑锋头老友还,商量同入古松关;劝君莫恋卑官好,好恋茶山与竹山。每当得到好茶,便诗兴大发,诗路顿开,或茗碗谈穹冥,或吹笙罄酒瓶,甚至不参公案试新茶。一首首茶诗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严城画角驱寒日,孤馆茶香留野云茶熟松风花雨下,石头高枕是何情?大士庙中饮茶去,高郎桥上折花回嫩蕊琼枝虽电影,落英结子了天工。一日得游如两日,笔床茶灶寄刀弓。(《雨中看桃花赴履公邀》)有时在梦中,也常常会想到喝茶:空住苎萝将两月,不逢西子浣溪纱;打点今宵飞梦去,青藤屋底索团茶。(《失题》)他不但爱茶,而且还自己种茶。他在诗中说:竹山寻得少茶山,寻得危峰少水环。(《高郎桥》)种茶种竹护残生,选个峰头未必平。(《自遣》)友人们知道陈洪绶爱茶,也每每以茶相赠。光师从西来,遗我茶数筐;价直一千文,此惠何以偿?三月茶煮笋,邀师下风篁;师为一年计,制茶亦甚忙。(《送光中归》)对于去世的师友,他以茶代酒,愿煮杯茗,浇师坟上土。(《南山》)陈洪绶关心劳动人民疾苦,常常通过诗歌反映茶农和茶商生途的艰辛。龙井买茶商,昨夜缚于贼佛地起戈矛,生途安可得?(《南山其三》)表现出了他对那些受欺压的茶商的无限同情。 
 

 


来源:诸暨日报  www.zjrb.cn  诸暨网  2009-4-21
 
 
                  □
杨仕安

 

    历代以来,诸暨名人辈出。在茶乡,他们从小就受到茶文化的熏陶,养成了对茶的情有独钟。在他们的笔墨之中,处处飘逸着家乡的茶香。他们或颂茶或借茶抒怀,以表达对茶的至爱,对茶民生活的极大同情与关怀。有诸暨三贤之誉的王冕、杨维桢、陈洪绶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篆刻家。茶鼎、茶具、茗杯、种茶、运茶、煮茶、煮茗、学士茶、陶家茶等与茶相关的词汇常常出现他的诗词之中,如:近水多栽竹,依岩半种茶。(《山中杂兴》)起坐山窗听茶鼎,又思风雨客三巴。(《纪梦》)相知相见情何已?石鼎山泉且煮茶。(《九日书怀》)想在此时情思好,煮茶可笑老陶酸。(《听雪轩》)仙客相逢更潇洒,煮茶烧竹夜谈玄。(《玄真观》)解貂且问将军酒,对雪谁言学士茶。(《济川阻雪九月二十七日客况》)种菜每令除宿草,煮茶常自拾枯薪。(《杂兴》)皇州三月花柳辉,江南此时茶笋肥。(《送元本忠北上》)清高或作袁老梦,标致不取陶家茶。(《张御史西山雪堂》)饶州沉白器,勾漏伏丹砂;吴下难移粟,江南不运茶。(《漫兴》)煮茗山泉活,移花野色分;城中甚喧杂,此地寂无闻。(《会友》)且尔酬诗债,深惭乏茗杯;明朝出西郭,离思不堪裁。(送大机上白云》)酒壶茶具船上头,江山满眼随处游;安得更唤元丹丘?相携共上黄鹤楼。(《吹箫出峡图》)

 

    杨维桢 (1296年1370年),字铁崖,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音乐家、书画家、诗人,被誉为文章巨公,诗坛领袖。杨维桢亦每每有茶入诗。如:晴帘花吹引香篆,午窗竹雨鸣茶炉;不知人间有金屋,弱海之外为蓬壶。(《蔡君俊五世家庆图诗》)华阳老仙海上来,五湖吐纳掌中杯;宝山枯禅开茗碗,木鲸吼罢催花板。(《花游曲》)充分反映了诗人对茶的偏爱。

 

    陈洪绶(1599年1652年),字章侯,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戏曲家、佛学家和藏书家。陈洪绶诗中时时表露出他对茶的癖好。他在《柬友》诗中说:刀剑锋头老友还,商量同入古松关;劝君莫恋卑官好,好恋茶山与竹山。每当得到好茶,便诗兴大发,诗路顿开,或茗碗谈穹冥,或吹笙罄酒瓶,甚至不参公案试新茶。一首首茶诗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严城画角驱寒日,孤馆茶香留野云茶熟松风花雨下,石头高枕是何情?大士庙中饮茶去,高郎桥上折花回嫩蕊琼枝虽电影,落英结子了天工。一日得游如两日,笔床茶灶寄刀弓。(《雨中看桃花赴履公邀》)有时在梦中,也常常会想到喝茶:空住苎萝将两月,不逢西子浣溪纱;打点今宵飞梦去,青藤屋底索团茶。(《失题》)他不但爱茶,而且还自己种茶。他在诗中说:竹山寻得少茶山,寻得危峰少水环。(《高郎桥》)种茶种竹护残生,选个峰头未必平。(《自遣》)友人们知道陈洪绶爱茶,也每每以茶相赠。光师从西来,遗我茶数筐;价直一千文,此惠何以偿?三月茶煮笋,邀师下风篁;师为一年计,制茶亦甚忙。(《送光中归》)对于去世的师友,他以茶代酒,愿煮杯茗,浇师坟上土。(《南山》)陈洪绶关心劳动人民疾苦,常常通过诗歌反映茶农和茶商生途的艰辛。龙井买茶商,昨夜缚于贼佛地起戈矛,生途安可得?(《南山其三》)表现出了他对那些受欺压的茶商的无限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