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胜天 来源:湖南名人网
仙境桃源,人杰地灵。据桃源县志记载,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这里就已开始种茶。如今,桃源的野茶王已经蜚声全国,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临桃花源畅饮桃源擂茶的感人画面也早已通过音像媒体传遍天下。笔者还可自豪地告诉各位,桃源不仅有种茶、制茶的高手,也有营茶、销茶的儒商,还有品茶、撰联的大家。您如果能到桃源走一走,瞧一瞧,无论在茶亭、茶室,还是在茶楼、茶馆,都可以看到一副副幽默儒雅、妙趣横生的茶联。让我们一起品茗桃源清茶之芳香,融入桃源茶联之意境,去探寻那一篇篇启迪人生的哲理,聆听那一个个神奇动人的传说,欣赏那一幅幅精美醉人的图画……
茶业骄子 题联品茶
简伯华,自号“茗颠子”,桃源县佘家坪人,小时候就对家乡的清茶和擂茶格外喜好。他从农大毕业后,自1996年起就一门心思念上了“茶经”。在长沙,他创办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并亲任老总,首开全省民营茶业之先河;到如今,怡清源茶业公司不仅事业兴旺发达,而且其高雅的茶文化也在全国知名同行中享有盛誉。不仅如此,简总还是湖南省楹联协会的一位知名会员,下述这两副由其亲笔题写的茶联,更是为自己兴办的怡清源茶业起到了画龙点晴和景上添花的作用。
玉人烹玉液;
仙客醉仙音。
这是一副重言联。上联讲述茶叶之好,茶女之美,茶艺之精,下联言传茶音之妙,茶味之浓,茶客之醉。全联言简意赅,画面栩栩如生,读之别有一番韵味。
秦人避世,万端感慨,问流水桃花,何处为乐土?
雅客怡情,一盏清心,品佳茗玉液,此地是仙源。
这是一副极富诗意的借典、嵌名茶联。撰联者以陶令的口吻问路,以主人的身份答疑,通过这一问一答的形式,热情地介绍“怡清源”茶品之精美,环境之幽雅,有效地宣传了自身独到的茶道文化。纵观全联,构思精巧,意境优美,对仗工整,音韵合律,就如同一杯清澈见底的清茶,既无世俗势利之虚伪和矫饰,更没有杯来盏去之油腻与嘈杂,真可谓平淡而磊落,真切而实在。
政界前辈 题联赏茶
刘有恒老先生是桃源德高望重的前县长,现任桃源县文化研究会会长。他对楹联颇有研究,已有数副佳作入选《中国楹联大全》。我们从下面这两副茶联中就可领略其非凡的撰联功夫。
天下第一沅江水;
世上无双野茶王。
桃源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沅水黄金水道过境99公里,从县城逆水而上,两岸青山如画,江中碧水似缎,“漳江夜月”、“绿萝晴画”、“马援石室”、“桃川仙隐”、“穿石缭青”、“水心古寨”等风景名胜恰如一颗颗璀灿的明珠连成一串。上联“天下第一沅江水”正是对这一人间仙境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写照。
“野茶王”是湖南省唯一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年度金奖”殊荣的茶品,这一品牌由高级农艺师卢万俊先生开发、腾琼野茶王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吉光腾先生创立。要说“野茶王”之王者风范,就在于它形赛龙井、香高碧螺、味胜毛峰,因而被经济专家称为桃源乃至湖南的一座绿色金矿。下联“世上无双野茶王”,正是对这一中国名茶的全面总结和高度评价。
刘老出生、成长、工作、退休都在桃源,凭着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出于对“野茶王”这一极品名茶的高度赞赏,采用夸张的撰联艺术,所题写的这副茶联,真可谓情真意切,情浓于水,气势如虹,妙笔生花。这正是名茶因妙联生辉;妙联为名茶增香。
病毒赖茶消,应谢神农尝百草;
忧烦随茗散,全凭陆羽解双颐。
《神农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中草药书,其中就有“茶”的记载;唐代陆羽是我国无人不晓的茶圣,早在公元758年左右,他就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几千年来的实践证明,《茶经》总结的“茶叶清心除烦、祛病解毒”等药理功效的确名不虚传。
人生如茶,既有淡淡的愁苦,亦有不尽的甘甜。然而,不管茶味有过怎样浓郁的甘甜或苦涩,最终必然归于平淡;不管人生有过怎样的壮观和辉煌,最终都不失质朴与平凡。刘老在上面这副对联中,巧借“神龙尝百草”和“陆羽著茶经”这两个典故,不仅高度概括了茶叶的保健和药用之功效,而且也意在告诉人们,定当抛弃一切忧愁和烦恼,在品茗中品出岁月之艰辛、人生之真谛、乐观向上之情操。
文坛名匠 题联悟茶
王兆元老先生曾先后在桃源从教、从文、从政,曾任县文化局局长、桃花源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并兼任常德市文联副主席。七十年代初,他和相声大师马季先生一起创作过相声《新桃花源记》;九十年代中期,曾主持过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的修复和扩建;退休至今仍然身任县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可谓桃源乃至常德文化界颇有影响的名人。
王老虽已年过古稀,但却有五十年的饮茶历史。如今,除了饮茶品茗之外,他还常常读茶经、赏茶诗,写茶文、书茶联,真乃近乎“不可一日无茶”,因而在圈内有“桃源茶精”之美誉。下面这几副茶联便是老先生的品茗佳作。
一杯香茶润肺腑;
万种乐事来心头。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发自肺腑的茶联。王老常说,茶是打开快乐、健康之门的钥匙。人的身体健康与否,与心态是否平和关系极大。烦闷之时,劳累之际,坐下来泡上一杯佳茗,只要饮上几口,情绪马上就能安定下来,烦闷也随之烟消云散,心境自然开朗通明。上述这副对联便是其真实心声的表述。
马伏波沅水求方,擂茶习俗传万代;
刘宾客仙源题字,刻匾盛事颂千秋。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且饱含桃源擂茶与桃花源历史渊源的借典联。
上联介绍的是“桃源擂茶”的历史渊源。据《桃源县志》(道光版)记载,汉代建武年间,将军马援(伏波)率军驻守桃花源,不料将士们因盛夏而纷纷中暑,当地百姓立即奉献擂茶治病。病魔缠身的马援将信将疑,喝了一碗后只觉一股芳香沁入心脾,遂连喝三大碗。随之大汗淋漓,淤积多日的病痛似乎也随着汗水流走。于是忙问:“是何神物?”一老妪回禀:“此物源于神传秘方,乃合茶、姜、芝麻、盐、茱萸与阴阳水为一体的五味汤。”伏坡将军听罢,即令三军服用。仅一、两天,不仅全军疫病全除,而且士气大振。随后,他们还取得了征蛮大捷。如今的桃花源,仍有马石(室)、伏波洞、马王庙、马王溪等历史遗迹和纪念性山水名称可以佐证,可见桃源擂茶由来已久。
下联讲述的则是“刘禹锡桃花源题字刻匾”的动人故事。唐代诗豪刘禹锡,又有“太子宾客”之称。年轻时,刘禹锡曾被贬至朗州(今湖南常德)任司马。为了排遣郁闷,曾经常到离常德不远的桃花源散心。此时的桃花源乃初兴时期,以桃花观为主的建筑群才初具规模。公元807年的一天,刘禹锡又到此地游玩,却发现有人把一些长得很好的树木和相当雅致的石头都弄走了。为保护桃花源的园林风景, 他当即选了一块大石头,亲笔写下了“桃源佳致”四个大字,并请来石匠将这四个大字刻好后竖立在桃花源的入口之处。 后来,人们看到刘禹锡亲笔题写的“桃源佳致”碑,知道司马大人要保护桃花源就不敢乱来了,桃花源也就这样被保护了下来。据有关史料载明,“桃源佳致”碑是桃花源有史以来第一块由名人题字的石碑,如今,这块石碑仍掩映在桃花源这一人间仙境的青山绿树之中。
茶道悟茶,儒佛道全溶汤内;
茗人艺茗,天地人尽显器间。
中国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要在明心见性;道家在茗饮中寻求空灵虚静,旨在避世超生;儒家则以茶励志,主张相互沟通,积极入世。其实各家茶文化精神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和谐与平静”。王老多年的品茗人生,使其悟出了茶道之精髓,他曾在《品茗伴我五十年》一文中写道:“茶是陶冶情操的妙药。中国茶道讲究天人合一的境界,融合儒佛道家的精义,体现怡清和真之精神。品茶要品人生之真谛,更要注重养性与修身。”
上述这副对联,不仅平仄合律,对仗严谨,而且将深刻而丰富的茶道文化尽入其中,全联虽暗藏撰联机巧,却依然通俗易懂,因而应是不可多得的一副茶道妙联。
茶道学者 题联赞茶
陈奇志先生是岳阳市茶叶协会秘书长,湖南省楹联协会会员。陈先生酷爱茶联,曾对全国1000多副茶联进行逐一评析,也是名符其实的茶文化知名学者。
到此浮生闲半日,远闻道观疏钟,轻吹沅水和风,应尽有机茶七碗;
趁今雅兴上层楼,既喜朗州妙舞,更爱桃源野味,何须无限酒三杯。
桃源古洞春茶艺馆位于县城繁华地段,这是陈奇志先生专为此馆题写的一副对联。联中“桃源野味”指桃源野生大叶茶之滋味。
武陵大叶,仙洞甘泉,纵干七碗尤嫌少;
沅水波光,桃源花色,正在三春更见佳。
这是陈奇志先生于2008年3月为“桃源大叶茶”题写的一副茶联。联语“纵干七碗尤嫌少”,借典“卢仝七碗茶诗”,盛赞“桃源大叶茶”茶质上乘,尤如“仙洞甘泉”,因而此联可谓茶道妙联。
园隐深山,野茶味好香清,江北江南多赞语;
国施善政,大众安居乐业,洞中洞外尽欢心。
2005年12月,“桃源野茶王”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陈奇志先生为此题写的一副贺联。此联意境优美,联语大气,美中不足的是,上联“味好香清”乃前正后偏词组,下联“安居乐业”乃前偏后正词组,如此对仗,稍欠工整,如果稍作调整,则会更好。
联坛新手 题联咏茶
一片两片三片,妙哉,片片堪称仙境玉叶;
万杯千杯百杯,王者?杯杯臣服桃源野茶!
笔者是桃源联坛的一名新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受上述茶联佳作的启发和“诱惑”,也萌生了为本地名茶“野茶王”写副对联的想法。
日前,闲来无事,笔者又泡上了一杯野茶王。片刻间,案前云气袅袅,室内香雾缭缭。眼看那片片绿叶上下浮沉,滴滴茶水色如琼浆,慢饮细品,悠悠回味,真有飘飘欲仙之感,随即便进入了构思茶联之佳境。经过一番斟酌,最终融夸张、拟人、嵌名、用数、重言、迭字、双关等修辞手法为一体,题写了上述这副“野茶王”专用对联。
俗话说,雅趣亦从盏中出,美感尽在品茗中。虽说这一拙作远远算不上妙联佳作,但还是情不自禁地沉醉于自我欣赏之中。笔者以为,此联特点有四:
意境优美,此乃其一。上联以赏茶者的口吻,由衷感叹杯中绿茶“片片堪称仙境玉叶”,不仅叹咏茶叶品质,而且说明产自仙境;下联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名茶评优场景,“杯杯臣服桃源野茶”更是充分展示了“野茶王”在全国名茶中的王者风范。
用字幽雅,此乃其二。联中三次重言、一次迭字“片”、“杯”二字,尤其是联中将虚字“哉”、“者”相对,更增添了联语的儒雅色彩。
用数活泼,此乃其三。上联从一到三,逐一递增,下联从万到百,逐一递减,嵌数灵活,不落俗套。
嵌名得当,此乃其四。联中恰到好处地嵌入“野茶王”,让人一看便知这是为桃源名茶“野茶王”题写的一副专用对联。
参考文件与文章: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对桃源野茶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2005年第208号)》;
2、中华名茶网:《桃源野茶王发掘者的追求“王者”风范》;
3、王兆元的散文:《香茗伴我五十年》;
4、《桃源县志·(道光版)》;
5、熊文龙:《仙境余韵·序》;
6、“中国·桃源”网站:《腾琼牌野茶王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年度金奖》;
7、中国名茶网:《茶文化·茶联》栏目中与陈奇志茶联相关的文章。
本文作者:钟胜天(桃源县农机局干部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邮政编码:415700 电子邮箱:zsentian20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