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文化 >> 诗联字画 >> 内容阅读

茶诗茶联:陆羽和唐代的茶诗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0年12月26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茶是生活的七色调味品之一,在唐代茶诗不如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那么俯拾皆是,它所扮演的角色与茶相似。只是静静地等候着,绽放着,愿君采撷。

  茶性主淡,主清。自然茶诗也是温和的,有时甚至是遗世独立的。也正是茶所独有的清灵气,使得有人对它情有独钟。此人便是茶圣”——陆羽。因为《茶经》,陆羽可以说是名传千古。而他本人亦如茶,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以茶为乐,有诗为证。《歌》:不羡黄金 ,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惟羡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来。此诗与茶虽无直接的关联,却道出了鸿渐兄的真性情。

  于是,陆羽有了一大批的粉丝。

  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烛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夜灯,相思一罄声。

  诗表达了对友人独自一人去层崖千峰处采茶,风餐露宿的牵挂,但是陆羽的采茶之路恐怕再苦也是欣慰的吧!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奋斗,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所以,陆羽是幸福的。

  陆羽最好的朋友应属诗僧皎然。皎然出身儒学世家,是谢灵运的十世孙,后皈依佛门。皎然的茶诗自不在少数,而茶道一词也是由皎然处而来的。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这首古体茶歌,是皎然同友人崔刺史共品越州(绍兴)茶时即兴之作。茶不仅仅是茶,成了一种生活品味,一种审美情趣。品茗是净化心灵、沐浴灵魂的艺术。在这里,茶亦如很多其他事物一样,被披上了华丽的外衣,不再是单纯的物质存在,成了精神的寄托与象征。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菊与茶皆是清淡之物,合二为一倒也绝配。与姚合所写的花落煎茶水不谋而合。

  时到今日,饮茶仍是一大盛事,要不然绍兴也不会那么多茶楼了。龙井、碧螺春、铁观音、普洱……名茶比比皆是,而唐时又有哪些茶呢?

  《茶经》: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者上,叶舒者次。紫笋茶因其特征,更是成为了贡茶。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凤辇寻春半醉归,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开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寻春踏青归来,正欲休息,就因为难得的吴兴紫笋茶来,引得骚动阵阵,可见这紫笋茶的魅力之大。

  李白曾经为一种茶命名为仙人掌茶。他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云: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酒仙亦好茶,他眼中的玉泉山仙人掌茶简直举世无双。唐代还有很多茶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如绿华紫英、碧涧春等就是。白居易说: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爱茶之人竟如是之多啊!

  既有爱茶之人,那么就会形成一个个集体。邀三五朋友,月夜品茗,谈古论今,尽得风流。皎然《晦夜李侍御萼宅招潘述、汤衡、海上人饮茶赋》: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风流高此会,晓景屡裴回。昔日王羲之在会稽山阴曲水流觞,曲得雅趣,而皎然也是风流自赏。虽无如霜的月华,却也有淡淡的花香与茶香,意境仍在。而白居易似乎更爱独自品茗,享受那份宁静与安逸。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予爱茶人。虽是一人,却无孤独之感,有的只是乐天居士一派仙风道骨的姿态。怎样的胸怀才会有这样的的气魄?坐着,看着,似乎就已经是全世界。乐天知命,知足常乐,真好。元稹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茶诗《一字至七字诗·茶》,以题为韵: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鞠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净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这首双宝塔诗是中国茶诗的首例,弥足珍贵。从茶之性、茶之可爱、茶之制作、茶之烹煮、茶之饮用、茶之历史、茶之功效缓缓道来,用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茶之本质。形式之美别具一格。至于卢仝《笔走谢孟谏议寄新茶》笔下的七碗茶,则是了解中国茶道、茶人一首很有意思的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龙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卢仝采用歌行体来吟咏,行云流水,舒卷自如,错落有致,如怀素草书。前面写孟谏议寄新茶,满怀感激之情;中间写煎茶、痛饮七碗茶的畅爽,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最后则抒发了对茶农的无限同情。李白是饮酒然后诗百篇,卢仝却是借着七碗茶产生的习习清风,一气呵成了如此诗篇,潇洒飘逸。

  关于茶确实说不完,道不尽。茶,有时会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莲,可远观而不能亵玩。有些东西的存在就是这样让人无法忽略,茶和茶诗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