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心堂主熊岳华
茶艺,顾名思义,茶与艺术的结合。也可以理解为,以艺术的形式,来表现茶文化的深厚内涵。酷爱茶艺,酷爱茶艺表达的恬美沉静。
说到与茶相识结缘,恐怕要从青葱年少时说起。记得小的时候,我家有个红色的胶桶。春茶上市的时候,妈妈就会买回来满满一桶茶。我每天会主动帮妈妈泡茶,盼着那绿油油的茶叶,赶紧泡完,好腾出空桶,装上满桶的爆米花。然而,茶叶消耗的速度,总赶不上嘴馋的速度。无奈的我只得用抽屉里的碎布头,给自己和妹妹,做两个小布袋装爆米花。嫌布袋不够漂亮,于是一双巧手,绣出朵朵精致小花。满足了吃也体会了美的孩子,越发不可收拾。常带着妹妹,摘些花花草草回家,酒瓶药瓶洗干净,插上便成了一道风景。因为妈妈的茶占用了那只红色的桶子,衍生出这许多年少时的诗情画意,可算是和茶最恰当的缘分了。那时还谈不上酷爱,只是因为茶,让自己多了一份喜好,喜欢自己动手创造美罢了。
稍大一些,对美有了更深的理解,开始痴迷中国古老的戏曲文化。痴迷那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摆张椅子,坐在房中间,请爸妈坐下,看我演牙尖嘴利姚五娘:“等我喊到我桂妹子来,解哈气着!桂妹子诶…”“来了”妹妹应声而上,姐妹表演的小姑贤,逗得爸妈开怀大笑。过去的欢乐时光,无不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刺绣时,幻想自己是深闺绣楼的大小姐,针走线穿。唱戏时,仿佛又是忧婚的郡主、醉酒的玉环。美轮美奂的传统艺术,令我心驰神往,痴迷不记归途。再大一些,开始喜欢茶、琴道和香道,并重点了解了茶的起源与发展。发现其它艺术形式于茶艺,有许多相同可取之处。
在茶艺教习过程中,我尝试着把戏曲艺术运用到茶艺中,使茶艺更添风姿。将语言艺术运用到茶艺中,使茶艺愈发沉静。将文字艺术运用到茶艺中,使茶艺唯美动人!
2012年,结合自己对茶艺的理解,我创造出一套安吉白茶茶艺,加入文字和语言的元素,参加了湖南省茶艺比赛。这次比赛,给了我很大信心。希望能更加努力学习,将我们的国粹京剧,以及第二大剧种越剧,渗入到茶香中来,使中国茶艺具备更丰富的内容。也希望自己能够引导年轻的茶艺师们,开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把茶艺视为一门严谨的艺术,苦练功夫,修习成为内外兼备的优秀茶艺师。
教习茶艺以来,我去过许多茶馆观摩茶艺。有部分茶艺师不理解茶语、茶仪,也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导致泡茶手法存在不少问题。我能感受到年轻的茶艺师们,怀揣着的一颗颗求知若渴的心,也越加感受到茶艺教习的重要与责任。让人痛心的是,如今,中国的茶文化,被他国发扬光大;中国的茶文化,居然成为他国的国粹!网络上有许多的愤青,我认可他们的愤怒,却不认同他们的抱怨指责。
让源自中国的茶艺,重新在华夏大地繁盛,才是我们作为中国茶人该尽的义务和责任,而不是把所有责任归咎到茶艺贵为国粹的他国!如果真的理解什么才是自尊,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国,应该学着从自身寻找毛病。是否如他国茶人一般精进,是否如他国茶人一般刻苦,是否如他国茶人一般沉静。与其嫉恨他国他人,不如潜心自省、强化自身,这才是硬道理!我的血管里,流淌着父亲军人的血,那是保家护国的血液!
茶艺,是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人,从小接受的就是泱泱五千年文化的滋养,每一位教习者都能认真学习本国的传统文化,每一位茶艺师都能尽到自己的正确引导责任,从你我做起,何愁中国茶艺,不会在这片沃土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