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市不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着力打造岳阳黄茶、华容芥菜、岳阳小龙虾和汨罗粽子四大特色产业,是岳阳全面落实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岳阳黄茶是岳阳农业四大特色产业之首,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黄茶产业作为岳阳的城市名片、百亿富民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来抓。因此,打造以岳阳茶博城、圣安寺、南湖为核心片区的“黄茶特色小镇”,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是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的创新实践,是打造岳阳的城市名片的现实之举。
一、 打造中国黄茶特色小镇的优势
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黄茶产业,市委书记胡忠雄作出“主攻岳阳黄茶,叫板安化黑茶”“支持以黄茶作为产业支撑的‘茶、文、旅’一体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指示,已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的市茶叶产业化领导小组,提出“茶叶兴市、黄茶强市”战略,把发展黄茶产业工作列入“书记和县(市、区)长工程”。
产业发展向好。“君山银针”正在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在加紧制定“岳阳黄茶”“君山银针”的地方和国家标准,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茶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岳阳黄茶产业正在加速向产业集群发展。
区位优势明显。茶博城位于岳阳市南湖新区湖滨大道一号,东临风景秀美的南湖水岸,西靠龟山及洞庭湖,北邻国家4A级景区圣安古寺,连成整体,交通四通八达。
基础设施较完善。茶博城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是岳阳市唯一集交易、交流、展示于一体的高端专业茶叶市场、茶业一站式交易博览中心、中国最美最具魅力茶叶市场。
文化功能定位相近。茶博城的茶文化、圣安寺的禅文化、南湖的生态文化浑然天成,文化底蕴深厚。2013年第九届中国茶叶经济年会暨首届中国(岳阳)黄茶文化节、2015年首届岳阳南湖灯会和2015中国(岳阳)第二届黄茶文化节在这一片区举行,产生了较大影响力。
二、 目前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板块尚未形成整体。茶博城、圣安寺、南湖各自优势明显,但各自自成体系,地理位置毗邻,但尚未形成良好互动和紧密合作,优势未互补,没有达到1+1+1>3的效果。
文化定位不清晰。茶博城的茶文化、南湖的生态文化、圣安寺的佛文化相对独立,文化主题定位不突出,没有形成文化品牌。
协调机制未建立。茶博城、圣安寺、南湖分属不同的单位和部门管理,协调机制不灵活,资源流动性差。
三、 打造中国黄茶特色小镇的具体建议
制订“小镇”规划。将 “黄茶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列入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纳入岳阳市城市整体规划。由市国土、规划、环保等职能部门牵头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环境功能区的规划。邀请龙头茶企向特色小镇布局,实现企业抱团发展;将黄茶品质检测中心落户小镇。
准确文化定位。岳阳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根据圣安寺、茶博城、古代灉湖茶区这一片区客观呈在, 地理相连。将佛教文化、黄茶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汇聚一体,统一融合为“茶禅文化” 打造, 通过打造宜居、宜游、宜享的特色旅游小镇,形成茶禅文化为核心支撑的文化发展格局。
实现功能融合。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功能融合,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空间布局。在产业功能融合上,以特色产业链为核心,围绕黄茶生产、展示、体验、培训、教育等产业,提出“创新+产业+体验”;围绕南湖生态、圣安寺等,提出“人文+特色+旅游”。在空间功能融合上,完善特色小镇空间布局,建成一个佛教文化圣地、一条旅游线路、一条茶文化商业街、一个市民休闲中心等“四个一”功能,实现特色产业区、文化休闲区、商贸生活区、生态涵养区等“四区交融”。同时,建设黄茶种植体验区,重现灉湖茶区。
增强功能设施。建议综合开发圣安广场,将圣安寺广场定名为“岳阳茶禅文化广场” ;在茶博城湖滨大道侧竖立“黄茶特色小镇”标识牌;增设直通“岳阳茶禅文化广场” 公交线路;将茶博城现在的魔方雕塑拆除后重新建造以岳阳黄茶为主题的雕塑;建设2500平方米的黄茶展示体验馆。
做好茶禅结合文章。让黄茶走进寺庙,并在特定的日子进行茶禅艺术表演;禅文化走进茶博城,不定期在茶博城举行“禅师讲法”的活动;参禅品茶,特定日期邀请居士信众到茶博城进行品茶参禅活动。共同开发一款或多款“灉湖禅茶”投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