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种茶历史悠久,誉为“江南茶乡”。但长期形成的茶叶企业多、品牌杂、规模小,困扰着湘茶做大做强。
省委、省政府提出,湘茶要走品牌整合之路,扶持茶业龙头,迅速崛起百亿元产业。在这一背景下,省茶业公司加快品牌整合步伐。2004年将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整合到旗下,以“君山”为主力商标,加快品牌扩张,形成了“金字塔”的品牌结构,君山银针高居塔尖,其下为君山牌的古丈毛尖、碣滩毛尖等优质绿茶系列。今年4月,“君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retps
最近,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组织对全省农产品品牌整合的专题调研。调研组认为,“君山”品牌整合,为我省农业品牌整合提供了成功的样本。retps
整合“君山” 挖掘名茶资源
作为主产茶省,湖南有90多个产茶县(市),年产茶稳定在160万担左右。各县争相打品牌,全省稍有名气的茶叶品牌达50多个。
在湖南省名茶中,君山青螺岛生产的君山白毫,在1956年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1959年君山茶场已将君山白毫改名君山银针,在首届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中,代表黄茶类荣获中国十大名茶,奠定了国内顶尖名茶的地位。
1976年岳阳市农副产品公司作为君山茶场“君山银针”的销售商,注册君山牌商标。由于当时君山区尚未成立,君山牌即为普通商标。而十大名茶中的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以产地县市命名,按商标法规定,只能注册证明商标。证明商标只是产地或质量的证明,有多个企业共同使用,不利于品牌管理和壮大;而普通商标由单个企业使用,具有排他性。因此,对比证明商标的名茶,君山商标更具品牌价值。
君山银针声名鹊起,一度陷入芜杂品牌的围攻。君山茶叶研究所生产的君妃系列茶即有“君山银针”;还有“君皇岛银针”、“君山岛银针”,也都沾亲带故。至2004年,君山牌商标的“东家”已变更为岳阳市茶叶公司,当时君山品牌茶年产销不到100万元。
不能让湘茶第一品牌陷于芜杂,流落边缘。省茶业公司挖掘名茶资源,于2004年以400万元将君山牌商标整合到旗下。接着,公司又长期租赁了君山岛上所有传统茶园,联合岳阳市君山茶叶研究所、岳阳市君山银针有限公司、岳阳君山银针茶厂等相关企业,组建了独家经营君山名茶的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
从产地到商标,全方位整合到位,为做大君山品牌清除了障碍。
突破地域 做大品牌规模
品牌,窝在手里是根草,扩张放大才是宝。君山品牌“嫁接”到省茶业公司这个崭新的平台上,如何才能变成市场之“宝”?
“君山银针,三起三落,忧乐情怀”,凸显湖湘茶文化底蕴。但个性化手工制作,极难规模化生产。放大“君山”品牌效应,省茶业公司打破地域限制建基地,制定君山品牌茶质量技术标准,以标准统一质量,实现规模生产。
君山银针在坚守传统中实现扩张。原有的君山银针的黄针,依然只在君山青螺岛上生产,传承三起三落的加工工艺。此外,公司又开发君山银针绿针。生产一公斤绿针,原料就要4万多个芽头。省茶业公司从所属的66个基地斟选上等芽头,每年加工绿针1万公斤。仅此一个新产品,年产值即超2000万元。君山银针绿针实现规模生产,走入了千家万户。
为让名优产品系列化,省茶业公司以参股、控股的模式,以“君山”为主力商标,加快整合省内二线品牌。公司在古丈、沅陵等地建基地,生产古丈毛尖、碣滩毛尖,统一打君山牌。在全国开设370多家君山银针专卖店,8000多个营销网点,增加产品的覆盖度。今年,君山系列茶年销售额可望突破2亿元。
在“君山”主力品牌带动下,省茶业公司的48万亩基地茶园,清明谷雨采好茶,芽头加工银针,一芽一叶或两叶加工毛尖,高山茶叶生产有机生态茶,附加值大大提高,农民每亩茶园增收2000元。
r
应对危机 发挥名牌效应
茶叶历来是湖南重要的出口商品,世界金融危机对出口茶的影响甚深,国外订单明显减少,发货被推迟,货款回笼慢。
危机之中方显品牌威力。过去,出口茶叶一般是较低档次的红茶和绿茶。去年下半年,省茶业公司及时调整策略,从400多个海外经销商中筛选出60家重点客户,力推“君山”品牌茶出口;开发新的茶产品,首先满足实力强的经销商。
今年以来,公司派出君山银针艺术团,两次到主要出口地日本、欧盟巡回表演茶艺,传播中国茶文化,引导绿茶消费,推动君山银针等小包装品牌茶出口。今年前10个月,公司以银针为主的“君山”品牌茶出口额达1500多万美元,实现了30%的增长。小包装品牌茶出口价高于大宗茶叶50,带动公司茶叶出口效益增长一成。君山茶向深加工领域突破,又开发出茶胶囊、茶饼干、茶美容洗护系列,全部出口日本、欧盟和美国,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
在省政府支持下,“君山”品牌系列优质茶精深加工与贮藏保鲜产业化项目即将竣工,君山银针也将迈向自动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新上的生产线每年可扩大“君山”品牌名优茶产能1万吨,将大大拓宽出口。“君山”,正向世界级的名茶品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