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水之畔的黑茶新秀——记安化县云天阁茶业有限公司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3年12月16日 作者: 来源:益阳日报 记者 王梅 通讯员 刘畅和 李劲峰 浏览次数:
2012年3月15日,广州茶博会的第四天。
“伙计们嘞……把杠抬哦……”“世界的千两茶呀,只有中国有啊!中国的千两茶呀,只有湖南有啊!湖南的千两茶呀,只有安化有啊……”一声浑雄的号子突然在展厅内的云天阁安化黑茶展位响起,吸引不少人围观。展位工作人员介绍,正在播放的是来自安化云天阁茶业有限公司(下文称“云天阁茶业”)车间踩制安化千两茶的录像。
来观摩、咨询、买茶的人越来越多,将展位围得水泄不通。这家首次亮相茶博会的黑茶企业后起之秀,一下子成了当天茶博会的主角。
茶博会闭幕回到安化后,云天阁茶业董事长李云作了一个重要决定:追加投资800万元,做大做强云天阁茶业。
4月23日,记者走进云天阁茶业,试图探访这个茶企新秀的发展历程。
华丽转身,商界强人文化扛旗做黑茶
刚到安化的那天,突然下起了雨,这是雪峰山里气候多变的春天。
“你们来得正是时候,新茶刚上市。”记者一行到访后,李云兴奋地说,“成群结队的脚夫挑着刚采下来的新叶,沿着石板路从高山上走下来,场面十分好看。”他介绍,新茶叶送进加工坊,经过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工序后,便完成了黑毛茶叶初制工艺。千两茶是将黑毛茶通过多道工艺后塞进事先制作好的竹篓内,进行踩制。踩制是一项庞大却壮观的工程,7名汉子和着“踩茶号子”,统一步调,利用杠杆原理对茶叶均匀施压。压制好的茶叶,包在竹篓内,形成长约1.5米、重达百斤的圆柱体,置于晾架上,经过夏秋季节50天左右的“日晒夜露”,在自然条件下自行发酵、干燥,最终成品。
这是黑茶珍品千两茶的制作工艺,其最后的发酵、干燥过程,被形容为“吸天地之灵气,纳宇宙之精华。”
茯砖是通过发酵使成品中形成金黄色的“霉菌”,当地人俗称“金花”,被视为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金花’的形成方法属于国家二级商业机密,也是安化黑茶的核心机密所在。”李云骄傲地说。
聊起黑茶,李云眼里放出异样的神采,话匣子关都关不住。李云是安化商界响当当的人物。上世纪九十年代,年纪轻轻的他开始创业经商。一路走来,创业之路虽艰难坎坷,但终成气候。如今,李云执掌的云天企业下辖9家公司,其本人开发建造的云天桥和云天商业广场,成了安化县城标志性仿古建筑。在建筑、房地产方面颇有建树的他,如何会涉足黑茶产业呢?
“像房地产产业,你做完了这个项目,就要寻找下一个项目,而且还要综合评估这项目赚不赚钱,能赚多少钱,这种生意做得越久,心越厌倦。而做黑茶的心境就完全不一样,它是值得我一辈子去经营的事业。”李云说,长久以来,他一直在关注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蜚声中外的安化黑茶曾一度沉寂,直到2005年以后,才又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现在,黑茶产业是安化县‘3+2’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年来,安化黑茶确实已迈开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如何继续做好茶文章,更加深入地挖掘黑茶文化,尤为重要。”谈到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身为市人大代表的李云比一般商人看得更深远。“我想要做的,就是以产业为根基、文化为旗帜,壮大黑茶产业,让安化黑茶香飘世界。”为此,2011年3月,他整合资源,集云天集团财力、人力、物力创建安化县云天阁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坐落在中国黑茶发源地苞芷园,是安化黑茶第一站。这里盛产黑毛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品质优良。公司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总资产过千万。“虽是茶企中的‘新人’,但我们将秉持坚守安化黑茶文化品质,传承安化黑茶文化精华,创新安化黑茶文化技艺,传播安化黑茶文化文明的经营理念,将云天阁黑茶做成正宗的安化黑茶品牌。”
厚德载物,注重品质争树行业标杆
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擅长经营的李云,显然懂得这句话的道理。云天阁茶业从成立伊始,便注重对质量的要求。不仅如此,云天阁人对黑茶行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一种忧患意识。“安化黑茶的发展,到现如今可谓是一种井喷式,所以包括我们云天阁在内的不少企业的基础都还比较薄弱。注重质量,其实应该早就在业内形成了共识,只是各自的力度不同。”李云表示,质量是企业之本,一个企业如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生命力必然不会长久。而安化黑茶作为一个大产业,质量同样是根本,如果整体出了问题,那整个产业就垮了。
保证产品质量,首先要把好原材料关。因为茶叶原料都是大批量进购,质量上把关很不容易。但云天阁设置了好几道质量把关程序,即选产地、选进货商、选质量等,守住了原材料源头关口。在黑茶的生产程序上,严格按照安化黑茶的传统工艺制作,再加上公司专业检测人员,从原材料、半成品、出烘口产品到成品面市的全程检测,确保产品质量,使得云天阁的产品一面世便赢得了市场信誉。
其次,成立黑茶研发中心。今年4月初,云天阁黑茶研发中心成立。李云介绍,研发中心目前已长期聘请了十多位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省茶叶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资深专家和教授当专业顾问,并与省以上科研机构“联姻”,开展茯砖系列、芽尖系列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云天阁黑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再次,开展“黑茶加工技术课堂”进车间、进办公室活动。“云天阁人,不管是车间工人、还是管理人员,都必须要了解黑茶的发展史、黑茶的制作工艺等。”李云说,今年3月下旬开始,“黑茶加工技术”共上了30多堂课。“晚上是理论课,白天在车间里上实践课,不仅我们技术人员积极参加,连李总都是一场不落。”云天阁茶业一位技术人员说,“黑茶加工技术课堂”已成为云天阁的常规活动,“对于我们的生产技术工艺及职业道德修为的养成,有很大益处。”
“‘茶品即人品’,要想做好生意,诚信与品质一样是关键。”李云认真地说,“作为一个新的黑茶企业,许多顾客在认知上还没有接受我们的黑茶,这就更需要诚信经营。”李云表示,云天阁茶业特别注重茶叶品质,不仅在黑茶生产上作出了很多努力,同时率先定出质量和价格标准,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也为业内提供一个全新的品牌理念。在刚刚过去的广州茶博会上,云天阁茶业精心打造的千两花卷茶系列天尖、贡尖、生尖;黑砖、花砖、茯砖;高档礼品茶、工艺茶;速溶颗粒茶、冲泡袋装茶等产品,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如今,这个不久前在资水河畔兴起的黑茶企业,更成为安化的3家3A级质量信用等级黑茶企业之一,一跃成为安化黑茶行业新贵。
志存高远,打造黑茶发源地文化园
“从历史中走来的安化茶马古道,保留有原生态的高山民俗和峡谷风光,融山水风情和历史文化于一体,以南方最后一支马帮和最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存著称于世。”李云介绍,安化境内峰峦叠嶂,风景优美,目前有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六个旅游风景区,而且安化是蚩尤故里和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梅山文化生态园中的烽火台、古戏台、茶馆、筒车等,仿佛使人回到了远古的农耕时代。“安化的黑茶、人文、旅游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商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到目前为止,我觉得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投资建设云天阁茶业。”李云说,“依托云天阁茶业的发展,我们打造中国黑茶发源地文化园的项目要逐步实施了。”
李云表示,安化历史悠久,生态环境良好,黑茶文化浓郁。他心目中构建的黑茶发源地文化园将坐落苞芷园,属于安化旅游区的辐射范围,两广高速建成后,地理位置优越,又坐拥丰富的茶叶资源,能充分发挥茶叶与旅游资源的优势,将两者“嫁接”起来,打造云天阁旅游茶叶,形成品牌。“这个项目不仅是一个农业开发项目、一个土地复垦项目、一个绿色生态项目,更是一个文化建设项目、一个产业富民项目和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今后将成为中国黑茶界的精品工程。”李云进一步解释他所构建的茶文化园雏形,“茶文化园内有黑茶体验中心、民俗文化街、会展中心等,是集茶园生态观光、茶文化展示、品茗休闲、科普教育和茶叶加工、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主题公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以“茶旅结合”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实现茶产业与旅游结合,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放大和提升安化的旅游形象,促进安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利用,更能推广‘安化黑茶’品牌。”
李云身兼多职,但现在他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云天阁茶业。“云天阁茶业对于我的意义非同一般,它将是一个富民企业,具有很大的潜力。”采访最后,他还不忘推荐说,云天阁茶业的发展有厚重的黑茶文化、梅山文化底蕴。苞芷园、百花寨是出产云天阁黑茶的重要基地,云天古茶树生长在珍稀动植物交错丛生的森林里,有多种茶虫天敌,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让茶叶远离害虫的侵袭,进而避免了农药的残留;老茶树与原始物种交错丛生,落叶和枯萎的植物植被可以成为茶树的天然肥料,这样的环境,能确保云天茶叶质厚柔软,汤色明亮,滋味更加醇厚,香高悠长,符合人们对大自然和安全的需求,实现真正的深山原生态,返归自然,体验醇美。“黑茶是健康之饮,如今喝黑茶的人越来越多,黑茶需求量越来越大,我们的发展空间巨大。而作为安化黑茶产业中的新兴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以做强黑茶产业、弘扬黑茶文化为核心,努力开拓,追求卓越,将黑茶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