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华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深邃的内涵也使其成为邮票的重要题材。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邮政部门都先后发行了茶文化邮票,如中国邮政的《茶》、香港邮政的《香港茗艺》和澳门邮政的《中国茶艺》等等。这些邮票在设计上各有特色,很好地渲染了中华茶文化,民族文化气息非常浓厚。
中华茶文化题材邮票的相继发行,是一件中国茶人与邮人竞相庆贺的好事,为宣传中华茶文化、促进中华茶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复兴茶饮为国饮的努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中的君山,自古就有“天下第十一福地”之美称,博大精深的君山茶文化宛如一朵绚丽盛开的奇葩,灿烂夺目,在浩瀚的华夏民族文化历史中更加显得熠熠生辉。
君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首先体现在它的空间性和时间性方面:名山名茶和名水组成了君山茶文化的空间优势;而它的源远流长将它的时间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凡提到名茶,人们就会想到名山、名水等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名山、名水吸引了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五湖四海的文化精髓汇集于茶桌旁,小憩品茗……茶尽客去,名茶也被带进千家万户。茶中极品君山银针的家就在这君山岛上。君山岛早在远古时就以“小蓬瀛”之称而闻名于世,名山名水与名茶相得益彰。
名山大川、名水碧湖、名泉清溪,这些地方林木繁茂,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明朝许次纤在《茶疏》中写道:“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暖山,故独宜茶。”君山银针就生长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郁郁葱葱、富有神话色采的君山岛上。君山岛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相传君山有庙宇48座,庙周围有茶园,因此,君山又有洞庭茶岛之称。君山茶“盛称于唐,始贡于五代”,当时的君山贡茶是由单一芽头制成,白毫茸然,形似羽毛。到清乾隆年间,清朝政府更明确了君山茶每年上贡的数量。
君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它的时间性、空间性上,还体现在它那丰富的内涵上。君山银针乃茶中珍品,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历史上,人们赋予了它许多动听的名字。有人称之为“龙鳞”、“凤羽”,视之为“尊贵”的象征;也有人称之为“黄翎毛”、“白鹤茶”、“雀舌”,视之为“高雅”的象征;还有人称之为“香千里”、“洞庭春”、“君山绿”,视之为“自然”的象征。1956年,君山银针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它“芽身黄似金,芽尖白如玉”,使与会的各国朋友为之倾倒,给予其“茶盖中华,价压天下”的极高评价,并授以金质奖章,还给了它一个美丽动听的封号“金镶玉”;于是,君山银针又成了“富丽”的象征。
君山银针的外在美体现在它的形上。君山银针属黄茶类,全由芽头制成,外形芽头茁壮,坚实挺直,银毫披露,芽身金黄,她的内质香气清郁,汤色微黄明净,滋味甘醇甜和,叶底黄亮匀肥,茸毛清晰。君山银针的内在美则体现在它的神上。用玻璃杯冲泡君山银针,开水冲人杯后,只见根根茶芽冲向水面悬挂树立,状似“群笋出土”;茶吸水后下沉,嫩芽幼叶微张,犹如“菊花盛开”,加之气泡留于芽尖,恰似“雀舌含珠,’;最后茶芽竖于杯底,又如“刀枪林立”:这三大景观表现了君山银针高洁、尊贵、清秀、刚强的个性。这些性格正是勤劳、勇敢、质朴的君山人高洁品行的真实反映;而君山银针的“三起三落”也是君山人创业艰难、世道坎坷的真实写照。
君山民俗茶仪是君山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君山民俗茶仪的特色集中体现在“俗”、“纯”二字上:从竹制茶亭、竹制茶具、竹雕壁画艺术以及地地道道的君山鱼味的各式茶点均散布弥漫着“俗”;但“俗中见雅”,内容丰富,齐整匀致,深深地表达了“纯”,情真意切。
为讲究,品茶时不仅需要祥和静谧的心境,而且需要幽静清雅的环境;上等的水质,精美的茶具、祥和的氛围均包含了丰富的“以茶会友”、“以茶循礼”、“以茶雅志”的美学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礼仪传统。君山民俗茶仪本着中国茶德的基本思想,从环境布置、茶具选择、冲泡用水等方面均集中体现了悠悠纯朴而又富有神话色彩的君山风貌。
自古以来,品茶也讲究好的情致。在君山岛上,茶庄或掩映在绿荫丛里,泉水叮咚,四周是苍茫的烟涛;或座落在悬崖峭壁之上,汹涌的湖水就在脚下,激荡出满载希望的行板。
君山岛多竹,所以岛上的茶亭清一色为竹亭,它集园林艺术、竹刻艺术、建筑艺术为一体,极具君山风味;装饰则是大型竹拼君山风景图,茶园衔天,茶歌互答,温馨宜人,撩人茶欲,颇具洞庭民俗气息。
古人品茶都追求意境,在君山岛上饮茶,那种境界简直妙不可言:当你静下心来,心无杂念地端起一碗茶,浓郁的茶水流进嘴里,清香甘醇,于是你的心灵出现了一片空明。此时,如果你一边品茶,一边听涛,那种境界来得更为雅致。
君山茶韵,是君山人自己的茶文化,也是中华茶文化的一部分。君山因茶而闻名,而茶文化又向世界推销了君山。一杯君山茶倾注了君山人的深情,君山人的质朴与勤劳又不断地丰富着君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