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资讯 >> 黄茶之乡 >> 内容阅读

君山茶叶: 国礼天成 走向世界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3年04月20日   作者:梁懿娴   来源::《国际农产品贸易》第122期   浏览次数: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大江南北的茶叶品种有如群星璀璨。而作为茶叶之国的国礼,则成为令世人所敬仰的国之瑰宝,这就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

 

        国礼香茗 得天独厚

     1972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时,“君山银针”茶作为招待各国元首及使节的唯一用茶。

      2006年“君山”牌“君山银针”茶经国家商务部、外交部批准,被指定为赠送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国礼茶。

      其实,早在1956年,君山茶叶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就荣获金奖,并被赞誉“茶盖中华,价压天下”。并在2008年成功入选“奥运五环茶”。

      “高山云雾出好茶”,绝大多数名优茶产在海拔800-1000m的茶区,如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而令人称奇的君山银针却出自海拔仅60-70m的君山岛,这得益于君山岛特殊的地理环境。君山岛呈椭圆形,状若青螺,又似倒地芙蓉,宛如一块晶莹的绿宝石,镶嵌在波光潋滟的洞庭湖之中。洞庭湖地跨湘、鄂两省,内纳湘、资、沅、澧四水,外接万里长江,然后绕君山从岳阳楼下奔腾入海,这种四面环水的环境使得君山笼罩在朦胧雾气之中,形成“水抱青螺,吞云吐雾”之奇观。据研究人员统计,全年平均晴天为49天,雾日30天,轻雾日270天,即近5/6为雾或轻雾日。长年多雾,使漫射光和可见光中的红黄光吸收,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特别是叶绿素、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提高。

     君山由七十二个小岗丘组成,雅称为“七十二青螺”,七十二峰,景趣各异,却峰峰叠翠,茶园罗布。这些山峰不高,海拔为60~70m,全年日照时间短,年均气温16.8℃,最高气温38.8℃,平均相对湿度为84%,年均降雨量为1273.8mm,岛上茶树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纤维素不易形成,茶叶的持嫩性特别强。

      岛上植被丰富,竹类生长在冲积砂壤上,常绿阔叶、落叶阔叶及杂生的混交林生长在红壤上,茶树生长在林木荫蔽的坡地和谷地,小气候优越,且加之土质为酸性红壤,透水透气性好,茶树根可达2米左右深的土层,茶树能获得所需的各种养分,所产茶叶有效成分丰富,香气高长。君山奇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名优茶生长必须的冬春多雾、夏秋多云、日照时短、气候温和的气象条件及酸性砂壤环境,使得茶树叶片厚软,节间长,栅状组织薄,海绵组织厚,叶质持嫩性强,内含物丰富,从而为制作享誉中华的君山银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湘水回眸,悠悠前年。一部君山茶史,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君山银针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相传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二妃娥皇、女英追赶至君山,闻舜帝崩于苍梧之野,抚竹痛哭,泪洒成斑。其后,二妃将随后所带的茶籽播于君山。自此,君山产茶,茶中传情。

      《湖南省杂志》载:君山茶盛称于唐,始贡于五代。此后历代都专门作贡茶。唐宋时,因它处形好像鸟的羽毛,因此人们给它起名为黄翎毛、白鹤翎;到了清代,又因此茶有白色茸毛,改称为白毛尖;1956年始定今名。古时君山茶仅年产一斤多,现年产量也只有2000公斤。银针茶每年清明前三四天开采鲜叶,以春茶首摘的单一茶尖制作,制1公斤银针茶约需5万个茶芽。它的制作工艺虽然精湛,但对外形并不作修饰,而要求务必保持其原状,只从色、香、味三个方面下工夫。君山银针成品外形芽头茁壮,坚实挺直,白毫如羽,芽身金黄光亮,素有“金镶玉”之美称;内质毫香鲜嫩,汤色杏黄明净,滋味甘醇甜爽,叶底肥厚匀亮。

     《巴陵县志》记载:“巴陵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岁以充贡……盛产于唐,始贡于五代。”物以稀为贵,古时君山茶仅年产一斤多,直至清代尚有贡尖、贡蔸之分(即银针、毛尖)。“君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下江南时(1871.乾隆四十六年),品尝君山茶后,即下诏岁贡十八斤。据《湖南省新通志》记载:“君山茶色味似龙井,叶微宽而绿过之。”

      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有一段贾母品茶栊翠庵的故事,许多茶叶学者认为,这是文学大师曹雪芹对六安茶、君山茶最细腻的描写,书中名为写茶,实为写人,仅仅一千多个字就把妙玉、宝玉、黛玉、宝钗以及贾母、刘姥姥的性格活生活现地勾勒出来。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散席之后,贾母带着刘姥姥来到栊翠庵,妙玉相迎进去刚坐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道:“知道,这是老君眉。”   贾母又问:“是什么水?” 妙玉道:“是旧年蠲的雨水。”意思是精心收存的洁净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喝茶用具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贾母说她“不吃六安茶”,就是等于说她不喜欢吃绿茶。六安茶产于安徽六安、霍山,是我国著名的绿茶之一,为历代贡品,享有盛名,然而出身豪贵的贾母,却不吃六安茶,要喝“老君眉”。据我国著名茶学家庄晚芳教授考证(见《中国茶经》第238面),老君眉是指洞庭湖中君山岛所产的毛尖茶,外形似老人的长眉,故名老君眉。茶名带有增寿的意思,而冲泡老君眉的茶具成窑五彩小盖盅,则是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官窑所出的瓷器,再配上除去杂质的天然雨水,品味香醇。

 


      品质高贵 工艺奇巧

     君山银针茶美不仅在于她壮直的形态与柔美的色泽,更离奇的是冲泡过程中所呈现的宛如芙蓉灿开、鱼戏春水等种种生动有趣的现象。

     传统的君山银针,全由芽头制成,芽头茁壮、坚实挺直,银豪披露,浑身金黄,素有“金镶玉”之美称;冲泡后香气清郁,汤色杏黄明净,滋味甘醇甜和,豪香鲜嫩,叶底黄亮匀肥、茸毛清晰。其品质卓越,观赏性更强。用玻璃杯冲泡,茶芽先是冲向水面,状似“群笋出土”,接着茶芽吸水后徐徐下沉,嫩芽幼叶微张,犹如“旗枪竞秀”;间或有芽头沉浮起落,趣称“三起三落”;部分芽尖包含着晶莹剔透的小气泡,恰似“雀咀含珠”;最后茶芽直立于杯底,似“万笔书天”,又似“金枪林立”。茶形与汤色交相辉映,茶香四溢,丽影飘然。

     君山银针的采摘有严格要求,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后七天到十天采摘,采摘标准为春茶的首轮嫩芽。

       过去都是从茶园采回一芽二叶通过拣尖制成君山银针。通过经验的总结,改良为直接从茶园拣选芽头,废除了先采摘再拣尖的复杂手续。为防止擦伤芽头和白茸,盛茶篮内衬白布。明前三天和明后十天使采制银针的最好季节。芽头要求有严格尺寸标准。此外,君山银针有九不采:雨天不采,露水不采,紫色芽不采,空心芽不采,开口芽不采,风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瘦弱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

 

       领导关怀 钦点国礼

       1959年,毛主席回到故乡韶山,在长沙停留期间,当时的湖南省委领导特意准备了君山银针。主席在品饮君山银针时,看到玻璃杯中的芽头有的悬在上面,有的竖在下面,还有的芽头在中间起伏,主席十分高兴,喝完了茶汤,还津津有味地嚼着茶叶,连声说:“这茶好!这茶好!”当即仔细询问了这种茶的名称和产地,省委领导向主席介绍:“这是产于君山岛上的银针茶,1956年曾获国际“莱比锡”博览会金质奖,有金镶玉之誉,能三起三落,过去还是皇室的贡茶呢!”主席听后大加赞赏,并指示要大力发展君山茶。

       1972年,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新中国进一步扩大外交。因君山银针冲泡后坚实挺直,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不屈不挠,表达了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寓意,被毛主席制定为在联合国招待各国元首使节的指定用茶。

      后来,家乡湖南人民也时常带点茶叶给主席,如1973年省委领导再一次带君山银针给主席,后来还带过白石毛尖。据说,当时带去的茶叶只能交给中央办公厅,再由办公厅交给主席。在临湘市至今还保留着中央办公厅收到白石毛尖的收条。

       江南的5月,和风扑面,蛙声齐鸣。浩翰的洞庭湖,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秀丽的君山岛,满山披绿,景色宜人。1960年5月,国家主席刘少奇一行10余人到君山视察,在龙涎口登岛后到君山茶场,茶场领导汇报君山茶的生产情况。喝了杯刚制出来的“君山银针”茶,刘主席兴趣很浓,问了一些有关问题,并参观了茶场。当时君山银针的制作工场设在大庙下,当他听到庙中的喧哗之声,问茶场书记,上面在做什么。书记说,湖南农学院茶学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学做君山银针。刘主席说上去看看。茶场书记向大学生介绍说,这是中央茶叶参观团的同志来看你们做君山银针。同学们兴高采烈,干劲倍增,烧火的烧火,杀青的杀青,各司其职。刘主席走到灶边问一同学:“你们用煤不是更好,更省事吗?”“那怎么行呢,锅温要高时,放干枯枝,火一下子就升上去崐了了;把柴抽出来,锅温一下就降下来了,烧煤却不好调节温度”同学回答道。刘少奇同志还问了杀青、摊凉、初烘、初包、复烘、复包等工序,足足视察了1个小时,才兴致勃勃地离开学生们。书记返回工场时对同学们说:“你们真幸福,刚才你们和刘少奇主席一起呆那么久!”同学们一哄而出,此时轮船已驶向湖心了。原来这是一次“微服私访”,连这群思想活跃的大学生都未察觉国家主席会来这个工场。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

      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是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融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化科技型企业;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和湖南省岳阳市供销合作社、君山公园等单位共同组建的现代化科技型企业。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整合君山茶业资源,现已取得君山公园茶场的独家经营权,拥有15万多亩“君山”名优茶生产基地;300多个“君山”名茶示范专卖店;1000多家加盟专卖店;10000多个经营网点;一个国际茶文化研究中心;一个市级茶叶研究所;一支君山银针艺术团;2012年,公司在岳阳市君山区旅游路南端计划总投资1.58亿元,兴建占地100亩的“君山银针黄茶产业园”,预计于2013年内建成投产。

       公司立足国内、国际市场,引进国外先进的防伪系统和茶叶保鲜设备,充分发挥茶业资源优势、延伸历史文化品牌,以“弘扬中华茶文化”为已任,致力于茶叶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茶文化研究与推广。公司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下大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高瞻远瞩,将“君山”品牌打造成一流的茶叶品牌。

      君山茶业以复兴黄茶为己任,不断开拓创新,建设性的提出了环洞庭湖打造黄茶产业带的构想,通过与岳阳市人民政府、湖南农业大学及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合作,有效整合黄茶资源,构建黄茶产业链,促进黄茶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带动三湘茶农增收致富,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打造年产值超10亿的黄茶产业。

       2012年,君山茶业计划总投资1.58亿元,在风景秀丽的环洞庭湖君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建设集产、学、研、生产观赏、茶文化宣传与交流于一体的黄茶产业(工、贸)物流园。园区占地110.7亩,总建筑面积近57000㎡。园区由黄茶研究中心、黄茶文化中心、生产加工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商务信息平台、生活服务中心等组成。产业园建成后,在遵循传统古法制茶的基础上实现标准化、自动化、清洁化的茶叶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全程冷链物流系统,成为湖南省黄茶的研究中心,黄茶文化的传播中心,与君山岛上的优质黄茶园相对应,为湖南省黄茶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