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资讯 >> 黄茶之乡 >> 内容阅读

转载:岳阳新闻网洞庭茶座茶文一组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3年03月20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转载:岳阳新闻网洞庭茶座茶文一组
洞庭茶座﹒茶文一

                                                                    贾母独爱“老君眉”

 

      《红楼梦》是很有些潇湘情结的,这从贾母独爱“老君眉”(1957年 被命名为君山银针茶)便可知道。第41回写贾母陪刘姥姥逛大观园,走到妙玉的栊翠庵,令妙玉取好茶来。妙玉忙烹了“老君眉”捧与贾母。原文如下:

       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屠隆《考盘余事》说:“六安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不香兼味苦,也许是贾母不爱的原因。那么贾母为何独爱“老君眉”呢?

       首先,“老君眉”也是贡品名茶,但比六安茶更珍稀。它产于有“白银盘里一青螺”(唐代刘禹锡诗句)美称的洞庭湖君山岛,形似老人长寿眉,含増寿之意,因此得贾母欢心。清光绪《巴陵县志》卷七《舆地志﹒物产》载:“巴陵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岁以充贡。君山贡茶自国朝乾隆四十六年始,每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知县监山僧采制一旗一枪(此处有误,容后文指谬),白毛茸然,俗称白毛尖”。

       其次,“老君眉”茶芽金黄,汤色也金黄。1956年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被誉为“金镶玉”,清淡醇甜,余味悠长。难怪刘姥姥大呼“淡”了,要“熬浓些更好”。“老君眉”的金贵正合贾母的身份,而滋味又正对贾母的脾性。贾母能不喜欢吗?

       再次,十大名茶中,“老君眉”是最具观赏价值的。必须用特制的带盖的玻璃茶具冲泡,以便于观赏。冲泡后,先看到根根银针冲向杯面,如万笔朝天。稍后,茶芽沉下浮上,若飞若扬。接着茶芽徐徐下沉,尖端频生气泡,似雀嘴含珠。如此浮沉三次,最后竖于杯底,状如雨后春笋。

       细心的读者一定注意到了,贾母用的茶具是“成窑五彩小盖钟”,众人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花白盖碗”。茶具有盖和透明是观赏“老君眉”的必备条件。而刘姥姥“一口吃尽”,难怪贾母众人大笑。

       作品后面极写用水。因此,本回是中华茶艺的集中描写,然而处处符合生活的真实。

       “老君眉”的上述特点,是由它独特的采摘与制作工艺决定的。采摘时取谷雨前七至十天的单一芽头,且芽长一寸,梗长一分。这样制作出的茶,芽与梗吸水的先后多少不同,才会根根直立,浮沉三次。茶芽单一如“莲心”,制成的茶叫“老君眉”,今天叫“君山银针茶”;如果单芽略有展开,制成的茶叫“君山雀舌”;“一旗一枪”则指一叶带一芽,制成的茶叫“君山炒青”,更是等而下之了。

       制茶工艺有三烘三包:初烘至六成干,用皮纸包裹芽胚,再密封于箱桶中达36小时。接着再烘再包、三烘三包。于是形成了“老君眉”黄芽、黄汤的黄茶特色。

 

洞庭茶座﹒茶文

                                                               北港茶救朱元璋

 

       公元1368年岁在戊申,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定国号为明、年号洪武。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朱洪武称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授邕湖北港茶为皇茶,并令岁岁朝贡。

       此事要追溯到朱元璋参加红巾军起义之初。一次,朱兵败被元军一路追杀,潜逃至北港。疲劳饥渴使他晕倒。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禅房中。小和尚正在喂自己喝一种杏黄色的液体,方丈在一旁监督。朱感到神清气爽、力气倍增。忙问方丈是何灵丹妙药。方丈笑道:“不是药,是本地产的茶。”

       朱元璋少时曾在皇觉寺为僧,对寺庙、僧人本有亲切感。更何况饮了北港茶后转败为胜,最后夺得天下。是这杏黄茶给自己带来了好运,自然刻骨铭心。北港地处邕湖北岸,是低矮的山丘。西有北大湖、花板湖、大桥湖,南临碧波荡漾的邕湖。三面环水,土质松厚,自古以来以产好茶闻名。《巴陵县志》记载“北港地皆平岗,出茶颇多,味甘香亦胜他处。道光二十三年,与外洋通商后,广人每挟重金来制红茶,土人颇享其利。”注意,此红茶是晒红的。可惜随着市区东扩,北港茶园在逐步缩小。到改革开放之初,仅余两万亩,以方家组为最。

       北港毛尖茶,1985年成为湖南十大名茶之一,重振了北港茶的威名。此茶把华国锋主席、茶叶专家唐伟、怀化茶商及广大茶农联系在一起,有无数的故事,让人感叹唏嘘。

       华到中央后,一次回湖南,应邀在省委的会议上谈话,谈到湖南的茶叶,说“湖南名茶不名,绿茶不绿,红茶不红。一定要下功夫恢复湖南的名茶风采,重振湘茶产业。”

       不久,召开了湖南茶叶工作会议,对恢复名茶工作作了部署。解放前安徽农大茶叶系毕业的唐伟,受命负责恢复北港茶。唐解放后一直在岳阳县农村工作,对茶叶科研、生产、销售甚至出口都富有经验。接受任务后,便一头扎在北港乡梅溪村杨家组的茶园,一干就是五年。为了选优质茶种,他拜一名怀化籍自幼在岳经营的茶商为师。此人品茶可以品出产地,对湘北茶堪称专家。在怀化茶商的帮助下,唐伟选种旗开得胜,其余事也不在话下。一年后,北港毛尖茶首次被评为湖南优质名茶。四年后成为十大名茶。

       北港毛尖和君山银针同属黄茶。昔日君山银针入贡皇宫,少了以北港茶充数。今天,因君山银针制茶技术外泄,早已以北港毛尖冒充。从另一角度看问题,也可见北港毛尖开发是非常到位的。湖南名茶、杂交水稻的开发成功,华主席也是有功的。

 

洞庭茶座﹒茶文三

 

                                                                                     邕湖含膏茶陪嫁文成公主

       有人写文章提到邕湖含膏茶,本圣骑士也来附庸风雅一番。据藏史记载,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680)入藏,与吐蕃三十二代赞普(君长)松赞干布结婚,携带了大批工艺品、食品、日用品,还有工匠。其中就有产于岳阳的邕湖含膏茶。

       1385年成书的《西藏王统记》载,文成公主不仅将茶叶带到了西藏,而且还创造了酥油、奶酪和酥油茶。

酥油茶的做法是:先将砖茶捣碎,熬成茶汁。再取酥油适量。将二者注入茶筒,加食盐,搅拌均匀。再倒入茶壶,置文火上保温,随饮随筛。客来敬酥油茶至今仍为藏人礼节,也许是文成公主从内地带去的。邕湖含膏茶显然参与其事。

       自文成公主入藏后,吐蕃王室饮茶之风日盛,有文献记载为证。

       唐代文学家唐肇《唐国史补》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此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诸者,此蓟门者,此昌明者,此邕湖者。”

       同书记载当时名茶有:剑南的蒙顶石花茶,湖州顾诸的紫笋茶,东川的神泉小团,昌明兽目茶,狭州的碧涧明月、芳蕊、茱萸茶,福州方山的露芽茶,夔州的香山茶,江陵的南木茶,湖南的衡山茶,岳州邕湖的含膏茶,常州宜兴的紫笋茶,婺州的东白茶,睦州的鸠坑茶,洪州西山的白露茶,寿州霍山的黄芽茶,蓟州蓟门的团黄茶。

       共十八种,藏王宫竟有六种。可见饮茶已成藏王生活必需。唐肇生卒字里虽无考,但元和中任左司郎中、翰林学士,据此可推算出,他出生当在文成公主入藏后一百多年。记载比较可信。

       那么,名茶如此之多,文成公主为何选带邕湖含膏茶入藏呢?因为西藏高寒缺氧,又以牛羊奶肉为主食,去腥除腻,当以浓茶为佳。而邕湖含膏茶,为茶之极浓极酽者,于是列为首选。

       邕湖含膏茶,属蒸青团茶,已在宋元时失传。因此,不可能在清代及以后冒充君山银针茶。而北港毛尖系黄茶,不是邕湖含膏茶的后裔,但恰恰可以冒充君山银针茶。

 

洞庭茶座﹒茶文四

 

                                                                        洞庭春茶绿戏红

      与唐伟同期开发成功并获湖南十大名茶称号的,还有洞庭春茶。此茶由省会著名茶叶专家,全国农业劳模刘先和、肖玲夫妇,以5000元风险抵押金,租用频临破产的岳阳县黄沙街茶叶示范场研制而成。黄沙街位于洞庭湖东部,自隋代就出好茶。洞庭春茶也是依据古代名茶的形、色、香、味开发,并获得成功的典范。
       以刘元和为原型,以茶名为戏名,大型现代花鼓戏《洞庭春》参加第二届映山红戏剧节,也一炮走红,一举夺得14个奖。戏因茶而走红,茶因戏而畅销。成为了佳话。

      作为绿茶的洞庭春茶于是系列开发。该系列中的“洞庭春芽”(银针)乃茶中珍品,氨基酸含量高。冲泡后,可见君山银针茶(黄茶)才有的三起三落奇观(刀枪林立——游鱼戏水——相互攀缘——青龙吐珠——雨后春笋),高雅美妙,尉为壮观。终于从全国133个茶样中脱颖而出,获农业部金奖,载入《中国名茶图谱》中。“洞庭春”茶王在八十年代被定为钓鱼台国宾馆招待外国元首的礼茶,其品质以“清汤绿叶,香高味醇”冠压群雄。获国家优质产品奖。

 

洞庭茶座﹒茶文五

                                                                                        兰岭有机茶惊动朱总理

 

      与唐伟、刘开元开发成功的名茶,可以比美的还有兰岭有机茶。湘阴县六塘乡兰岭茶厂厂长黄厚仁开发兰岭有机茶,动作很大。他首先拜托湖南众多的茶叶专家,用高科技手段,研究开发出新茶品种,然后集中育苗,保证纯种;然后将植保交付生物治虫专家陈伯刚专家组,从源头避免了使用农药;第三建立合同制有机茶园:与农户签订合同,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全部领用兰岭茶苗,建立标准茶园,以后如经举报核实使用了农药化肥的重罚;最后在商品茶叶的包装上印上打假举报条款。
      兰岭有机茶很快占领国内市场,在湘茶市场份额达三分之一,创造了历史。然后在开拓国际市场上攻城掠地,获美国市场认证,德国认证,欧盟认证,成为中国领先。

      就在这辉煌的时刻,中国茶叶最权威的某检验机构在上海某权威媒体发布消息,兰岭茶检测出农药残留物超标。黄厚仁等接到信息,丝毫没有惊慌,他底气十足,立即与检验机构和有关媒体打起了官司。经调查,权威检验机构发现自己错检了样品,也就是将兰岭茶的假冒品当成了正品,要求和解。但是,此事惊动了朱镕基总理,朱总理发怒彻查。结果,坏事变好事,兰岭茶名声更响亮。这件事比当年湖南长沙茶厂猴王牌商标官司影响还大。

      黄厚仁无疑改写了湖南茶商的历史。

 

洞庭茶座﹒茶文六

 

                                                          野针王茶与怡清源茶业

       改写了湖南茶商的历史,并将湘茶文化推向世界的,还另有其人,那就是简伯华。

      与唐伟、刘开元、黄厚仁都不同,简伯华既是茶学家,又兼茶商,还是茶文化的推广传播者。
简伯华出生于桃源茶农之家,学的是茶学(硕士)。他在桃源寻到野茶,研究开发出味如碧螺春茶、香如龙井茶、形如君山银针茶的野针王茶。
      他建立了怡清源公司,拥有自己的茶园和茶馆。
      他主编了《怡情源湖湘茶与茶文化系列丛书》(2003年,湖南科技出版社)一套,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副省长兼博士生导师甘霖为丛书作序。
      甘霖在序中称赞:湖南省怡情源茶业有限公司,在致力于茶叶的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的同时,注重湖湘茶文化的研究、传播、推广。
      譬如挖掘、规范茶馆、茶楼、茶肆、茶坊的传统文化内涵,规范其设计和服务。如果你走进怡情源茶艺馆,一定会被其中的文化氛围所陶醉。你看简氏自作的《怡情源茶咏》的句子:怡情源茶艺,灵采桃花源,景添潭州府,伫立湘江边,南倚白沙古井天心阁下,西屏贾谊故居走马楼前……茶也博大,道亦精深。此韵谁解?其必曰“陆羽门徒,茗风逸士。”灵草一壶通日月,清风七碗御乾坤。
      又如弘扬常德夹山寺善会开山祖师禅悟出来的茶禅一味,开发出茶艺表演,让日本茶道认祖归根。怡情源在历届农博会表演的茶艺还有潇湘八景茶艺、功夫茶十六道茶艺、桃花源擂茶茶艺等。
      徐志频说:若不是2003年伍继延成立全国第一家湖南商会(重庆市湖南商会),若不是2006年王跃文质疑,若不是2009年伍继延在洪江发起湘商寻根之旅,湘商也许就湮没在历史的沉积中。(《当商帮已成浮云》)
      本圣骑士曰:简伯华不愧为中华茶文化第的传人。

 

       文章来源:甘铸华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ganzhu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