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资讯 >> 黄茶联盟 >> 内容阅读

茶学论文:临湘市茶叶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0年10月23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为了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内涵,切实提高自己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近日,我同茶业办、经作站5人对市茶叶生产状况进行了调查,实地考察参茶叶加工厂、经销企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茶叶生产现状

 

      1、茶园面积缩小,茶树老化,茶叶产量下降。2008年末,我市茶园面积为5.3万亩(其中当年采摘面积5万亩),比高峰时期的1989年下降了将近5万亩。横铺乡是我市茶叶主产乡,原有茶园1.7万亩,到2008年底仅有1.1万亩,采摘面积9750亩。目前,全市优质茶园仅为0.5万亩,其余均为上个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老式、稀植茶园,树龄大,植株基本老化,产量逐年下降。2008年全市茶叶产量为5270吨,比高峰时期的8000吨下降了2700多吨,全市茶叶产量上千吨的仅有聂市和羊楼司两个乡镇。

 

      2、茶叶品牌不响,工艺落后,经济效益低下。我市虽然有白石毛尖等系列名茶,但与湘阴兰岭茶、岳阳洞庭春茶、福建红茶、贵州普洱茶等相比,则显得名声不响,规模不大,走出湖南基本无人问津。加之茶叶加工设备陈旧老化,加工技术水平低,导致茶叶品质低劣,市场价格偏低。2008年,我市茶叶产值仅7500万元,不到高峰时期的一半。绿茶价格一般在10-20元/斤之间,名优茶价格也只有150元/斤左右,砖茶价格更是低于2000元/吨,茶园平均产值只有300-350元/亩。而湘阴兰岭的绿茶价格卖到了50元/斤,品牌茶兰岭毛尖更是高达300多元/斤。与我市紧邻的湖北羊楼司的字牌青砖茶销售价格高达6000元/吨,其茶园平均产值均高于3000元/亩。湖北的英山县和浙江的绍兴等地茶园产值更是高达5000元/亩。

 

      3、砖茶质量不高,信誉下降,市场日趋萎缩。我市作为全国边销茶定点生产县(市),砖茶在北方茶叶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但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我市一些砖茶生产厂家急功近利,大量生产劣质产品,相互压价,倾销市场,导致我市砖茶在边疆市场声誉日下, 市场占有空间日渐缩小。原来我市占有青海市场的80%,新疆市场的50%,现在在两省(区)的市场占有率均低于40%。与之相反的是,我省益阳等地却抓住机遇,以良好的质量赢得了市场信誉,销售量迅速扩大,大有超过我市之势。

 

      4、企业经营困难,亏损严重,纷纷破产倒闭。我市原有边销茶定点生产厂家21家,近年来,由于市场疲软,价格低迷,已经有长春茶厂等5家企业倒闭,亏损额在1000万元以上。临湘茶厂作为省茶叶集团总公司下属企业,是我市茶叶经营的主体,生产高峰时期达到了年产12万担的规模,效益十分可观,现已负债2155万元,处于破产解制境地。     

 

      5、人情茶泛滥,市场越做越小。我市茶叶由于近十多年的松散管理,致使种茶比较效益低,茶叶生产逐渐滑坡。高档名优绿茶销售中 人情茶泛滥,三无产品、劣质产品冲击市场,严重影响了临湘优质茶的生产与销售。砖茶制品则钻进了低价劣质,无序竞争的怪圈。使临湘茶叶市场越做越小,市场份额不断减小,直接影响到全市的茶叶生产,致使茶农无利可图,茶园无人管理,茶厂微利经营,产供销形成恶性循环,使谈茶必言临湘慢慢淡去。

 

      二、主要原因

 

      1、茶叶生产比较效益偏低,茶农生产积极性受挫。一是茶叶市场收购价格偏低。以老茶为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茶收购价为0.60-0.90元/斤不等,现在仍未超过1.00元,涨价幅度微乎其微。相反市场上的猪肉、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价格都上涨了10倍以上。二是茶叶生产缺乏政策扶持。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茶叶在政策、资金、物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促进了各地茶叶产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家对退耕还林和粮食生产实行补贴,而对茶叶生产却完全实行市场化,不给予一分钱的补贴。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农民种茶的积级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导致了茶农伤茶和毁茶现象的不断发生。据调查,目前,全市有30%的茶园全年没有进行过一次培育管理,有20%的茶园种上了茶叶厌耕作物。由于生产比较效益低,加之缺乏政策扶持,导致茶园培育管理和投入严重不足,这是我市茶叶产业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

 

      2、砖茶行业竞争无序。近年来,各地看到砖茶生产经营有利可图,纷纷重复建厂,产品一时供大于求。为了低价倾销,只得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恶性循环,致使整个砖茶生产销售市场混乱。这样不仅损坏了砖茶的品牌信誉,而且导致了外来非茯砖茶原料的大量涌入,使得本地正规黑毛茶价格走低,普遍出现卖难,严重影响了茶农收益。

 

      3、茶叶产业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品牌和规模。一方面,茶园分布松散,不便于管理和改造。全市20个乡镇(办事处)有19个均种植有茶树,且大都品种单一,植株松散,管理粗放,形不成规模,不利于低改和集中连片发展。另一方面,加工厂家众多,技术含量不高,难以形成品牌。我市茶叶加工厂家多达200多家,大多为季节性生产,且生产经营分散,缺乏品牌创新意识,特别是茶叶采摘仍留在手工采摘阶段,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加上制作方法落后,产品外形不美观,因而很难创出品牌。此外,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力量作支撑,已创立的白石毛尖等品牌也是昙花一现,很难长久保持下去。

 

      三、发展优势

 

      1、自然(生态)优势

      临湘有着适宜茶叶生长的海拔高度、降雨量、温湿度、土壤条件,特别是高山多云、土壤腐殖质含量丰富、日夜温差较大的高山茶区,所产茶叶持嫩性强,内含物十分丰富,氨基酸含量高,成品茶以条形壮实、滋味醇厚耐冲泡、香高而持久为特征。

 

      2、品质(品牌)优势

      临湘绿茶和砖茶作为本市茶业的两大主要茶制品,因其品质优、产销量大而享有较高声誉。临湘现有明伦茶叶有限公司、高山茶叶研究所、示范茶场、白石茶场、白石毛尖茶叶有限公司、五星茶场、儒溪茶场、五里乡茶场等均是生产优质高档名茶和普通绿茶的优势原料生产和加工企业。全市有永巨茶业有限公司等大小砖茶厂11家,其加工规模在全国是居首位,年生产能力近30万担。近十多年来,全市加工企业的名优绿茶和黑茶的产销量一直保持在20万担以上。可惜的是:黑茶原料有17万担左右靠市外运来补充。茶香味浓、经久耐泡的临湘炒青是国家炒青湘绿的基准样茶。九十年代前,一直是长沙茶厂、湘潭茶厂及陕西平利茶厂争着要、抢着运的绿茶产品,直可谓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市高档名优茶在国内外茶产品评比中屡屡获奖。白石牌白石毛尖、春芦牌千针芦笋被评过省优质名茶;1989年,中茶牌茯砖获亚洲及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九十年代后期以来,龙窖山牌高山雀舌连续9年获湖南名茶评比金、银、优质奖,2004年和2006年还在全国名茶评比中分别获银奖和优质奖;2007年,明伦牌明伦春芽获中国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洞庭牌青砖获全国紧压茶华茗杯金奖。

 

      3、市场机遇

      近几年来,国际国内茶叶饮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茶叶已成为世界饮品之王。茶叶的综合利用、美容保健、茶叶食品等新产品不断问世。可见,茶产业是一个大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2008年全国乃至世界掀起了黑茶(青砖、茯砖)消费热潮,安化县抓住这个机遇,争取国家、省市及大财团的投资,安化茶产业一片繁荣,从而使茶农、茶企业、县财政获得了共赢的新局面。安化和临湘是黑茶生产规模等同的两个县市,安化今年在茶产业发展上投入过亿元,而我们临湘还无动于踪,所以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千万不要错失这个千载难遇的黑茶发展机遇。

 

      4、政策机遇

      今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很显然,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会不断加大,这对我市茶叶恢复和发展是一个极好的机遇。2006年临湘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茶叶优势产业区域县,我们只要有茶叶科学发展的计划和真正的好项目,国家两部就会大力支持。2008年临湘又被国家正式列为第四批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市。此项目只要验收通过后,国家每年将有300万以上的无偿扶持。

 

      四、对策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高标准建设优质茶园示范基地。一是要着力进行茶园低改。要以现有的0.3万亩优质茶园为基础,以白石茶场、示范茶场等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茶园为示范,引进桃源大叶等适宜高档茶和绿老茶兼制的优良品种,按照机械化采摘和剪枝的要求,以每亩5000株的标准合理种植,带动全市传统茶园分期分批改造,力争做到改造一批,成功一批,受益一批。二是要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茶基地。按照我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在文白、龙源、壁山、忠防等无污染山区新发展一批良种茶园。力争到2010年全市茶园良种率达到30%,到2015年达到70%。三是要千方百计筹集改造资金。我市茶叶已被列入全国优势产业带发展项目,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推动全市茶园低改。同时,要象湘阴兰岭茶厂一样,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扶持,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也可以按照国家政策安排,争取农业发展银行资金用于茶叶龙头企业建设。

 

      2、打造和保护好茶叶品牌,拓展茶叶增收空间。品牌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没有品牌就没有效益。我市在实施茶叶品牌战略上,要重点培育壮大高山雀舌千针芦笋白石毛尖临湘炒青洞庭春意牌茯砖茶等几大品牌,要加大广告投入,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要对产品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形成规模,扩大市场影响力,实现品牌效应。

 

      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探索茶业科技推广的新模式,促进茶叶种植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科技成果与茶农和茶叶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全力推广科学制茶、机械采摘、产品开发、茶叶深加工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茶叶生产环节,要按照茶叶生产标准体系,指导茶农组织生产,要大力推广机械采摘和剪枝,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确保茶叶品质。在茶叶加工与品种开发环节,要引进新的加工设备,加强工艺革新,推广真空包装,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着力开发保健茶、高档茶和茶多酚等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种,努力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益。

 

      4、挖掘茶文化:历史悠久的龙窖山茶文化与聂市茶文化在省内外都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永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大海深有体会地说:三类企业卖产品;二类企业卖品牌;一类企业卖文化。正因为永巨的洞庭牌黑茶与聂市茶文化的有机结合,加之近几年来工艺礼品砖的开发,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所以任凭茶叶行情的变化,而永巨一直是产销两旺。临湘市高山茶叶研究所近十多年来开发的龙窖山牌高山雀舌,既注重了品牌的产品质量,又有机地结合了龙窖山茶文化元素,故产品销售看好,并逐步受到省内外专家与消费者的好评。我们临湘有龙窖山与聂市茶文化的两大基石,应努力挖掘和继续收集整理具有临湘地方特色的茶歌、茶舞、茶诗、茶联,编排茶文化节目,组建茶艺表演队,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临湘茶文化,从而有效地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5、加大政府、部门灵活运用政策的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要用活政策,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纵观省内外茶叶产业发展强劲的县市,都是将国家政策灵活运用。如我省石门县、桃源县、安化县都将茶产业发展纳入了农业综合开发笼子,同时也将发展新式良种茶园列入国家退耕还林项目进行补贴;长沙县每新建一亩高标准良种茶园在国土造地费中补助1000元。我们临湘应学习他们的经验,制定和落实好茶叶产业化促进政策,整合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投、财政贴息、项目倾斜及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国土造地补贴等形式来扶持和加快茶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