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资讯 >> 黄茶联盟 >> 内容阅读

利益共享显活力科学发展谋多赢—保靖黄金茶产业开发情况介绍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0年09月12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保靖县地处湘西武陵山脉中部,全县辖10镇6乡,总人口29.1万人,总面积1746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山地地貌。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我县农业产业化得到蓬勃发展,农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以与湖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建立县所合作为契机,积极探索政府+科研院所+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新模式,把黄金茶特色产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南茶北果两大县域优势农业产业之一来重点培育。目前,黄金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种植户效益日益明显,多方共赢局面逐步形成,产业发展潜力更加广阔。现将我县发展黄金茶产业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黄金茶的由来和特点

 

    保靖黄金茶是我县自然生古老的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原产于我县葫芦镇黄金村。据《明世宗嘉靖实录》记载:明朝嘉靖十八年(1545年)农历四月,湖广贵州都御史陆杰,从报警宣尉司(今保靖县城迁陵镇)取道往镇溪(今吉首市)巡视兵防,途径保靖辖区的鲁旗(今保靖县葫芦镇)深山沟壑密林中,一行百余人中,有多人染瘴气,艰难行至两岔河苗寨,染瘴气人已不能行走,苗族向姓家老阿婆,摘采自家门前的百年老茶树叶沏汤赠与染瘴的文武官员服用,饮茶汤后半个时辰,瘴气立愈。陆杰十分高兴,当场赐谢向家老阿婆黄金一条(金条),还将此茶上报为贡品,岁贡皇朝帝君。从此时开始,该茶在市场上就有一两黄金一两茶的尊贵身价。一种自然生长在苗家深山之中的无名茶树,便有了黄金茶之名,该苗寨也因茶而名为黄金村。清《保靖县志》亦记载:清朝嘉庆年间,某道台巡视保靖六郡,路经两岔河,品尝该地茶叶后,颇为赞赏,赏黄金一两,奉为贡品。现该村仍有数百年生的大茶树。黄金茶是经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有性群体品种,属群体遗传,遗传基因复杂,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有许多具有特异性的优良单株,其氨基酸含量是其他绿茶两倍以上,水浸出物接近50%,加工的茶产品兼具香、绿、爽、浓的品质特征。经普洱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何士华先生考证,位于黄金桥的黄金茶古树属乔木型大叶类品种并与三千五百万年前的景谷宽叶木兰在物种遗传学上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因此,黄金茶是特色明显的珍稀茶树品种。她也因为拥有被陈宗懋、杨亚军、施兆鹏、彭继光、刘仲华、雷秉乾、包小村等著名茶叶专家称之为茶树品种的资源宝库山区农民致富的绿色金矿的至高赞誉,而更加倍受关注。

 

   二、黄金茶资源的发掘

 

    黄金茶茶树开花少,结实率极低,产籽量更少,同时因黄金茶内含物丰富,播下的非常有限的种子又倍受鸟类等动物的青睐,用种子繁殖十分困难。同时因苗区的交通和信息闭塞(黄金茶产区到2003年才修简易公路,至现在还只有农用车和越野车要趁河水不大时才能从河的中间经过),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茶树无性扦插技术才被传入和逐步推广。这些因素使黄金茶茶园面积一直很难扩展。

 

    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黄金茶树呈零星分布,面积号称50亩,实际茶叶收购总量不足50千克。在八十年代中期,黄金村先后进行过两次扦插试验,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均告失败。1993年梅花乡梭西村又试插了300千克的母本枝条,共剪取插穗10万个,分给10户农民扦插和管理,由于管理差异,成活率在28%75%之间,大部分成活率低。到1995年,全村黄金茶面积仅60亩。

 

    从1994年至今,黄金茶科技研究和产业开发在科学技术领域经历了三个代表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4年至2001年以张湘生、杨晓春、石建智、余国标、谭艳云、易强、向天颂等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解决了茶树无性扦插繁殖技术在黄金茶树上的成功应用与推广;第二阶段是从2001年至2006年以彭继光、杨耀松、杨阳、张湘生、刘谨慎、向天颂等为代表的科技人员通过对黄金茶的化学分析和品质化验,使黄金茶作为群体资源通过品种审定,对黄金茶产品加工开始了系统研究;第三阶段是从2006年至今,以包小村、张曙光、李健权、谭正初、王沅江、宁静、董利娟、张湘生、龙承先、彭继光、杨阳、郑宏发、汤宇、李赛君、王润龙、刘文武、向天颂等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对黄金茶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选育和保护代表性资源269份、繁育茶苗2000多万株,对黄金茶适制性开展了系统研究,打通了黄金茶快速产业化规模发展的通道。

 

    从1996年开始,黄金茶基地面积开始了快速发展。我县扶贫开发办等有关部门积极投入资金,县农业局专门组织了人力、物力,在黄金村实地蹲点指导,应用和推广无性扦插技术大力繁育黄金茶苗。至2006年底黄金茶无性系茶园面积就达到了4100多亩。黄金村也成为了保靖县十个小康村之一。

 

    从200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换技术、以资源换资金,并于2007年与湖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了《黄金茶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县所合作协议》,以此为契机,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系列产业政策,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整合了人力和资金,黄金茶产业迅速成长为当地的农业支柱产业,黄金茶基地面积至2008年已经发展到11600亩,并且正以每年5000亩的速度在新扩规范化高效黄金茶园基地,种、产、销、研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品牌知名度也在快速提升,产品价格快速增长,黄金茶供不应求。黄金茶产业迎来了飞跃发展的春天。

 

    三、县所合作推动产业化开发的主要作法

 

    县所合作为黄金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实现四出目标:一是出效益,5年内发展高效生态黄金茶园3-5万亩,亩产值7000元以上,新增农业产值2亿元以上;二是出茶苗,每年繁育茶苗2000万株,每年新扩基地5000亩以上;三是出品种,选育出3-5个国家级或省级特色茶树良种;四是出成果,争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或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实现四出目标,我们加强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黄金茶产业开发,将其确定为保靖县南茶北果两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把它作为吕洞山苗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产业来抓,明确了省茶叶研究所副处级党总支委员、挂职副县长李健权专抓黄金茶产业开发工作。今年2月,还成立了保靖县黄金茶产业开发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办公场所和工作人员,把县经作站站长、高级农业师龙承先提拔任命为办公室主任。同时,抽调了高级农业师张湘生等县内资深茶业专家为工作人员。一年来,州委书记何泽中2次到吕洞山区调研,省农科院党委书记何铁林、院长邹学校、副院长罗赫荣、郭宪等领导先后10多次到黄金茶产区调研,县委书记龙靖波、县长罗亚阳等县领导先后20多次到黄金茶产区调研或现场办公,省农科院人事处处长肖志扬、计划财务处处长张艺、省茶叶研究所所长包小村、书记张曙光等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

 

    (二)出台优惠政策。今年2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黄金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保发〔2009〕2号),《意见》具体明确了县人民政府对黄金茶产业的奖补措施,连续4年,每年捆绑资金500万元,每年新扩黄金茶园5000亩,农户按照技术规范新建黄金茶园,验收合格后每亩补助种苗和肥料费用1000元。每年再单独捆绑100万元资金引导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对茶叶企业参加省内外名茶评比每获得一项金奖奖励500010000元,茶叶企业通过绿色食品认证、QS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分别奖励5000元、10000元、20000元,在县内外每开设一家黄金茶专卖店奖励500010000元,通过著名商标或驰名商标认证分别奖励10000元、20000元等。《意见》具体明确:通过4年努力,确保建成高效、生态茶园3万亩以上,实现年产量750吨以上,产值2亿元以上。

 

   (三)搭建创业平台。为实现科技兴农的目标,搭建平台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基层去建功立业,湖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湘丰产业集团注入现金300多万元,在黄金茶核心区保靖县葫芦镇黄金村建成了建筑面积1500㎡的湘西最好的清洁化名优茶示范加工厂、建成了建筑面积500多㎡设施齐全的黄金茶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成了集中连片89亩千万株黄金茶种苗繁育这一湘西最大的茶苗基地,建立了由王润龙、刘文武、喻满金等11名常驻管理人员组成的黄金茶产业开发管理队伍,集中茶叶研究所各科研领域的30多名优秀骨干组成了黄金茶研究和开发专家团队。

 

    (四)扎实开展工作。一是抓技术培训。今年,先后深入到吕洞山区的夯沙、葫芦、水田两镇一乡组织茶农开展技术培训23次,培训茶农1200余人次,深入到90余户茶农茶园里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组织夯沙乡和水田镇150多名茶农骨干到葫芦镇黄金村现场参观学习2次,组织县茶叶办、夯沙乡、葫芦镇相关负责人到粤、闽、浙、皖四省考察学习,使茶农和骨干得到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机会,极大地提高了茶农科学栽培黄金茶的技术。二是投资建厂。在葫芦镇黄金村注入200多万元建立了目前全州最先进的茶叶清洁化加工厂。加工厂每天可加工出干茶1000多公斤,通过加工厂加工出的干茶极大地提高了市场价格,现在老百姓一芽一、二叶的散装毛茶销售价格就达600元/公斤以上,并且一直供不应求。三是建科技示范万元田。投资29.2万元,在夯沙、黄金、大岩三个地方建设了60亩科技示范万元田基地。四是办育苗基地。为扩大黄金茶种植面积,解决茶苗不足问题,在葫芦镇排吉村租地89亩建立了黄金茶育苗基地,基地可出圃茶苗1000万株以上,每年可以增加种植面积3000余亩。五是建立分工协作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按照政府促品牌、科研搞创新、部门抓规范、企业管流通、工厂保生产、农民靠基地的产业分工,建立上下联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现代订单农业新模式,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小规模经营和农产品大品牌建设的矛盾。六是创品牌。为培育和提高黄金茶品牌的影响力,在2008′中国绿茶高峰论坛会上,黄金茶一举获得金奖;今年3月,黄金1号茶树品种通过省种子管理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被评为我国优良绿茶资源;5月,黄金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一年来,在国内外参展、促销30多场次,在湖南影视频道快乐集结号栏目、湖南日报、湖南科技报等媒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报道20多次,同时,积极进行保靖黄金茶地理商标注册和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集中打造母品牌。

 

   四、初显成效

 

    一年来,黄金茶产业通过县所合作和政策推动,现已初步形成产业发展、茶农增收、企业获利和参与单位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多赢局面。

 

   (一)推动黄金茶产业快速发展。黄金茶种植面积由原来4000多亩,迅速发展到现在的11600余亩,黄金茶的种植范围由原来的黄金村扩大到现在的葫芦镇、夯沙乡、水田河镇两镇一乡的30多个村,直接从事黄金茶生产的茶农达1万余人。今年冬季110多亩苗圃待出圃茶苗1500多万株,两镇一乡农民正在积极开沟撩壕整地准备大力发展基地,从11月份至明年3月份以前可以再新扩基地5000亩;今年新建180多亩苗圃的茶苗到明年冬季按期出圃,将出圃茶苗2000万株以上,为黄金茶园基地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带动了茶农增收。发挥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从种茶、制茶、销茶层层把关,进一步提高了黄金茶的品质,黄金茶的销售由过去茶农求商贩,到现在商贩追茶农,茶农产品出现零库存,市场价格由原均价200元/kg增加到现在的600元/kg以上。同时由湖南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湘丰集团合资而成立的湖南保靖黄金茶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和经济促进作用,从去年3月以来仅一年半时间就给当地和茶农带来了约600万元的巨大收益,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投资建厂。2000㎡的建筑面积及相关附属设施在黄金村共投入建设资金210万元,促进了当地的农村建材销售和农民工增收。二是茶农卖鲜叶收入。去年3月以来湖南保靖黄金茶有限公司向茶农收购鲜叶共约26500kg,支付茶农鲜叶款约185.5万元。三是茶农卖枝条收入。湖南保靖黄金茶有限公司已经建成黄金茶苗圃基地89亩,每亩需要枝条约700kg,当地枝条高达9元/kg,共支付茶农枝条款约56万元。当地黄金茶种植大户戴八金今年向育苗基地卖枝条近5000kg,仅枝条收入就达4万多元,加上茶苗收入12万元和茶叶收入14万元,今年收入高达30万元。四是茶业务工收入。该公司雇佣当地劳动力加工茶叶,育苗基地整理土地、扦插茶苗、根除杂草等,已经支付给老百姓的劳动力工资就达120多万元。其中当地农民龙清聪夫妇仅帮该公司育苗基地整地、扦插、除草等,年收入就在2万元以上。五是出租土地收入。黄金茶公司育苗基地租赁土地89亩,每2年一个租期按1200元/亩,已经支付租金10多万元。当地农民龙清灿一家出租田地3亩,租金收入3600元,加上老俩口在黄金茶公司做点力所能及的临时工,年收入就达1.5万元。

 

   (三)公司获利。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保靖县达成共同开发黄金茶产业协议后,与湘丰集团合资成立湖南保靖黄金茶有限公司,通过成立公司、投资建厂、示范带动、建立育苗基地、收鲜叶加工和产品销售等,也得到了较好的回报。从近期看,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56万元;厂房、科研办公楼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及89亩苗圃基地的建设,可以预见资产升值约100万元。从长远来看,茶农今年新扩黄金茶种植面积3至4年采收后,可增收3000多万元,同时,建成的60亩科技示范万元田,预计2012年后每年可获利60多万元以上。

 

   (四)参与单位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县所合作一年多以来,吕洞山产业空白村、甚至产业空白乡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还,农民从优势特色资源的产业开发中尝到了甜头,明确了思路,攒足了脱贫致富的干劲,从淳朴的苗区人民对相关产业工作人员乡情浓郁的迎来送往中,他们对政策的拥护,以及对党和政府的关怀之感激已经溢于言表。从干群谈话中经常流露的对省农科院茶科所的尊重、溢美之词中,很容易感受到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黄金茶产业开发中的生产力作用被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五、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保靖县委、县政府领导把黄金茶产业开发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为保证黄金茶产业开发顺利开展,成立了专门机构,捆绑了2000万以上资金用于黄金茶产业开发。

 

   (二)分工合作是根本。产业链各环节的各个主体均具有特色明显且相互不可替代的的比较优势:老百姓有丰富的剩余劳动力和土地,工厂有标准化的规模产能,公司有广阔的销售渠道,科研院所有系统的科技支撑和信息平台,政府有丰富的资源和有力的行政引导。只有实施整体一盘棋的社会化分工协作,实现各主体的潜能和优势的充分互补,黄金茶产业才能很快做大做强。

 

   (三)利益共享是源泉。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在市场机制下,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农户在农业产业化开发中各司己长,结成最紧密的产业链利益合作关系,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只有实实在在达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科研院所出成果、政府部门的富民措施得以充分实现的效果,才能最广泛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农业产业化才能最大程度实现长效持续科学发展的目标。

 

 

   我们相信,以县所合作为契机,保靖黄金茶产业的开发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参会的各方领导及专家和各兄弟县市的关心帮助下,通过扎实工作,积极创新,在不久的将来,黄金茶产业必将成为我县广大人民群众致富的优势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