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经销商的寒冬 消费者的暖春》评论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09年04月17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普洱茶只是茶叶大观园中的普通一员——《普洱茶:经销商的寒冬 消费者的暖春》评论 | |
发布者:http://www.zgmcw.cn/ 发布时间:2008-12-22 | |
【中国名茶网声明:网友投稿系个人意见,其观点与本网立场无关。】
点评者:宁理
普洱茶的狂热已经过去,现在回头看看,那是
一场多么离奇的闹剧,有些经销商疯了,有些生
产者疯了,有些消费者疯了,有些云南茶叶专家
疯了,有些云南政府官员疯了。一种少数民族喝
的低档茶一夜之间成了宫廷宝贝,一个下层贫民
摇身一变成了皇家贵族。普洱茶的泡沫吹破以
后,一切回归理性,爱喝普洱茶的还是会喝的,
有人喝就有人经营,有人经营也就有人生产,有
人生产也就有人研究。普洱茶只是茶叶大观园中
的普通一员,价廉味尚可,喝它的也只是收入较
低的平民,有钱人还是要喝中国十大名茶的,如
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中国名茶网发布
【附录】
普洱茶:经销商的寒冬 消费者的暖春 作者:张帆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2457期 日期:2008-12-09 从茶农家积存到茶叶批发市场,普洱茶大量库存牵制茶叶生产和市场售价。销售压力降低经销利润,普洱茶高性价比惠飨消费者。
销售员懒得雇,茶店当仓库
12月4日,强冷空气导致的气温骤降令每一个人体会到了今冬逼人的寒意,而对于普洱茶经销商来说,他们对这刺骨寒冷的体会要更加深刻。北京马连道茶缘茶城,50平方米的天昊茶店里满是捆扎成件的普洱茶,既没有顾客也没有售货员。这家茶店的老板,目前身在昆明的老吴依旧为积压的普洱茶而奔波着:“茶缘一个月的租金5000元,租约是按年签的,压在那的普洱茶有30万元,现在我也懒得雇售货员,全当是仓库了,如果有人要,10万元我就出手。”据老吴估计,最近两年内普洱茶市场回暖到2007年初的水平还很难,这也就意味着这笔30万元的资金2年内彻底被套牢了。事实上,老吴手上积压的普洱茶远不止北京这一点儿。
高进低难出,专营不再专
像老吴这样情况的茶商并不在少数,在北京马连道茶缘茶城就至少占到1/10。2006年,普洱茶圈子里流传有这样一句话:“有钱拿不到货,有货就赚钱”。2006年夏天,一批像老吴一样的经销商把资金投进了普洱茶,不到一年的时间,普洱茶市场开始显现退热的趋势。无论是中小品牌,还是“大益”和“中茶”这样的大品牌都受到了影响。“进货时中档的勐海普洱茶60元/饼-70元/饼,批发价5000元一件,84饼,33公斤。而现在昆明的售价在2000元左右一件,即便如此,普洱茶仍然难以出手”,老吴说。今年8月,记者在云南昆明、大理、丽江的旅游景区看到,标价5元/饼的非知名品牌普洱茶随处可见,却少有人问津。
2007年4月,上海大宁茶城开业之初80家普洱茶专营店入驻,如今,已经有20家撤出了市场,其中不乏在2007年红极一时的品牌如“六大茶山”、“兰茶坊”、“龙润”。该茶城总经理叶应春告诉记者,目前很多普洱茶的专营店因资金流通不畅,欲以茶抵租。而仍在经营中的普洱茶专营店也转向综合销售,把铁观音、岩茶等茶叶品种和茶具等补充进来维持生意。据了解,北京、广东各大茶城、茶叶批发市场,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销不定产,茶农也为囤茶难
2007年,曾有业内人士做过这样的分析,茶价过高,必然导致过量生产,普洱茶大量积存。随之而来的是茶价下跌,制约普洱茶生产。今年10月,云南省政府、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云南省茶叶办公室进京召开新国标《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发布会,云南省茶叶办公室主任杨善禧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今年云南毛茶总产量预计16.3万吨,与去年相比,减少了7000吨左右。目前毛茶均价为每公斤15元,比去年每公斤减少了36元。今年茶鲜叶平均价格为每公斤两元,仅为去年的1/4”。
价高未必富农,价低却的确伤农。老谢是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茶农,接通记者的电话时他正在和几个邻居做橡胶。2007年,他和家人在自有的50亩茶园采摘和收购的毛茶总共有10吨,而今年的秋茶他和邻居几乎都没有再采,而且据他说,明年春天也不可能去采了。因为现在茶农每家家里都有几吨到几十吨的毛茶囤积着卖不出去。走在勐腊的公路上,两旁都是未经采摘的茶树。“2005年,这里的台地茶毛茶60元/公斤,而今年春天每公斤只有六七块钱,到了秋天,干脆没有人来收了。”而且,老谢担心明年7月-8月的雨季,家里存的毛茶如果卖不出去,在潮湿的条件下毛茶储存更是大麻烦。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按照目前普洱茶的总体积存量,即便2009年全年茶农不再采摘,也有足够的茶叶可以供应市场。换言之,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普洱茶的大仓库,因为从茶农的家里到批发市场和零售商店都成了普洱茶的仓库。
逆势不愁卖,潮落方见好品牌
寒冬并非是所有人的,转回市场,依然可以看到些许春意。上海市大宁国际茶城总经理叶应春介绍说:“并不是谁家的普洱茶都卖不出去,尽管茶城普洱茶总体销售额明显较之去年大幅下降,不过,大益的普洱茶就不愁卖。今年由我代销给上海几家银行的大益普洱茶就有几十万元。我不是大益的经销商,但是客户点名要这个牌子。”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广州茶博会上,大益集团总经理邓增永曾报100余万元销售额。报道一出,就有业内人士质疑是否属实,但熟悉行情的各地批发市场负责人并不以为奇。据经销商介绍,之所以“大益”的普洱茶逆势走俏,主要还是该品牌形成了良好的信誉度。“大益”没有受到这股普洱茶寒潮的影响吗?当然不会,尽管与往年相比今年产品总产量没有明显下降,但利润还是减少了。由于经销利润在茶叶大量库存积压的压力下不断降低,甚至许多茶商亏损销售,目前市场上的普洱茶比之其他茶叶品种,价格已经处于中低水平。因此小品牌的低价优势削弱,不再对消费者具有吸引力。一些大品牌的失宠,经销商则这样解释:“中茶公司的普洱茶仿冒品太多,消费者也不敢相信。”叶应春坦言,他也曾代理过小品牌的普洱茶,虽然亏损不多,不过再做普洱茶,他一定会选信誉好的大品牌。
中国黄茶网 (www.yyzzt.com)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394788665@qq.com hmp215@163.com 岳阳市茶叶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大道市人大办公楼13楼 联系方式:0730-8788591 湘ICP备11001987号 版权声明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岳阳连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