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专家团队 >> 专家讲座 >> 内容阅读

第五讲 岳阳茶业诗话(赵丈田 陈奇志)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8年06月03日   作者:   来源:中国黄茶网      中国名茶网www.zgmcw.cn/   浏览次数:

 

 

作者:赵丈田 陈奇志     

 

     岳阳黄茶是一个不朽的题材,产地风光、名茶韵味、茶俗风情,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岳阳茶诗,它是历史的见证,珍藏于中华茶文化的宝库里;它是娇艳的花朵,绽放在百花争艳的诗歌园地中。

(一) 茶园诗话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刘禹锡、齐己均多次游过君山,并在君山饮茶作诗。诗人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君山和灉湖风光,赞颂了岳阳之茶。李白有“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的绝句。刘禹锡则把君山岛描绘成“白银盘里一青螺”;他在离朗州(今常德)经岳州(今岳阳)去长安时,在岳州写有这样一首诗:

生拍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唐代齐己诗《送中观进公归巴陵》云:

昼雨悬帆黑,残阳拍岛红。
应游到灉岸,相忆绕茶丛。

“灉岸”即灉湖沿岸,范围大体相当于今日的岳阳楼区、岳阳南湖风景区和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唐代贡茶“灉湖含膏”的产地。唐代时这里漫山遍野都是绿色茶园。“灉湖含膏”是岳阳黄茶的前身。


明代诗人谭元春1586-1637,慕名来到岳阳,驾船三十里,前往君山汲柳毅井水烹茶,并题诗《汲柳毅井水试茶于岳阳楼》三首:

湖中山一点,山上复清泉。
泉熟湖光定,瓯香明月天。

不风亦不云,静瓷擎月色。
巴丘夜望深,终古涵消息。

临湖不饮湖,爱汲柳家井。
茶照上楼人,君山破湖影。

 

柳毅井,位于二妃墓西侧,通过一条石铺小道到井边,井水清澈甘甜,常年不息,据说就是柳毅传书的地方。
清代李大珩《游灉湖寺》诗云:

南湖一片水云封,古寺来游策短筇。
山扫峨眉当户淡,雨梳螺髻隔江浓。
黄翎初试春前茗,白鹤犹巢旧日松。
闲掬井泉心可洗,烟林袅袅送疏钟。
筇(qing),竹子。黄翎:即黄翎毛,岳阳古茶名。这首诗描绘了古北港黄茶产区的风光。


清代诗人高爵尚的《洞庭竹枝词》,也是描写茶园景色的。诗云:

雨前雨后采茶忙,嫩绿新抽一寸香。
十二碧峰春色好,一时收取入筠筐。

傍城村舍两三家,门对青山正不斜。
好比阿侬头上髻,朝朝波面照菱花。
这首诗描写雨后采茶的乐趣,同时也描绘了岳州茶区的风光,诗中有景,景中有人,出神入化地描写了君山少女雨后采茶的动人情景,历历如绘,呼之欲出。阅后使人如身临其境,心旷神怡。

 

岳阳黄茶产区,最美在春天。王自成《采茶迎晓》诗云:

谷雨前忙是采茶,纤纤巧手摘春芽。
绿云晓雾花衣绽,丛里时飞笑语哗。

 

采茶时节茶园美极了,那一片片的茶山碧绿如染,青翠欲滴。那采茶姑娘,身着艳装,面带笑容,似鲜花,含苞欲放;似嫩芽,生机盎然;似云朵飘然而至;似彩霞,火红一片。难怪诗人刘禹锡有如此的描绘:“何处人间是仙境,春山携妓采茶时。”


黄去非咏君山黄茶产区:

水色晴光映碧螺,风轻雨润得天和。
君山自是宜茶地,千载相传纳贡多。

 

陈先知吟北港黄茶产区:

昨夜东风雨转晴,过桥采叶气清新。
乍来少妇知多少,难与天仙辨假真。
三月繁花红胜火,双溪流水韵如琴。
寻芳何必奔他处,就近能看一样春。

 

陈奇志咏北港黄茶产区:

遍地珍丛绿染匀,南湖云雾隔扬尘。
溪横水涨疑无路,犬吠鸡鸣确有村。
但乞卢仝茶七碗,何须李白酒三樽。
沿途莺啭花含笑,却喜芳郊占尽春。

(二) 名茶诗话
唐代诗人齐己《谢灉湖茶》应是最早咏颂岳阳黄茶的诗,诗云:“灉湖唯上贡,何以惠寻常?”灉湖含膏为唐代贡茶,香高味浓,的确不是寻常饮品。


清代万年淳《君山茶歌》,描写了君山茶的品质,而且也点明了进贡的朝代。茶歌云:

君山之茶不可得,只在山南与山北。
岩缝石隙露数株,一种香味那易识!
春来长在云雾中,造物珍重供玉食。
李唐始有四品贡,从此遂为宋令职。


……
清嘉庆己未年进士彭昌运的一首诗,也是一首绝妙的咏茶诗。

君山佳茗冠吾乡,风味多惭晚始尝。
嫩绿饱含螺髻色,清芬全是苣兰香。
争看芽叶开缄急,戏斗旗枪趁火忙。
老病生涯甘淡泊,一瓯先喜润枯肠。

这首诗,明写茶,实写己,作者以茶为题,借题发挥。诗中有名茶评点,有饮茶感受,有情有景,有喜有悲,实为咏茶名篇。


从台湾回到大陆的马壁教授,登上雄伟的岳阳楼,感慨万千,当他品尝到君山银针时,心情激动,热泪盈眶,当即赋诗一首。

茶是君山好,中华第一流。
龟蛇春酿熟,胜醉洞庭秋。

 

方授楚和马壁教授诗一首,歌颂了天涯赤子热爱祖国的赤诚胸怀,也同时描写了君山茶:

为探君山胜,载酒泛中流。
若赏洞庭月,还期霜叶秋。

吟咏君山茶的诗词达数百首之多,这里摘录几首,以飨读者。


潘基质诗《赞君山毛尖》云:

炙灼清泉一盏开,浮沉银蕊带青来。
醇香不似人间物,疑是娥皇素手栽。

作者的这首诗,把茶与水紧密地联系起来,那泉水冲泡的君山茶,其香味似乎不像人间之物,难道茶树真是娥皇女英栽种的吗?看来,这位作者是一个品茗的行家。


刘国良诗《咏君山银针茶》云:

热炽铜壶水细斟,龙泉晶盏泡银针。
灵山毓就杯中叶,直立升沉傲古今。

 

刘国良的这首诗,是告诉人们如何冲泡与品饮银针:水壶宜用铜壶,茶水宜用泉水,再配以上等银针茶叶,才能直立杯中。刘国维和诗:

且煮清泉慢自斟,沉浮杯底羡银针。
虽经泡浸身尤立,留得芳名说到今。

如果说《咏君山银针》是讲冲泡方法,那么作者的这首诗,就是如何去品,品茶不仅要有艺术,而且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您要品茶,先品味这首诗作。


唐先哲《题君山银针茶》诗:
春水一湾扑鼻香,绿华方寸舞霓裳。
怡神爽口先无我,心不沉兮胜老庄。

这首诗,上句写茶,下句写人,名茶与人品浑然一体,这也是作者的自我陶醉、自我描绘。


王自成诗《与台湾窗友君山品茶并赠银针》云:

沸水冲开嫩绿芽,银针上下竖游丫。
沁心最是龙涎液,消渴偏宜雀舌茶。
羽客朗吟堪解酒,仙娥漫舞采流霞。
传杯共话名山茗,分赠乡情到海涯。

 

咏君山名茶
朱茂松
情满洞庭春,冰壶一片心。
至今思陆羽,作育此奇珍。

 

君山银针,芽壮多毫,冲泡时芽头直立于杯中,如群笋破土,部分芽头上下沉浮,称为“三起三落”,历为古今赞誉,很多诗人为之吟咏,如:
君山茶
刘新华
玉笋亭亭立,满湖春意浓。
清芬灵秀气,尽在此杯中。

 

赞君山银针
芦 笛
三上又三下,巧手弄新芽。
洞庭风物美,最是君山茶。


银针茶
刘大特
浅斟细酌品名茶,无愧银针四海夸。
未饮清香涎欲滴,三浮三落见奇葩。

 

咏君山银针
崔国强
君山自古产佳茗,色味形香誉满京。
国际荣登金榜后,世人无不动茶情。

 

题君山银针
邱创业
银针细条茸茸尖,清香可口味色鲜。
乾隆见茶夸三分,洞庭聚集白鹤争。

 

巴陵春黄茶是古“灉湖含膏”的传承,陈先知《咏巴陵春黄茶》诗云: 

唐宋含膏妙绝伦,贡茶演变巴陵春。
前朝仅可供王室,近岁还能运港深。
难怪高层皆圣手,原来前世是神人。
欲寻基地在何处,绿水青山远隔尘。

 

胜峰黄茶远近驰名,黎华堂《题华容县胜峰茶》诗云:

鄂湘边界胜峰茶,暖气春风吐绿芽。
晨出提篮穿白雾,晚归带笑映红霞。
一盅品味能増寿,四海经营可富家。
远近驰名人喜饮,车装船运到天涯。

  (转载或使用该文档时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