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比锡地处欧洲东西和南北重要商路上, 1015年作为要塞首载于史籍。1160年建市。从中世纪起成为商业中心,19世纪现代工业开始发展,20世纪初为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
莱比锡博览会已成为欧洲各国商品交换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博览会的大部分设施被毁,商品交流一度停顿。战后在1946年又恢复举办。莱比锡博览会的展室面积共达35万平方米,每年举办两次:3月份的春季博览会,以工业产品和综合性产品为主;9月份的秋季博览会,重点展出轻工业品和各种消费品。 世界上第一届样品博览会(1895)和第一届技术博览会(1918)就是在莱比锡举行的。如今在莱比锡,你可以看到一个这样的标志,2个大写的M重叠在一起,这是“样品展览会”的象征。莱比锡有一个别名——“博览会之母”。
工业以机械制造业为主,生产印刷、农业、纺织机械和精密仪器。还有化学、电子、纺织和皮革等部门。中南部重要的铁路枢纽。有铁路通往柏林、德累斯顿以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联邦德国。科学文化名城,设有卡尔·马克思大学(建于1409年,1953年改现名)及音乐、戏剧、美术、体育等学院和萨克森科学院、地理与大地生态学研究所等。拥有各类图书馆250个,最大的为德意志图书馆(1912年建)和欧洲最大的教育图书馆──科曼尼斯图书馆(1871年建)。有列宁博物馆和季米特洛夫博物馆等。具有 800多年历史的莱比锡国际博览会每年春、秋两季在此举行。1955年起每年举行一次新闻纪录短片电影节。市内有12世纪圣托马斯教堂和16世纪市政厅等建筑古迹。市区以卡尔·马克思广场为中心,街道呈环状-辐射状结构。西部为工业区,南部为行政机构和服务业分布区。
莱比锡还是一个有名的“书城”。早在15世纪初,这里已是德语地区的出版印刷中心。印刷出版业渊源甚早,1481年第一本活字排版的书在此问世,500多年来一直是德国印刷出版业中心。全市有 100多家印刷厂,38家出版社,占全国出版社总数的一半。市内书店林立,素以“书城”著称。
莱比锡是著名的音乐之城,1743年就建立了德国最早的大型音乐厅。伟大的作曲家巴赫,他曾在市内的圣托马斯教堂工作,他的《圣乐》和《耶稣受难曲》就是在莱比锡首演的。巴赫精心培养的托马斯合唱团至今在世界上声誉不衰。1843年,又一位杰出的音乐家门德尔松在这里创办了一所音乐学院,并亲自担任院长。为了纪念他,人们把这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学校命名为门德尔松音乐学院。著名的格万特豪斯交响乐团,已有200多年历史。莱比锡的居民十分酷爱音乐,差不多都会拉小提琴等乐器。这里是德国音乐会的发源地。夏天的时候总会有很多露天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