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不少茶诗茶联。以茶入诗词,风格独特充满浓厚生活气息。
《红楼梦》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回前诗有一首,其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消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以茶暗示贵族之家的贾府不配有更好的命运,“茶尽”、“香消”犹同云“运终数尽”。
第二首回前诗见于甲戌本第8回,诗云:“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诗中的“凤髓”即指名贵的茶。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中表达了这个贵族家庭的豪富。
第17回中宝玉为潇湘馆中题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此联说烹茶鼎炉绿烟袅袅。窗下着棋指头生凉;而“闲茶”“棋罢”之后尚觉烟绿指凉,正是因为窗外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意在写竹子茂密幽深。
第17回宝玉蘅芜苑题匾额"蘅芷清芬",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蘅芜院里面是巨石数块,藤蔓处处,香草天然。春日将临,比喻少女青春正茂。不要醒,不要醒,就在这诗词歌赋的梦里过一生,跟这帮姐姐妹妹一起共度的好时光。
第23回,贾宝玉入住大观园“怡红院”之后所作的四首四时即事诗。
《春夜即事》云: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蛙声听未真。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自是小嬛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夏夜即事》云: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秋夜即事》云:
“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冬夜即事》云: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鹴衾睡未成。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女郎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这四首即事诗,是元妃省亲后回宫,下旨命贾宝玉与姊妹们入住大观园。他入主“怡红院”之后写下的,写的是他在大观园中一年四季的生活。
第一首写春日无眠的雨夜。夜深了,诗中主人公任凭床上的被子铺着,蚊帐挂着,而听着隔巷的更鼓了无睡意。无法入睡的主人听着窗外的雨声或灯光中看着窗外的雨丝而微感春雨的寒意,想着青春如春光般易逝,感叹这人生就象活在梦里一样,虚无飘渺。 蜡烛也有燃尽的时候,花开也有花谢的时候,人生短暂,青春易逝。 主人公还兀自在谈笑,但听其谈笑的丫环,却已经抱着被子睡着了。
第二首写夏日晚间他和他身边的女性,一起生活的小细节。刺绣的美女累了,和衣进入了梦乡。而笼子里的鹦鹉,却在呼茶唤水。窗子上明晃晃的月光,那是镜子反射的灯光。房间里云雾迷漫,那是鼎炉里的香烟缭绕。主人手中的茶杯倾斜了,杯中的茶,象荷叶上的露珠一样滑落地上而浑然不知。倚在玻璃门槛上良久,暮风转凉了,也懵然未晓。 主人卷起珠帘,卸了晚妆在近水有风的地方纳凉,饮茶或小酌几杯。
第三首写秋夜。宝玉所居的主室绛云轩,月光如水浸透了红色的纱窗,庭院中的石纹被青苔布满,仙鹤在上面安睡,梧桐的落叶飘落在井栏上,秋露打湿了栖息在上面的乌鸦。以鹤眠,鸦栖来反衬平日喧闹的 怡红院,愈加显出秋使人静。在这种静中,连妩媚都变得不动声色。倚槛望月的人归来,卸下了身上的饰物,在侍女的服侍下入睡。贾宝玉在家中饮酒不多,有时亦需出外会客宴饮,因酒醉而渴醒,让侍女为自己重新烹茶。
第四首写冬夜之景,清冷欲绝。整首诗是用极其轻软灵动的笔调,俯瞰大观园的冬天。大观园里的梅花竹子,和大观园喜欢梅竹的女子,在初雪的夜晚,夜不成眠。这样的夜晚,银装素裹,庭院里只看得见松树的影子。而让人最为心美的是,梨花满地不闻莺。细雪或者大雪无声,等到开门去看时,仿佛一地的白梨花,只是不闻春天的鸟叫。“梨花满地不闻莺”,既写出了雪的温柔沉静,又说出了此时空气清和,如同初春。适合了大观园典雅的江南园林的特征,那是一地的梨花呀,让人心驰神往。在这首诗里,冬天如同童话。黛玉湘云,有竹子和梅花,虽然有雪难眠,但是还没有到命运的转折点。一切都在温柔的雪里,如诗如画。
第76回,黛玉、湘云相对联句,情调凄清,犹如寒虫悲鸣。后来妙玉听到截住,于是三人同至拢翠庵,现烹茶,由妙玉续完所剩十三韵,其中有句:“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言倦,烹茶更细论。”
诗情只为饮茶多,《红楼梦》中以茶入诗,尚不止上面引录的这些。这些茶诗体现了钟鸣鼎食人家的闲适,诗礼簪缨阶层的清雅。茶以特有的清香、色泽、醇美陶冶了大观园才子佳人的艺术情趣和审美品位,那一杯一盏的浓浓的世界里,潜藏着多少浓浓的诗意;那一枝一叶绿色芳香中,顿生起多少脱俗与飘逸。茶与诗的联姻,那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秋波对接,心灵感悟与艺术才情的双向沟通;一种宛如尘世外的舒展愉悦,一脉生命潜流中的幽静雅谧。茶诗是出水芙蓉,凌波仙子,为《红楼梦》一书增添多少情趣,增添多少光辉[18]!
以茶入诗取的是茶的清新脱俗。才子佳人口中所吟心中所求的就是要忘俗飘逸。茶以它的清香、润彩和醇美,而被人们赋予了情高趣雅的品质。人们对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影射在一杯一盏中。
由上所述,《红楼梦》一书虽然不是以古代茶文化描写为目的,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茶的形象化、哲理化和普及化的进程。通过《红楼梦》这一文学艺术与茶文化交融的社会实践,作为客体的茶文化已经从越来越多的方面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而且范围日益扩大,形象逐渐丰满,充分显示了中国茶文化的深厚根基和非凡潜能。
这些咏茶诗、茶联把《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推向了高潮具有极大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