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饮茶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曹雪芹《红楼梦》中全面展示了作者所处时代的饮茶习俗。例如 “以茶待客”、“以茶赠友”、 “以茶祭祀”、“以茶论婚” 等等。
1、客来敬茶。“客来敬茶”是中国人待客的传统礼仪。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出现,唐宋时期已成普遍习俗。宋代杜耒《寒夜》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生动表现了“以茶待客”的习俗。
《红楼梦》中写“客来敬茶” 的地方较多,从第1回起就有甄士隐命“小童献茶”招待贾雨村;第3回写林黛玉到王夫人房内,“丫鬟忙捧上茶来。”第13回写太监戴权上祭,贾珍“让坐至逗峰轩献茶。” 第18回写元妃省亲大典时的献茶之礼;第19回上元节袭人告假回家,贾宝玉和茗烟来到袭人家中:“宝玉见房中三五个女孩儿,见他进来,都低了头,羞脸通红。花自芳母子忙着请贾宝玉上炕,又忙另摆果桌,又忙倒好茶……”可见无论是平日里还是节庆时分,茶都是必不可少的待客之物。第33回写贾政接待忠顺王府的人,“彼此见了礼,归坐献茶”。第41回贾母、宝玉等人到翠栊庵,妙玉冲泡各种名茶、使用陈年雪水、献上珍稀茶具招待。
这些都是“以茶待客”的风俗。
元妃省亲大典是最为隆重的以茶待客之礼。这位皇妃娘娘回归贾府时,礼仪太监请元妃升座受礼,顿时两旁奏乐声起,随即举行“茶三献”隆盛礼仪。每一次献茶都要叩头礼拜,三献之后,元妃随即降座,奏乐方止。
2、以茶馈友。在中国茶文化史上,以茶酒馈亲友,是一个良好的传统。白居易曾在《萧元外寄蜀新茶》诗中写到:“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诗中也有一首《谢兖州太守赠茶》诗,诗云:“此是蒸丁无上贡,何期分赐野人家。”这都是“以茶馈友”的例证。
第24回,写王熙风送暹罗贡茶给林黛玉,这是“以茶馈友”的具体描写。王熙凤去看望宝玉时巧遇众姐妹,正好林黛玉也在场。凤姐道:“前儿我打发了丫头送了两瓶茶叶去,你往那去了?”林黛玉笑道:“哦,可是倒忘了,多谢多谢.”凤姐又道:“你尝了可还好不好?”没有说完,宝玉便说道:“论理可倒罢了,只是我说不大甚好,也不知别人尝着怎么样?”宝钗道:“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凤姐道:“那是暹罗进贡来的。……你要爱吃,我那里还有呢。”
第26回,写宝玉给林黛玉送茶。丫头佳蕙笑道:“我好造化,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丫头呢。见我去了,林姑娘抓了俩把钱给我,也不知多少。”林黛玉奖赏送茶丫环,是表示对宝玉的谢意,其中茶叶所蕴涵的脉脉深情,只有他们两人才能领会。
3、以茶祭奠。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在祭祀中,可以说,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
《红楼梦》中多处写到“以茶祭奠”,第14回写秦可卿夭逝,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分派宁府男女仆役时说道: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
第15回,当秦氏的灵柩停在铁槛寺里时,和尚也要向亡人奠茶。
第53回,写贾府全家人“祭宗祠”的情节,其中也有“供茶”的情节:“……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
第58回写芳官祭尊菂官,宝玉告诉他不要烧纸钱,“随便有清茶便供一钟茶”,也是把“茶”作为祭品。
第73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前序后歌,文中写了备睛雯平日最喜欢的四样东西,在月下芙蓉花前祭睛雯:“谨以群芳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诔毕“酌茗清香,庶几未飨。”又写道:“读毕,遂焚帛奠茗。”从这些记载和小说中的描写看,古代人们是将茶作为一种名贵、纯洁的“祭品”,寄托哀思。
在《红楼梦》全书中,写到茶道的地方多达200多处;吟咏茶的诗词楹联23处;与“茶”相关的字词出现频率高达1500余次;《红楼梦》是清代的《茶经》,是一本茶全书,是清代中华茶文化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