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江南,凉风习习,细雨潇潇,将春色从人间唤醒。我来到南湖广场东侧的“馨玥茶艺空间”,静坐在茶楼前的庭院里,一把桌椅一碗茶,赏南湖春色,品洞庭香茶。眼前的南湖,春水荡漾,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泼墨出一幅朦胧的水墨丹青;院里的盆景生机盎然,鲜花斗艳,千娇百媚,展示着一幅富有动感的田园画卷;桌上茶雾氤氲,一盏茶香透出灉湖茶的千年古韵,仿佛听到清代诗人王文治在南湖岸边吟颂他的诗作:“万顷春声卷浪花,孤舟晚泊天之涯。岳阳楼头无事坐,洞庭水试君山茶。”
位于南湖广场东侧的馨玥茶艺空间
馨玥茶艺空间,一个富有江南特色的茶馆,进门的一楼大厅悬挂着“馨玥茶艺”四个大字,大厅墙体古朴,地面铺设仿古瓷砖,保留着农家炭火炉,木炭烧烤,铜壶煮茶;加上一个简约的溪流小景,一番园林风格,方寸之地,假山小桥,潺潺的流水在鹅卵石铺就的水道中静静地流淌。水中一群红色的鲤鱼摆动着身子……显得素然清新。一楼有三个简约中式风格茶室,茶室古雅、幽静;二楼设有数个特色茶室和一个数十平方的茶艺表演室,可在室内品茗、朋友小聚,也作茶艺表演、书法描摹,为茶人营造一方风韵。
馨玥茶馆既可品茶,也经营茶叶。柜台摆设较多的是岳阳黄茶和福鼎白茶,然而,这里的特色是一款产自岳阳东乡的“椒子茶”,在青花茶盅里放上本地自制的茶叶,加上几粒椒子,用热气直冲的铜壶现泡,这便是一盅椒子茶。瘪瘪的椒子遇了开水,膨胀成球形,椒壳上显露出麻麻点点,散发出一股特有的淸香。喝椒子茶是岳阳县东乡人的习惯,凡小时候喝惯了椒子茶,长大了无论走到那里都忘不了那种滋味,那种味道就是童年或少年时代的记忆,椒子茶的传承就是对乡音乡情的一种传递。
获《2017最美茶艺师》电视大赛全国10强称号的陈玥嘉
我是二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馨玥茶楼老板的。有一次,我在市茶叶协会培训班上讲课,用一股浓浓的家乡口音,津津乐道地讲述家乡的椒子茶,下课后,她走到我跟前自我介绍:“我叫陈玥嘉,馨玥茶艺空间的法人代表,老家张谷英镇天龙村,岳阳椒子茶的传承人,跟您一定是老乡。”简短的闲聊,得知我和小陈不仅同一个村,而且相距很近。我告诉他,10年前,我邀岳阳电视台记者去她老家采风,拍摄了电视宣传片《山清水秀桂峰村》(桂峰村现合并为天龙村),在岳阳电视台播出。
我和几个朋友在庭院里品味着家乡的椒子茶,也很认真聆听小陈对企业的介绍。他说:“馨玥茶艺空间虽然规模不大,却是岳阳独具特色的企业,把品茶休闲、茶叶销售、茶艺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茶叶销售主营岳阳黄茶、君山银针,以及“洞庭馨玥”白茶系列。2017年,把就地培训扩展到学校,组织并参与学校的茶事活动。当年,茶艺空间被选为湖南卫视茶頻道岳阳工作站,同时也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独家报道采访。我本人也参与《2017最美茶艺师》电视大赛,获全国10强称号。”
小陈在为我们沏茶的同时,还滔滔不绝地谈着办企业的感受。他说:“老家太穷,把兄弟姊妹及部分亲属带出来共同创办一个企业,虽然有些艰难,但迎难而上,为亲属们找到就业门路,也体现我的人生价值”。她还特意向我介绍他的爱人小张,一个长得帅气,且聪明灵活、纯朴善良的小伙,不仅自己爱茶,也很支持她的事业。
我被小陈这些朴素的话语所感动,一个山里长大的女孩,完全靠自己打拼,闯出一片新天地。如果说郑板桥品茶曾邀“一片青山入座”,而馨玥茶馆待客则是请一湖淸水作陪。来到这里我真实地感悟到品茶不仅是品茶,是茶人在这里品味人生,是主人用茶的文化底蕴为客人添一抹神韵,用茶的清香为客人赠一份热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客人增一份灵感。
我还同她探讨了岳阳黄茶的话题,我问她:“你们为什么不专营黄茶?”她回答:“岳阳黄茶还缺少宣传,缺少价廉物美的代表品牌,我们店只能逐步增加黄茶份额。”她告诉我,自己正在专家指导下调研岳阳黄茶,为岳阳黄茶发展提出一份建议。2018年,参加国家图书馆拍摄茶叶专题讲座《君山银针香天下》,可望近期与观众见面。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在这里喝茶、品茶,回味白居易这首《山泉煎茶有怀》,使我对这位勤学好问的晚生产生一份敬意,我把随身所带的几本个人茶学专著赠给小陈,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语。我也知道,我的话是高谈阔论,纸上谈兵,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但寄托了一个老茶人对年轻茶艺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