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在八百里浩渺的洞庭湖中,有一个形似青螺的茶岛叫君山,这里冬春多雾,夏秋多云,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这里生态条件优越,72座山峰横卧在浩渺的烟波之中,满山茂林翠竹,郁郁葱葱;遍地奇花异草,四季飘香;林中百鸟争鸣,生机盎然。四面环水的君山,不是高山,胜似高山,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就产于这里。
君山产茶,始于唐代,唐代称“灉湖(读yōng)湖茶”。据载,唐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就带去了灉湖茶。宋代君山茶称“黄翎毛”,清代正式有君山银针的命名,清乾隆年间纳入贡茶。1954年君山银针茶首次参加国际莱比锡博览会,以“芽身黄似金,茸毫白如玉”被誉为“金镶玉”。
君山银针的采摘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一星期左右,采摘单一芽头,经8道工序历时72小时制作而成。下面就给大家表演君山银针茶艺。
第一步 欣赏干茶
在中国六大茶类中,有一种特殊的茶类,加工方法与绿茶近似,但增加了“闷黄”工序。黄茶的品质特征是黄叶黄汤。
传统的君山银针是黄茶类中的黄芽茶。君山银针由单个茶芽制成,外形粗壮,重实挺直,芽身金黄,银毫满披。
第二步 火煮山泉
君山银针精茗蕴香,借水而发。银针的冲泡最宜泉水、纯净的溪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活水”。今天,茶艺表演用的水就是一种天然的山泉水,十分清澈甘甜。在君山岛上品茶,就用泉水和柳毅井水。已故的湖南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王威廉先生写有一副对联:
柳井有泉好作饮,
君山无处不宜茶。
把柳毅井水和君山名茶有机联系起来,说明了君山岛最适宜种茶,柳毅井水最适宜冲泡君山茶。
第三步 涤器净杯
“涤尽凡尘心自清”。烹茶涤器,不仅是洗净茶具上的尘埃,也是在静化茶人的心灵。
君山银针观赏性强,使用茶具必须讲究。适合烧水的壶首推石英壶,石英壶其壁透明如玻璃,对水质无影响。而冲泡银针的茶杯则首选透明玻璃杯,玻璃杯洁白无瑕,给人以美和净的感觉。玻璃杯能透视杯中的景观,晶莹剔透的玻璃杯、上下起舞的银针茶,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第四步 投茶冲泡
您喜欢四川茶师那种悬壶冲茶的绝技吗?银针茶的冲泡虽然没有那种惊险高难的动作,但也有一些技巧,如注水时的“凤凰三点头”,要悬壶高冲,而且动作要娴熟敏捷,首先用开水冲至杯身的三分之二处,然后盖上玻璃盖。第二次冲至四分之三处。
第五步 盖杯观茶
湖上香从岛上来,杯中雾起鹤飞开。
他年我若编茶谱,列作人间第一牌。
这是诗人笔下的白鹤茶。君山茶又名“白鹤茶”,来自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后唐皇帝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一群白鹤飞向蓝天,皇帝十分惊讶,问身边的大臣,大臣解释说,这是天子洪福齐天的征兆,皇帝大喜。这个传说,实际上是对银针茶的形容。请看,杯中不也是白鹤欲飞吗?
第六步 取盖赏茶
银针奇观,杯中一景,静心赏茶,茶人一乐。君山银针的杯中倩影是神话中的故事,是文人笔下不朽的题材,是客人品赏时最难忘的印象。请看,茶芽竖立于水面,像万笔书天,部分茶芽正在徐徐下沉,还有的忽上忽下,称为“三起三落”,茶水相映,蔚为奇观,这不是神话故事,这是目睹的现实!片刻,全部茶芽会竖于杯底,宛如群笋出土,又似刀枪林立,难怪人们说,茶室是一个艺术的殿堂,品茶是心灵的净化,美的享受,它使人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第七步 品尝香茶
尊敬的各位客人,您可先欣赏茶汤,观其色、闻其香、赏其形,然后品啜茶汤的滋味,体味银针茶的淡雅、醇香。
名茶与名人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缘分,许多名茶是文人品出来的。君山银针,黄茶之冠,名贯古今,驰誉中外,假设没有诗人齐己的歌咏,没有文成公主以茶陪嫁,没有乾隆皇帝对茶的喜爱,没有曹雪芹笔下那出神入化的描写,君山银针难道会有如此的桂冠与芳名吗?您在这里品茶,不仅仅是对银针“色、香、味”的品赏,更重要的是对君山茶文化和黄茶文化的了解,对中华茶文化的寻根溯源。
第八步 收杯谢茶
今天您在这里品赏君山银针,是您的快乐,也是我们的荣幸。因为在过去只有宫庭王室才能品尝。有诗云:
柳毅井中水,君山岛上茶。
昔日供万岁,今日入千家。
有人说,饮酒能激发人的情感,那么,我们可以说,饮茶却能为您带来健康,激发您的灵感,增强您的信心,您的创新的灵感可能就在品茶的一瞬间,您的朋友可能就在我们的茶座之中,您的巨大成功就可能在对茶叶的热爱中。
表演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