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数千年的种茶、饮茶历史,造就了不少茗人。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茶学家,当推陆羽。陆羽出生于湖北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是个被遗弃的孤儿,公元735年被竟陵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在寺院学文识字,习诵佛经,到了十一岁时,逃出寺院,到了一个戏班里作了“优伶”。公元746年在一次演出时被河南巡抚李齐物看中,介绍去天门西北的火门山邹夫子那里去读书,读书时常为老师煮茶烹茗。后来,便出游到河南的义阳和巴山峡川及汉水流域一带考察茶叶生产,公元764年,写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唐代诗人卢仝好茶成痴,诗风浪漫,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品茗行家。他对自己的爱茶、烹茶十分自信,他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吟到:“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尖。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两年任期内,他迷恋西子湖的香茶甘泉,留下了一段与灵隐韬光禅师汲泉烹茗的佳话,白居易以茶邀禅师入城“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而禅师则不肯屈从,以诗答之:“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城市不堪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诗中婉转带讽,白居易则豁然大度,亲自上山与禅师一起品茗。
其实,唐代爱茶之人甚多。李白、杜甫、陆龟蒙、皮日休、欧阳修都留有茶诗,如杜甫的“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成为千古绝唱。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江西修水人,他特别推崇修水的双井茶,有《双井茶》诗:“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这首诗详尽描述了双井茶的品质特点和茶与人品的关系。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在位期间,治国无方,一派腐朽黑暗。但他却通晓音律、善于书画,他对茶艺也很精通,著有《大观茶论》,该书包括序、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等二十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当时茶事的各个方面。徽宗的《大观茶论》还对当时的贡茶及由此引发的斗茶活动作了详尽的描述,反映了宋代皇室的一种时尚,同时也推动了当时的茶叶生产,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帝王,亲自撰写茶叶专著,恐怕是空前绝后的一个。
宋代杰出的文学家苏轼(1037—1101年),也是一样爱茶至极的人。他在任徐州太守期间写有茶诗《浣溪沙》。诗云:“酒困路长睢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不仅爱饮茶,而且常常自己烹茶,他烹茶时煮水的器具和饮茶用具都十分讲究。据载,苏轼还亲自种过茶,他在贬谪黄州时,因经济拮据,生活困窘而植茶。《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云:“磋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苏轼以茶入诗很多,从植茶到烹茶,有时还借咏茶来抒发人生感叹,他多才多艺,对我国茶艺的贡献是受历代人们所称颂的。
南宋大诗人陆游(1125—1210年)的咏茶诗有三百多首,为历代诗人之冠,他自比陆羽,“我是江南桑苎家,汲泉闲品故园茶,只应碧缶苍鹰爪,可压红囊白雪芽”。陆游是较早用诗歌吟颂龙井茶的人,他的诗,第一次对龙井茶的采摘时间、品质特点都作了生动的描绘。作者晚年生活贫困,不能常常办到酒,他对自己过着清淡生活感到惭愧,因而以茶当酒:“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淡生涯。聊将横浦红丝硙,自作蒙山紫笋茶”(《秋晚杂兴》)。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1693—1765年),曾当过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刚正,对茶情有独钟,“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白菜青盐米见 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把名人与茶紧密联系,这是他爱茶的自我描绘。“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这首诗朴实无华,把一个农家女的柔情蜜意跃然纸上,只有那爱茶、爱百姓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好的作品。
说起龙井茶,就会想到乾隆,乾隆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乾隆是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历史上有康雍乾盛世之称,在百姓中流传最多的,就是乾隆下江南的故事。据历史记载,乾隆四次到西湖茶区,公元1751年第一次到杭州,留有《观采茶作歌》“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公元1757年,乾隆第二次来到杭州,到了云栖,又作《观采茶作歌》:“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公元1762年,乾隆第三次南巡到了龙井,品尝了龙井茶,再一次留下了《坐龙井上烹茶偶成》的诗句:“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寸芽生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呼之欲出辨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乾隆一生嗜茶如命,晚年对茶更是钟爱,他做满六十年皇帝退位后,在北海静心斋专设“焙茶坞”、“品茗阁”用以品鉴茶水,饮茶养身,享年88岁,后来人们评价,乾隆高寿不无与爱茶饮茶有关,他的“君不可一日无茶”,至今被人们所称颂。
近代爱茶名人也很多,毛泽东主席是爱茶的典范。他饮茶兼同嚼叶,保留湘潭农村饮茶的习俗,1963年4月28日毛主席到杭州西湖茶园视察,并品尝了龙井茶。周恩来总理先后五次到杭州梅家坞,梅家坞至今还珍藏着总理与采茶能手交谈的照片。朱德委员长视察龙井村后,即兴赋诗《看西湖茶区》:“狮峰龙井产名茶,生产小队一百家,开辟茶园四百亩,年年收入有增加”。郭沫若同志也是一位茶叶爱好者,当他尝到湖南名茶——高桥银峰时,即赋诗一首:“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气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脑若冰雪心如火,舌不饾饤眼不花。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由此看出,郭老也是多么爱茶。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也有几千年的种茶、饮茶史,历史上爱茶名人甚多,这里不能一一记述。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又一热潮兴起,可以预料,爱茶之人一定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