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主编专栏 >> 原创茶文 >> 内容阅读

茶海拾贝:愿同双井斗红纱——双井茶叶诗话 [原创]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0年05月24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祖国众多的名茶中,有一种出自江西修水的“双井茶,”由于外形美观,品质优良,古往今来引起了许多诗人墨客的青睐,他们在饮用之余,吟诗咏叹。

 最早吟咏双井茶的,要数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1007-1072)。欧阳修出生于江西省永丰县,他不仅是宋代文学家,史学家,也是一个品茶的行家,他初任西京留守推官至八宫任馆阁校勘期间,不仅经常饮用家乡的双井茶,而且留有许多茶诗,例如:“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候家,一啜尤须三日夸。……。”这首诗不仅描写双井茶的产地、品质,而且道出了朝廷对双井茶由衷的赞美。吟朗这首传颂千古的佳作,仿佛手中捧着一杯清香浓郁的双井香茶,置身在双井茶的故乡,今江西省修水县。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这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历来是藏龙卧虎之地,宋代诗人黄庭坚就出生于这里,他在中年时即有诗千余篇,后世遗留下来的诗篇为一千八百多首,其中以茶为题和叙及茶事者,约有百首之多,他的诗大多是赞美双井茶的,如“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他将双井茶送与苏东坡(子瞻)并附上诗:“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黄庭坚也常常借茶抒怀,他的《和凉轩二首》就是借茶暗喻当朝权贵明争暗斗的现象和作者无可奈何的心理。其一:“打荷着急雨,俗月任行云,夜半蚊雷起,西风为解纷。”其二:“茗碗梦中觉,荷花镜里香。凉生只当处,暑退也无方。”

诗从茶出,茶伴友谊,诗人苏轼收到黄庭坚寄去的双井茶后,立即回诗一首以答谢。诗曰:“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磨成不敢付童仆,自看雪汤生玑珠。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诗人笔下的双井茶的确是好极了,自己不叫童仆而要亲自动手煎煮,诗中有情,诗中有景,情景交融,读后使人余味长存。苏东坡是一位爱茶的诗人,用他那枝生花妙笔,以茶入诗,以茶入词,以茶入文。请看他的一首茶词——《木兰花·茶词》,也是描绘双井茶的。诗云:“龙焙今年极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情怀,诗人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吟咏双井茶,不仅写了双井茶的优良品质,而且字里行间洋溢着怀念故乡之情。“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细参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日铸建溪当退舍,落霞秋水梦还乡。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诗人做梦也在怀念故乡,何时能回到腾王阁,自己烹“双井”痛饮,在故乡欢度自己的晚年,据载,他在宋光宗时(1190年)因事触犯朝庭,自请免职,从此家居十五年不出。

名噪宋时的双井茶,后以当地茶叶生产衰落濒于湮没。1960年,修水茶叶试验站在研究双井茶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经多次试制得以复苏。新的双井茶形如凤爪,锋毫显露,香味鲜醇,汤色清亮,叶嫩黄绿,风格独特。作为中国名茶被编入《中国名茶志》(1982年农业出版社)一书中。1964年,郭沫若同志在品饮高桥银峰时题诗:“……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郭老以湖州紫笋与双井茶并列,虽然是赞咏高桥银峰,同时也赞美了双井茶。

双井茶,千百年来不知惹起了多少诗人为之赞咏,是你激发了诗人的灵感,还是诗人对你的偏爱?你最古老,却又年轻;最遥远,而又贴近诗人的心。

(原载《农业考古》1991年第4期)

(经作者赵丈田先生许可,转自中国文联出版社《茶海拾贝》20035月第1版)

双井茶形如凤爪,锋毫显露,香味鲜醇,汤色清亮,叶嫩黄绿,风格独特。作为中国名茶被编入《中国名茶志》(1982年农业出版社)一书中。1964年,郭沫若同志在品饮高桥银峰时题诗:“……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郭老以湖州紫笋与双井茶并列,虽然是赞咏高桥银峰,同时也赞美了双井茶。

双井茶,千百年来不知惹起了多少诗人为之赞咏,是你激发了诗人的灵感,还是诗人对你的偏爱?你最古老,却又年轻;最遥远,而又贴近诗人的心。

(原载《农业考古》1991年第4期)

(作者赵丈田 转自中国文联出版社《茶海拾贝》2003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