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主编专栏 >> 健康文摘 >> 内容阅读

豆腐诗话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20年05月07日   作者:颜年安   来源:泉州网   浏览次数:

  豆腐色洁柔滑,鲜嫩爽口,经济实惠,老少咸宜。清代大才子、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豆腐得味远胜燕窝。”豆腐的故乡在中国,有千种吃法,豆腐堪称中国的国吃。

  据《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曾聚集数千才子共同编写《淮南鸿烈》(即《淮南子》),宣扬自然天道观。他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在安徽八公山下召集术士门客,精研炼丹,试图用黄豆研浆和盐卤炼“仙丹”。哪料到“仙丹”未炼成,即炼出了鲜嫩可口的豆腐。这种偶然的发现,以后成了宫廷、民间喜爱的食品,距今已流传两千余年。

  豆腐雅称“菽乳”,还有个“小宰羊”的雅号,把嫩美的豆腐比喻为羊羔。“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也成为人们表示清白的歇后语。历代文人墨客,对精美鲜嫩的豆腐都有吟咏。宋代文学家苏轼有“煮豆为乳脂为酥”之句。陆游《豆腐》诗:“试盘堆连展,洗釜煮黎祁。”黎祁为蜀人对豆腐的礼称。宋代理学家朱熹也有一首豆腐诗:“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作获帛衣。”从这首极富哲理的诗中可以看出,朱老夫子可能不怎么爱吃豆腐。

  元代江阴人孙奇业曾赋诗道:“戎菽来南山,清漪浣浮埃。转身一旋磨,流膏入盘。大釜气浮浮,大眼汤洄洄,顷待晴浪翻,坐看雪华皑。青盐化液卤,绛蜡窜烟煤。霍霍磨昆吾,白石大片裁。万钱同一饱,斯言匪俳诙。”详尽地描写了豆腐的制作过程。元代郑允端《豆腐赞》诗:“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玉食勿与传。”对豆腐的鲜嫩玉洁、清香可口作了礼赞。

  明代诗人苏平的《豆腐》诗:“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浆,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暇。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把豆腐的制作过程及来龙去脉和美味可口描述得最得体和意味深长,同时也指出豆腐在出家人的斋饭中是占主要地位的。明代还有一位诗人张匀力一首吟诵豆腐的诗,把豆腐从浸豆、磨浆、凝衣到烹煮入馔,以及它的色泽口感刻画得淋漓尽致:“漉珠磨雪湿霏霏,炼作琼浆起素衣。出匣宁愁方璧碎,忧羹常见白云飞。蔬盘惯杂同年酪,象著难挑比髓肥。却笑北平思食乳,霜刀不切粉酥归。”

  清代诗人林兰痴,他的《豆腐》诗:“莫将菽乳等闲尝,一片冰心六日凉。不曰坚乎惟曰白,胜他什锦佐羹汤。”对豆腐洁白、软酥、食法多样、味道鲜美作了生动的赞誉。清代大美食家袁枚,听说蒋戟门观察能做豆腐佳肴,品食后味道果然不同凡响,求告烹饪方法,蒋观察让他向上作三个揖,袁枚如是照办,获得秘方回家试做,宾客都夸奖。毛俟园因此作诗:“珍味群推郇令苞,黎祁尤似易牙调。谁知解组陶元亮,为此曾经一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