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主编专栏 >> 专家点评 >> 内容阅读

一部完整而权威的君山茶史——《君山茶文化》图书评论之一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2年04月23日   作者:赵丈田、陈奇志   来源:   浏览次数:

 评论:小岛

       评论:这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部君山茶史。民国茶史写得详细,建国以来没有人考证过这方面的历史。“1954年君山银针首次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获金质奖章(《新湖南报》1954.5.15),1955~1956年又在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展览过,受到各国人士赞赏,被誉为‘金镶玉’(《新湖南报》1956.5.22)。君山银针在50年代被全国茶叶界公认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至今多次荣获国家级的奖励”。作者推翻了1956年获奖的说法,指出了“金镶玉”的出处,并指出中国十大名茶是全国茶界公认的,而不是哪一个组织评定的。后人写君山茶史者,不管愿不愿意承认,都抄自《君山茶文化》这本书。

 

产茶历史

 作者:赵丈田、陈奇志

(节选自湖南科技出版社《君山茶文化》,读者引用务必注明出处。)


    君山产茶历史悠久。解放初期,在君山岛上的崇圣寺旧墙上,有一块大石碑。这块石碑是明朝嘉靖年间中宪大夫孙继鲁所立(此碑1954年被毁)。他在督学湖广时,曾登临君山,并写了《登山记》碑文,文中记述了君山茶的来历。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是舜帝南巡时,由娥皇和女英亲自播种的,经过培育,在白鹤寺长出了三蔸健壮的茶苗,这就是君山茶的母本,君山茶树最早只有三蔸的传说来源于此。
唐代以前的君山茶只有一些美丽的传说。然而,唐代君山产茶是有书为证的,据李肇《唐国史补》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牙,号为第一。湖南有衡山茶,岳州有氵邕湖之含膏。”(《唐国史补"因话》,李肇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唐杨晔哗《膳夫经手录》载:“岳州邕湖所出亦少,其好者可企于茱萸。”裴汶《茶述》中载:“今宇内土贡实众,而顾渚、蕲阳、蒙山为上,其次寿阳、义兴、碧涧、氵邕湖、衡山,最下有鄱阳、浮梁。”在《全唐诗》卷八四中有一首描写君山茶的诗歌,为唐末诗僧齐已所作,诗云:“氵邕湖惟上贡,何以惠寻常?还是诗心苦,堪消蜡面香。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上文所述氵邕湖,即今岳阳市南湖。
    南湖在古代系洞庭湖的一个小湖汊,昔日水面与君山相连,氵邕湖沿湖之山与君山近在咫尺。氵邕湖茶即包括今北港龙山、龟山、君山在内的氵邕湖诸山所产之茶。上述文献说明,唐代初期、中期君山就已产茶,而且是名列前茅的优质茶,唐末已成为宫廷中的贡品茶。
    宋代为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时期。当时宫廷宦府乃至平民百姓,饮茶盛行,各地纷纷设置贡茶院,钻研制茶工艺,评比贡茶品质,从而名茶迭出。当时的岳州氵邕湖含膏和黄翎毛已成为皇室中不可缺少的佳品。马端临《文献通考》载:“……独行灵草、绿芽、片金、金茗,出潭州;大小巴陵、开胜、开卷、小卷生、黄翎毛,出岳州,双上、绿芽、大小方,出岳、辰、澧州。”明‘陈仁锡《潜确类书》:“潭州之独行灵草,岳州之黄翎毛,岳州之含膏冷。……此皆唐、宋时产茶地及名也,见<茶谱》、《通考》,以上为昔日之佳品。”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氵邕湖茶逐步演变为君山茶与北港茶。早在明代,许多诗词歌赋已提到君山茶。如明.姜廷颐《过君山值雨》诗:“十二青螺寺作家,晓寻诗句乞僧茶。胡容《游君山》赋:“茶烟歇于僧舍,归鸟栖于林窦。”花湛露《游君山遍览诸胜仿长吉古体书壁》>诗:“满山犊角饱寺僧,数亩紫茸供过客。”沈间《游君山》:“竹产方龙千岁杖,茶凝甘露玉硝馨……僧煮茶兮香雾横,采方竹兮果奇珍。”
    清代的君山茶已有“尖茶”和“蔸茶”之分。把茶叶采回后进行“拣尖”,把芽头和叶片分开。芽头如箭的称尖茶,白毛茸然,纳作贡品,称“贡尖”;拣尖后剩下的叶片叫蔸茶,称“贡蔸”,色黑少毛,不作贡品。清代的君山茶,无论从面积、制作、产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有许多记述。如江昱《潇湘听雨录》载:“洞庭君山之毛尖,当推第一,虽与银针、雀舌诸品较,未见高下。但所产不多,不足供四方尔。”袁枚《随园食单》中也记述了洞庭君山茶,“洞庭君山出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同治《湖南省志》载:“巴陵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岁以充贡。”同治《巴陵县志》载:“君山贡茶,自国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始,每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知县遣人监山僧采制一旗一枪,白毛茸然,俗呼白毛尖。”“邑茶盛称于唐,始贡于五代马殷,旧传氵邕湖诸山,今则推君山矣。然君山所产无多,正贡之外,山僧所货贡余茶,间以北港地背平冈,出茶颇多,味甘香,亦胜他处。”这段记述不仅说明君山产茶历史,进贡时间及数量,同时也说明了邕湖诸山包括今日君山,邕湖茶即今君山茶和北港茶。
    从清代末期起,由于官场的腐败,君山茶业露出了衰败的端倪。清同治<巴陵县志>所引吴敏树<湖上客谈>,更有生动具体的描写:
    “贡茶。君山岁十八斤,官遣人监僧家造之,或至百斤。斤以钱六百偿之。僧造茶成,已斤费二千余钱矣。向时买者可得四千。近以军事武弁过此,必买茶以馈大官,斤率九千六百,多则十二千,僧利害略相当。然事平,军船日少,茶已不售,而官供如故,则败茶之道也。”
    民国年前,君山茶业有兴有衰,以衰为主。入民国后的头两年,经邑绅方朝桓、李宗疹禀请,被辟作县农场。因用人不当,开办不久而中止,由县长曹作弼牌示,将君山所有田地、庙宇、房屋、竹木暂归山僧海修看守。其间,因兵匪为患,茶业破败不堪。民国11年10月17日<大公报>载有署名“老农”的<君山游记>称:
予于席问,举君山茶、泪竹二项,询诸住僧孙某(系湖北人),据云:“凡山上所产之茶均称君山茶,此茶散种密林间,并不以为畛界分好歹,惟每年茶额仅三十余斤,每两售洋一元或二元不等。今年此项茶叶,已于五月间被匪劫掠尽净。今日各位所吃之茶,系拣摘零星茶叶而成。至于泪竹,早为游人连根挖去,据为私有,现在山中无此竹。”
   民国13年1月初,岳阳县农会改组成立,会长刘壬龙、副会长王景熙请求收回君山,几经交涉,始获如愿,即派人开办农事试验场,是月中旬,又将君山改为商会管理,后又改为商会、县府财产保管处、救生局、劝学所共管。由于管理机构变换频繁,多家管理,矛盾甚多,最后仍确定为县农会一家管理。民国15年10月初,县党部干事马麟,县党部筹备主任彭德荃,县农民协会筹备处陈捷考、侯国兴,县公署朱珍伏,乡绅侯国庆等,邀集城绅议决,君山及其产业完全归农民协会管理;君山产业项下西区陈家林土田3.73公顷(约56亩),及北区黄中罐土田,须令佃农另换租字;庙僧生活费,指定某处用若干土地,以其耕种之收益支给,庙僧仍负责看守君山。民国19年7月,湖南省政府建设厅考虑到“长沙高桥与岳阳君山两处,向产名茶,只因制法不良,以致无甚起色,拟于该两处各筹设一茶事试验场”,并业经省府第109次常务会议决,将经费准予列入第19年度预算,并开始“物色是项专门人才,积极筹备进行”(见民国19年7月14日<大公报>),但因政局不稳,君山多事而告罢。民国27年9月,岳阳沦陷于日本侵略军,君山亦同时为日军侵占,山民全部逃亡外地,茶园荒芜7年之久,濒临灭绝。抗战胜利后,经海修、智圆、明光、明朗等庙僧惨淡经营,茶叶生产渐有起色,昔日“一座庙宇一块茶园”的情景有所恢复。但因人手、财力有限,始终没有形成气候,长期一蹶不振,仅老庙、裤裆园、石岩坡、北湾、酒香亭、喉咙丘、流水沟、罗家园、一横冲、二横冲等地有14块近2公顷(29.6亩)茶园,年产毛尖约25公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君山茶叶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省军区独立团派遣直属连(君山人称“生产连”)来君山种植茶叶和其他农作物;1952年,湖南省农业厅、中国茶叶公司湖南分公司接替“生产连”开办茶叶示范场,从农业厅抽调了几十名技术干部和几百名劳力在君山新辟茶园31.33公顷(470多亩);1958年交岳阳县经营,改名君山茶场;1979年君山茶场更名为君山公园。
   1954年君山银针首次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获金质奖章(《新湖南报》1954.5.15),1955~1956年又在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展览过,受到各国人士赞赏,被誉为“金镶玉”(《新湖南报》1956.5.22)。君山银针在50年代被全国茶叶界公认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至今多次荣获国家级的奖励。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君山岛上所产茶叶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近几年来,君山茶的生产已扩展到邻近区域,新茶区的生态条件、茶树品种、栽培措施、采制工艺与君山岛相近,产品标准一致,质量稳定,商品量扩大,君山茶市场份额增加。君山银针不仅是国事礼茶,也是大众化的消费商品。1999年,岳阳市委、市政府将君山茶的开发列入全市农业产业化的主攻项目之一。市政府成立了茶叶产业化办公室,组建了湖南省岳阳君山银针茶叶有限公司,公司作为茶叶产业化的一个龙头企业连结茶厂和农户,以“君山银针”品牌来带动全市的茶叶生产,可以预料,君山茶必将得到大的发展。
  

 

 

【附录】

湖南科技出版社《君山茶文化》1999年第1版

目    录

施兆鹏《序》

前言

一、            产茶历史

二、茶区旅游

(一) 君山茶园  旅游一景 (二) 君山名泉  茶区一宝  (三) 君山品茗  游人一乐 

三、            茶园环境

(一) 迷蒙烟雨锁茶岛 (二)遍山林木绿君山  (三)  一群候鸟绕青螺

四、            银针茶美

(一) 审美欣赏 (二)模糊的美  (三)  留连忘返

五、            茶艺表演

(一) 银针茶艺 (二)青螺茶艺 

六、            茶诗茶联

(一) 茶叶诗词 (二)茶叶楹联 

七、            茶事掌故

(一)   氵邕  湖贡茶入西藏 (二)乾隆皇帝定贡品  (三)  栊翠庵中品君眉

(四) 国家主席访茶农 (五)马壁诗赋君山茶  (六)  伯吹破例品银针

八、            茶叶市场

(一) 茶楼文化(二)工商文化 

九、            茶文赏析

(一) 《君山问茶》赏析 (二)《君山采茶时》简评 

(三) 《君山茶叶金镶玉》导读  (二)《君山井泉溪桥》评析 

十、            君山茶人

十一、    君山茶论

(一)   概念探讨(二)茶类之争  (三)  标准制定

(四) 技术革新 (五)包装改进  (六)  基础研究  (七)开发研究

附录一:贡茶传说

(一) 神水与君山茶的传说(二)珍珠与君山茶的传说

附录二:岳阳市茶叶产业化领导小组名单

附录三:岳阳市茶叶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组成

附录四:君山银针企业标准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