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山银针》作序
收到丈田同志寄来的《君山银针》书稿,我仔细阅读了一遍。该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语言流畅,用词准确,可读性强。是一本推崇中国名茶、介绍地方茶文化的好书。
君山,是一块神秘的土地。它不是名山,却与名山雄峙;不是大川,却比大川更名。它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隔水相望。它连万顷碧波,飘浮在八百里洞庭湖中。岛上有72座山峰,每个山峰有一个传奇故事;岛上有10多处寺庙,每座寺庙载着君山与君山茶历史;岛上的几十处景点,每个景点都显 示出江南园林的底蕴。奇景异物,丰富多彩,岛上有二妃墓、封山印、柳毅井、传书亭、朗吟亭、酒香亭、杨幺寨等景点;有鸣鸟和水鸟等30余种鸟类;有相思竹、罗汉竹、方竹、连理竹等奇竹;有自然树种30余种及金龟、银鱼等特产,更有生机盎然的茶园,墨绿的嫩叶泛出一圈圈光晕,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百鸟争鸣景象,被人们称为天然的生物乐园。中共岳阳市委和岳阳市人民政府对建设君山十分重视,于1979年开辟为君山公园,除名胜古迹全面修复一新外,相继建成了配套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行业,每天有游船与岳阳市相通;枯水季节,还有公共汽车经岳阳楼大道,横渡洞庭(洞庭大桥正在修建中)后,沿着湖洲新修的公路驶向君山岛,为君山增添了新的光彩。
君山以秀丽的湖光山色著称华夏,更以银针茶的珍奇独特举世闻名。君山银针是久负盛名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唐代就有君山茶的记述。据载,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就带去了邕 湖茶(即今君山茶)。自古以来,君山茶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建国后,君山银针多次评为全国名茶,还多次在国际博览会展出,1956年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以“芽身黄似金,茸毫白如玉”被誉为“金镶玉”,获金质奖章,并赞誉“茶盖中华,价压天下”。
丈田同志是文革后的首届工农兵大学生。他在大学求学时代,我作为任课老师,接触甚多。他才思敏捷、勤学好问、善于思考、接受力强、成绩优秀,称得上品学兼优。毕业后,先后在岳阳地区农科所、农业局和市政府农村办担任行政领导工作。然而他却没有丢掉专业,时有茶文见诸报刊,并经常参加全省和全国的一些有关茶叶学术活动,实属难能可贵。他对地方茶史和茶文化研究的兴趣甚浓,在《中国茶叶》、《茶叶通讯》、《农业考古》等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茶史论文和茶文化方面的文章,去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他和陈奇志同志编著的《君山茶文化》一书,深受读者欢迎。《君山银针》一书,是一本较系统、较全面介绍名茶的专著。它从产茶历史、茶岛风光、茶园环境、茶叶加工、茶叶品质、品茶指南、茶叶诗话、茶联精选、茶事拾趣、贡茶传说、茶叶研究、茶叶市场等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君山银针。该书适合广大饮茶爱好者阅读,也是国内各茶学专业师生和茶叶科技工作者不可少的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这本书既是作者知识的积累和学识水平的体现,也是作者对社会的奉献。我有幸能优先阅读本书初稿,得益非浅,凭着和本书作者是同行战友,对本书提供微小修改意见,不足挂齿。作者学一行,爱一行,重理论,富实践,用短暂时间写成此书,值得提倡,值得祝贺,希望尽快印刷出版。应作者所嘱,谨为短序,向广大读者推荐此书。
此外,我还想谈点感受的是,君山这个风景迷人的小岛和君山银针茶的珍奇独特,确实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早在50年代初期,我就去过君山参观学习,以后或带学生去实习,或带进修教师去参观考察,或接受有关单位邀请去调查茶叶生产、参加名优茶审评、科研成果鉴定,以及省、市茶叶学会活动等等,每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在我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究竟去过君山多少次?有点记不准确了。但可肯定的是,在我年逾古稀后,每隔2~3年还少不了去一次君山,特别是当我年近80的1999年冬又一次游君山,眼看秀丽的君山,更加美貌,大饱眼福;口喝君山银针茶,香高味厚,大饱口福。游后精力充沛,步履轻松,更有新的感受。为此,奉劝诸位读者去君山一游,亲身去体验生活,既当游人又当茶人,甚至当回诗人;喝喝君山茶,眼观君山银针冲泡在玻璃杯中的奇观,将会终身难忘。
注:朱先明先生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曾任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茶学专家。
该文系朱先明教授为《君山银针》一书所作的序言,该书2000年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