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主编专栏 >> 专家点评 >> 内容阅读

茶学与文学的交融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1年05月31日   作者:胡兆谦   来源:   浏览次数:

 --品读赵丈田新著《茶海拾贝》

        最近,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赵丈田先生又一本茶学专著《茶海拾贝》,可喜可贺!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叙述古今茶事,以文学的笔墨介绍各种名茶,以散文的形式传播茶学知识。使茶学与文学水乳交融,相互渗透,在众多的茶学著作中,本书有着鲜明的茶文学特色。

        作者喻茶似海,很有创见。海是宽广的,茶学涉及面也是广泛的。从地域上看,作者不仅写湘茶文化,还兼顾各地茶文化。《愿同双井斗红纱》介绍的江西双井茶,《十大名茶扬天下》赞颂全国十大名茶。从学科看,本书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诸方面。全书运用生动流畅的文笔,熔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于一炉,知识性强,开卷有益,是一本少见的既推崇中国名茶,又突出乡土茶文化的科普好书。作者出生在一个古老的茶乡,从小受慈母爱茶情结的熏陶,与茶叶早结不解之缘。上大学时,毅然报考了湖南农业大学茶叶专业,毕业后虽然一直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但却不忘研究茶叶。多年来,他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岳阳茶史,发表了百余篇茶叶科普文章,出版了《君山茶文化》(与陈奇志合编)、《君山银针》和《茶海拾贝》三本茶学专著。他自谓“茶痴”。“两杯茅台我不罕,一壶春露几欲仙”,可见他对茶的感情多么深厚感人。为了茶海拾宝,出差外地,不是到杭州买包“龙井”,就是游黄山捎回“毛峰”,有时登庐山、武夷山也不忘带回“云雾”和“岩茶”。至于茶具,他也收藏了不少“宜陶”和、“景瓷”的明清茶具,它们有的造型优美,有的制工精细,有的刻画动人。

        他还经常请画家为茶作画,请书法家为茶泼墨,请楹联家为茶撰联,家中已藏几十件作品。逢双休假日,邀好友数人,边品茶,边欣赏,切磋茶艺,遣兴联谊。茶的独特魅力激发着他的情感,他的思绪也常驱动着他的笔驰骋于茶文化的渊博海洋之中,因此新著里写景写人,写情写意,皆情景交融,情真意深,把作者的内心世界荡然无存地袒露出来。例如,他在《茶品人生》中写道:“在我浮躁时,‘茶可清心也’,使人进入静的境界;在我工作顺心时,杯中茶汤依旧,淡淡的水,微微的的香,告诫我不要骄傲自满。”长期品茶,还使他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为人要坦诚、宽容;做官要清廉、刚正;不被名利所困扰,不被金钱所诱惑,不因美色而堕落。人际间的恩恩怨怨,世俗社会的种种纠缠或工作中的烦恼和不顺,都随着茶香的弥漫渐渐烟消云散。但杯中的热气、香气最终会回归自然。”品茶悟道,何其深刻!你若常抚斯言,能使自己更宽容、更豁达、更清醒,身心不获益靡涯。再细读其作品,不难发现出他对作品结构的驾驭能力和深化作品思想深度的才华。《品茶——物质和精神的共享》、《君山美景尽在茶》等,便是很好的例证。而《自古名人都爱茶》、《咏茶诗话》、《今昔君山茶》等作品则凸显出他广博的知识积累和厚积薄发的写作优势。作者注重文字修养,讲究语言的锤炼。《寻诗问联湖心岛》一文更是典范之作,作者以极为精炼的解说语言,带我们在湖心岛的企业文化中穿行。作者引导我们欣赏湖心岛诗联,其优美的解说文字也成了一种审美对象,

       作者不愧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科普作家。作者散文论文并擅,鸿踪雪泥,留下《加速岳阳茶叶产业化的设想》等多篇科技论文,这些论文在《中国茶叶》、《茶叶通讯》等茶学专刊发表。作者忍痛割爱,剔除艰涩的专业术语,删除详细的论证过程,以浅近的文字,摘录基本内容,不至于损害全书的风格。《茶海拾贝》包容旧学新知,科技文学,反复品读,让人如饮醇醪,有一种从海边归来拾到许多珍奇宝贝的满足感。浙江省著名茶学家钱时霖先生读《茶海拾贝》后,赋诗赞曰:“茶海之中多贝类,五光十色惹人怜。赵公搜集茶书里,好让人们细细观。

(原载湖南《茶叶通讯》2003年增刊) [收稿日期] 2003年8月8日 [作者简介]胡兆谦,男,华容县人,岳阳市教科所高级教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级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