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往今来不少名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或以茶会友,或借茶抒怀,或倾之以情,或状之以诗,他们为此留下的轶闻雅事,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朵璀璨奇苑。
古代诗人陆游可以说是嗜茶成癖,他外出常常是“茶灶笔床犹自随。”他曾说:“难从陆羽毁茶论,宁和陶潜止酒诗。”在他的《剑南诗稿》中,写到花的就有200多篇,以茶入诗之多,为历代诗人之冠。如“自置风炉北窗下,勒回睡意赋新诗,诗情森欲动,茶鼎煎正熟。”从这些诗句中,我们能够形象地看到诗人秉烛窗前,围坐炉旁,边煮泉品茗、边奋笔作诗的情意和场面。
苏东坡爱酒也爱茶。他一生沉浮宦海,辗转四方,到过南方许多产茶区。不仅对茶叶功用和饮方法很精通,而且对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也在行,堪称一位谙熟茶事的高手。他还自觉地引茶入诗、入词、入文,从而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茶文化。他的千古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与他的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后人将这两首诗相配对,悬挂在杭州藕香居茶室,真是自然天成,流传千古。
清代的乾隆皇帝,与茶史更有一段姻缘。乾隆活了88岁,据说都是得益于茶。他一生爱饮茶,特别是晚年更是嗜茶如命,他85岁快退位时,有位中医惋惜地说:“国不可一曰无君,”这位风流天子幽默的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一句道破了茶在他心中的地位。
他一生品过许多名茶,而且还亲自扶植名茶,如福建名茶“铁观音”就是他赐名的。乾隆不但喜欢品茶,而且对饮茶水质和茶具也颇有讲究,他品定北京玉泉水质煮茶最佳,命名“天下第一泉”,他在用过的众多茶具中,认为宜兴紫茶壶吸水性强,用来沏茶,茶香味醇,浓郁芬芳,称赞为“世界茶具之首”。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是嗜茶的茶君,终日不离茶的饮茶爱好者,他最喜欢的茶也便是“国饮名品”--西湖龙井茶。而且,他的茶瘾较大,冲泡的茶水特浓,还时常习惯把茶渣津津有味的吃掉,这种吃茶渣的习惯,不仅是一种节俭美德,也是有利身体健康,毛泽东还常以茶会友,他在《和柳亚子先生》七律诗中有“饮茶粤海未能志,索句渝州叶正黄”的名句。那次“粤海(广州)的品茶,使柳亚子先生留下了‘粤海难志黄品茶’的名句。”
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一向倡导,“以茶代酒”。他生前曾多次到杭州,登六合塔,逛虎跑寺,他在虎跑寺,掬泉品茗,并感叹曰:“味真甘美,天下之待淅何真厚也。”在他的著作中有不少关于茶的论述,如“茶为文明国所既知已用之一种饮料……”就茶言之是最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比如就饮料一项说,中国人发明茶叶,至今为世界之一大需要,文明各国皆争用之。以茶代酒,更可免了酒患,有益人类不少”。可见孙中山先生对茶之感情颇深,对品茶、饮茶也很有研究。
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十分酷爱饮用龙井茶。龙井茶著名产地之一是杭州西湖梅家坞,周总理曾先后5次去那里视察过。他同茶农亲切交谈,有时还拉着他们合影留念,亲自介绍我国龙井茶的生产情况,请贵宾品尝。周总理还曾多次邀请国内外著名人士到家中作客,与邓大姐一道,热情地以龙井茶款待贵宾。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是一位爱茶、饮茶的茶迷,他曾风趣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上世纪20年代他在广州任教时,工作之余,他常到“奇妙香”“陶陶居”等茶馆以茶会友,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他还把茶馆的作用概括为三条:打听新闻,闲谈心曲,听听说书。鲁迅先生经常是一边构思写作,一边悠然品茗。
古往今来,名人颂茶不胜枚举,给时代流下了千古名言广为传颂。
作者:沙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