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学校 >> 韾玥空间 >> 内容阅读

张谷英“洗水黄茶”的加工工艺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9年04月20日   作者:陈玥嘉   来源:   浏览次数:

 :   

        张谷英“洗水黄茶”系岳阳县天龙村陈玥嘉传承父亲纯手工制作工艺制作而成,属烘焙黄茶。“洗水黄茶”要求“三黄”,即干茶色泽微黄,汤色澄黄,叶底黄亮。岳阳县及平江县幕阜山区用洗水黄茶加花椒冲泡,农村叫“椒子茶”, 茶汤滋味醇和甜爽,并有浓郁的花椒香味,叶底可同时咀嚼食用,当地农民有吃茶渣的习惯。

          “洗水黄茶”初制工序:捞青→初揉→闷黄→洗水→复揉→初烘→摊晾→三揉→复闷→复烘。洗水黄茶鲜叶原料采摘标准要求一芽二、三叶及幼嫩的对夹叶。对一些梗粗壮、节间长、含水量高的品种鲜叶适当摊凉,以散失部分水分,雨露水青也应注意先让其散失叶表面水后再付制。

 

          一、捞青

         捞青又称“捞水”,是洗水黄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是决定黄茶品质优劣的关键性工序,也是陈玥嘉祖辈传承下来的最原始最古老的杀青的方式,这种“捞水”杀青方式,可以说是古代制茶工艺中的“活化石”。

  捞水杀青的过程是先将鲜叶置于木制容器中,将烧好的开水冲泡茶叶一次性冲至盖住茶叶为准,再立即把茶叶捞起来。为了保持茶叶的柔软性,捞起来的茶叶要用冷水迅速降温。

 

        二、初揉

          揉捻是把经过杀青的鲜叶用手工揉成条形。揉捻的功用除了做形,主要是造成细胞破碎、茶汁溢出,溢出的茶汁附着在已成形的叶表面,干燥后冲泡才能泡出颜色和滋味。

       传统“洗水黄茶”主要采用手工揉捻,手工揉捻适合于少量茶叶和家庭传统式作业。手工揉捻在揉捻台上进行,作业时,用单手或双手将茶叶握在手心,在揉捻篾片上向前方推揉,使茶团在手心中翻转,揉到一定程度解块一次,使加工叶不结块。

 

        三、闷黄

       从杀青开始至干燥结束,都可以为制作“洗水黄茶”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洗水黄茶”一个制茶工序,从初揉时就用棉布包创造微发酵的“闷黄”条件,并在初揉后不增加温度,在自然条件下“闷黄”1--2小时。

 

         四、洗水

          洗水是传统“洗水黄茶” 的一项特殊工艺,也制茶行业中不多见的一项工艺。洗水的目的:一是洗去粘稠在茶叶表面的物质,使茶汁减少,味道变淡;二是及时将揉捻后的茶叶及时冷却,保持茶的韌性。洗水一般用蔑篓装好后在溪水中清洗。

 

       五、复揉

        复揉的目的是去除洗水时所浸入的水分,将茶叶进一步成条。揉捻用双手将茶叶握在手心,在揉捻篾盘中上向前方推揉,使茶团在手心中翻转,揉到一定程度解块一次,使加工叶不结块。

        揉捻的程度要求叶子成条率要达到80%,揉捻叶细胞破坏率要达到45%-55%,茶汁附在茶叶表面,手摸有湿润感为宜。

 

 

         六、初烘

         初烘系用炭火烘焙,工具是一种竹制的烘笼。采用高温薄摊,快速烘干的方法。烘笼表面温度70-80℃,每笼摊叶2-3斤,均匀摊在烘笼口,中心较厚,四周稍薄,叶摊好后,再置于火炉上。每隔3-4分钟翻一次,手离摊叶5cm处有热感,感到有温度,将烘笼取下,置于竹盖上,以免茶未落入火炉,产生烟味,影响茶叶质量,烘约15分钟,达五六成干,茶叶仍显柔润时起烘摊晾。

 

          七、摊凉

       摊凉是把初烘的茶叶从烘笼里取出来,薄摊至篾盘中。摊凉是茶叶水分蒸发的一个自然过程,使茶叶青草气散发、香气显露。

 

        八、三揉

        三揉也是一种热揉方式。山区茶叶片厚、成熟度高、所含纤维素和矿物质元素较多,体现出揉捻叶较松散,略有弹性,较难卷曲成条,所以在初烘后"热揉",可增加叶子的柔软性、粘性和可塑性,制成的条形能紧结、均匀。

 

     九、复闷

       复闷是将摊凉后和手工揉捻后的茶叶用棉布包裹,在自然室温下再次闷黃。在江南四月份的气候条件下,整个“闷黄” 过程不需要刻意加温完成。在“闷黄” 过程中,一是保持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愈多,叶温愈高,则湿热条件下的黄变进程愈快。二是摊凉后和手工揉捻后用棉布包裹,控制叶子含水率的变化,防止水分散失,保持环境相对湿度和通风状况,必要时应盖上湿布以提高局部湿度和阻止空气流通。闷黄时间长短与黄变要求、含水率、叶温密切相关。

 

         十、复烘

           复烘是最后一道工序,实现紧结茶条,继续破坏叶内残余酶的活性,进一步散发青臭气,显露茶香,增进品质。复烘要适当降低温度,延长烘焙时间,防止烘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