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学校 >> 韾玥空间 >> 内容阅读

岳阳黄茶历史和审评技术要点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8年11月27日   作者:陈玥嘉   来源:   浏览次数:

       一、岳阳黄茶历史


       岳阳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岳阳黄茶究竟始于何时?从古代文献和有关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找到历史的脉络。
     1.历史悠久 岳阳黄茶始于唐代。唐代“灉(读yōng)湖含膏”是岳阳黄茶的前身。裴汶《茶述》中载:“今宇内土贡实众,而顾渚、蕲阳、蒙山为上,其次寿阳、义兴、碧涧、灉湖、衡山,最下有鄱阳、浮梁”。“灉湖”就是现在的岳阳南湖。据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载:“灉湖在州南,春冬水涸,昔人谓之乾湖,水经谓之滃湖”。
州南即指岳州之南,灉湖系洞庭湖的一个小湖汊,有北港水注入。
      2.产区辽阔     岳阳位于北纬29.22度,东经113.06度,临洞庭湖,接万里长江,是中国版图上屈指可数的临江港口城市,物产丰富、区位优越、气候宜人,土质肥沃,适宜茶叶生长。全市茶园面积26.5万亩,主产黄茶,兼产绿茶、黑茶和红茶。10个县市区都有种茶传统,其中湘阴县、平江县、临湘市、岳阳县、汨罗市、君山区被列为全省新一轮茶叶产业重点县,目前全市有23万亩茶园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茶叶综合产值35亿元。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湘政发〔2013〕26号文件),环洞庭湖优质黄茶带列入重点建设区域,新一轮茶叶产业将重点布局33个县市区,已包括本市的湘阴县、平江县、临湘市、君山区、岳阳县、汩罗市等6个县市区。
      3.品类丰富 《2013年中国黄茶产销形势报告》发布,2013年全国黄茶总产量约为6980吨。其中,湖南(3500吨),湖南产量集中在岳阳,即岳阳黄茶产量占全国黄茶总产量50.1%。
     人们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
    黄茶属发酵茶类,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 黄茶属发酵茶类,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
  黄茶按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黄茶习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1.黄芽茶 黄芽茶原料细嫩、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名山的“蒙顶黄芽”和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

      2.黄小茶 黄小茶多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加工而成。黄小茶较著名的品种有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浙江温州的“温州黄汤”和安徽“皖西黄小茶”等。
      3.黄大茶 黄大茶的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中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黄大茶产品按品质优次分3级6等。黄大茶要求大枝大杆,鲜叶采摘的标准为一芽四五叶。一般长度在10~13厘米。黄大茶大枝大杆的外形在我国诸多茶类中确实少见,已成为消费者判定黄大茶品质好坏的标准。主要品种有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和海马宫茶。

 

          三、黄茶评审技术要点


     一、茶叶审评
      二、黄茶审评技术要点

       1.茶叶审评:即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

      2.审评用具:审评盘、审茶杯、审茶碗、叶底盘、样茶称、计时器、网匙、茶匙、汤杯、茶渣桶(吐茶桶)、烧水壶。


      3、评茶程序
将样茶倒入审评盘中,拿住审评盘的对角边沿,一手拿住倒茶缺口,用回旋筛转的方法使盘中茶叶分出上中下三层。
    把盘:
将审评杯碗洗净,称取茶样投入审评杯,以沸滚适度的开水冲泡满杯,按审评时间将茶汤滤入审评碗。开汤后先嗅香气,快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审评绿茶时先看汤色,再嗅香气)。
    开汤
     嗅香气
    热嗅:辨别香气正常与否及香气类型、高低;
   温嗅:辨别香气优次;
    冷嗅:辨别香气持久程度。
     3、评茶程序
     审评汤色要及时,茶汤混入茶渣残叶时,应用网匙捞出.并用茶匙在碗里绕一圈,使沉淀物集中于碗中,再以汤色所呈现的深浅、明暗清浊评出优次。看汤色取一汤匙茶汤吸入口内,使茶汤在舌头循环滚动。茶汤温度以50℃为宜尝滋味
     主要以视觉和触觉判别叶底。老嫩、匀杂、整碎、色泽等。评叶底
     4、茶叶审评项目和审评因子
茶叶审评包括干评外形和湿评内质。
    五项目: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八因子:条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黄茶审评 技术要点
?外形?内质
    黄茶审评——黄茶的品质特征
    黄茶的加工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由于有闷黄的过程,形成了黄汤、黄叶、香高持久,滋味醇和的品质特征。
    黄茶审评——外形与内质
    外形审评要点:黄茶评比外形,以整碎、色泽、净度为基本内容。其中以嫩度、条索为主,整碎、净度为辅。嫩度主要看芽叶的多少与显毫程度,芽叶含量多、显毫,是嫩度好的表现。
条索评比看紧结的程度,它是衡量茶叶做工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条索好,说明揉捻比较充分,细胞破碎率较高,色泽比较黄色的枯润和暗鲜度等。
内质审评要点:黄茶内质评定分为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四项因子。汤色以黄汤明亮为优,黄暗或黄浊为次。香气以清 悦为优,有闷浊气为差。滋味以醇和、鲜爽、回甘、收敛性弱 为好,苦、涩、淡、闷为次。叶底以芽叶肥壮、匀整,黄色鲜 亮的为好,芽叶痩薄黄暗的为次。忌芽叶断碎、红梗红叶、生 青叶、焦斑叶、泥滑叶。
    黄茶审评的感官品质要求:
    黄茶按鲜叶老嫩的不同,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种,其感官审评的品质要求如下:
     要求    
    种类  外形  内质  
    形状 整碎 净度 色泽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芽型 针型或雀 匀齐 净 杏黄 清鲜 甘甜醇和 嫩黄明亮 肥嫩黄亮 
   舌型        
     芽叶型 自然型或 较匀齐 净 浅黄 清高 醇厚回甘 黄明亮 柔嫩黄亮 
    条形、扁  形         
   大叶型 叶大、多梗 尚匀 有梗片 褐黄  纯正 浓厚醇和 深黄明亮 尚软、黄 
 卷曲略松        尚亮 
    习茶数十载,从喜欢茶到爱上茶,从爱好到专业评茶,到一生的事业,为此,作为一位岳阳的评茶人员,更要多动脑,多思考品质弊病的形成原因,然后利用茶叶生物化学知识及现代加工技术对生产工艺加以改进,反过来指导生产,促进茶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不定期参加茶叶新技术的培训,多参加一些茶叶评比活动,安排一定的时间到生产第一线进行生产实践,收集第一手资料,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前茶叶产品的质量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拓展自己视野,提高评茶技术水平。